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疆旧曲唱新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17:51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在位于中国南疆的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有一群朴实的农民,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梦想,从2004年开始,他们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唱春牛、采茶花剧等民间文艺节目,开展民间文艺进农家、进城市、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六年时间里,他们不知疲倦地在扶绥县各村屯以及周边城市巡演,使扶绥县山圩镇面临失传的唱春牛和采茶花戏重放光彩。今天,我们带您走近扶绥县山圩镇农民业余文艺队,一同去认识他们倾力传承的多彩民间文艺。

  12月下旬的一天,记者如约来到山圩镇这个位于扶绥县东南部的小镇。走近文化站,立刻被这幢三层小楼里飘出的优美和声吸引住了,循声来到二楼排练室,站长姚文正带领文艺队排练新节目,为2011年元旦和农历新年的演出做准备。60平方米的房间里,身穿壮族服装的妇女排队跳着插秧舞,男演员则赶着一头由另两位演员装扮的老水牛在妇女身后作犁田状,表演由男声引唱,女声再此起彼伏的应和,歌声宏亮、曲韵悠扬。

  和着这美妙的音律,姚文跟我们讲述了他第一次接触到唱春牛和采茶花戏的情景。

  1994年,在山圩镇举办的一次文艺汇演上,刚担任镇文化站站长的姚文第一次接触到了壮族民俗唱春牛和山圩镇特有的传统剧种采茶花戏,就立刻被这些独特的本土文化深深吸引了。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带领文化站走发展本土民间文化的道路:

  “当时我们开展一些文艺活动、搞调研,慢慢发现哎呀,这个曲子蛮好听的,后边我问是什么,他们说采茶花呀,又看这个节目有牛啊,这是什么,这是唱春牛啊,哎呀,我们镇怎么有那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后来我就有个谱了,开始筹备整理。”

  扶绥县山圩镇一带的居民历来崇拜牛、敬重牛,都把牛比作自己的母亲,并有“唱春牛”的习俗。在秋收之后,民间艺人会装扮成牛给大家表演,用当地的多种山歌形式赞颂耕牛的功劳,人物塑造生动,对白搞笑风趣,有情歌、喜庆歌、恭贺歌等。而采茶花戏则是比唱春牛更为复杂的地方戏剧剧种,有完整的曲调、曲牌。唱腔优美动听,剧目多以宣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为主题,是扶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姚文说:

  “他们以前跟爷爷奶奶一起出去唱春牛、唱采茶剧,拿来庆丰收唱唱,自娱自乐,后来就改变成故事,就像越剧,一个故事用多种曲子、人物的性格化解到各个演员身上去,按照他们这样唱,就形成这样一个剧种。”

  根据扶绥县志记载,唱春牛和唱采茶花戏在清朝就有了,主要以家庭班的形式存在,然而,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相继去世,许多家庭班随即解散,唱春牛和采茶花戏也随之没落了。这让姚文意识到,挖掘保护唱春牛、采茶花戏等民间传统文艺迫在眉睫:

  “原来有一百多个村,有三分之一,到2000年,当我整理起来发现还剩两个队,如果再不整理、再不抢救,这么好的民间东西就没有了,后一辈的人就看不到了,我们作为一个文化人很遗憾。”

  为此,从2002年开始,姚文自筹经费,深入各个村屯走访民间老艺人,对采茶花剧、唱春牛、踢伞舞等本地民间传统文艺进行搜集整理。如今回忆起其中的酸甜苦辣,姚文淡然一笑:

  “从发现那一年慢慢走访,早上八点多就去了,踩着单车,一去采访,都要半夜才能回来。(老艺人)他们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我有记不完的东西。经费全是我自己自掏腰包。当时也不觉得辛苦,因为有责任,为了这个剧种后人能知道。”

  在老艺人的支持帮助下,姚文收集整理了地方彩茶花小调53首,并创作出34部地方古装彩茶花剧和3部现代彩茶花剧及一批小品、相声、山歌、舞蹈节目。

  姚文认为,要传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文艺,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文艺团队作为载体。于是,2004年,他再次走访村屯,召集一批曾经唱过春牛和采茶花的农民文艺爱好者组成唱春牛文艺队和农民采茶花剧团,让民间老艺人对演员进行精心培训。为了文艺队的发展,姚文自筹经费为文艺队购买了一批乐器、服装、音响、道具,大大充实了文艺队的硬件设施。

  “组建剧团也是我自己拿自己工资慢慢买,开始压力很大,我也为了这些东西能够整理出来,有责任传承下去。”

  文艺队组建之后,姚文经常带着文艺队深入农村进行义演,以老戏新唱的形式,极力把“唱春牛”、“采茶花戏”创作成群众喜闻乐见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剧目,使本土文化融入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义演占三分之一以上。比如这个村喜欢看,演一个晚上还送一个晚上,我们是想要让更多人了解,唱春牛、采茶花剧还存在。”

  文艺队让沉寂的村屯沸腾了,每次演出场场爆满。他们不仅在群众中掀起学唱传统戏的热潮,还通过自编的节目鞭挞不良现象,在群众中起到了极大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前些年,山圩镇渠怀村曾经发生过多户群众侵占集体土地的事情,乡镇、村屯干部多次做工作,没有一户愿意将土地退出来。文艺队听说后,以这件事为原型编排了小品《三分地》,讲述一名村官劝说妻子退出侵占的三分土地的故事。2007年12月,小品在渠怀村上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4个侵占土地的农户此后陆续同意退还土地,最后287亩土地全部回到了村集体手中。姚文说,以文化为载体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我们镇不会出现打群架之类的事情,在街上随便放东西没有人偷,是远近有名的,我觉得一个地方文化的氛围出现了。”

  为了展示民间传统文艺的魅力,树立农民新形象,如今,山圩文化站每年还组织农民业余文艺队进城市演出。文艺队打的是农民文艺队的名号,刚开始并不被人看好,但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征服了观众,赢得了掌声。山圩镇文艺队表演的“土文化”成为名声远扬的“香饽饽”。

  “我们整天看到文化三下乡,那么我们文艺进城不行吗?我们要自筹资金到县里演出,展示风采,后来一直演到南宁、钦州。就像今年我们应邀到南宁市演了一场,他们又增加一场,演到(凌晨)4点,他们都不走。现在农民不像以前那么老土了,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

  多年来,文艺队经常接到群众的邀请,每年有80多场演出,今年,队员们深入各村屯和应邀到外地演出更是达到了160多场。而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些本土剧目的演出,挖掘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也成为文艺队另一个努力的方向。为此,近两年,姚文带领文艺队把国学经典的“道、孝、义”的精髓,以文艺演出和读书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创新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民间文艺进校园”系列活动,受到学生和老师欢迎。学生黎丽珍看完演出之后惊叹不已:

  “以前我们不喜欢民间(文化),现在听了这些以后,觉得挺好的,挺喜欢的,也想学。”

  姚文希望通过开展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欣赏并传承民间文化,培养出更多的民间文艺人才。

  “本土的唱春牛和唱采茶话剧的优秀唱曲、剧目里面有好多故事都是教人怎样做一个孝顺、有道德、有信义的人,(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接触我们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春节之前我们打算招生,招初中毕业的先来学,再下一步打算在民间开班,把它们传承下去、开展下去。”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