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政管理“三角模式”屡开先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3日08:36  南方日报

  三角财政所成全省唯一获誉“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基层单位项俊波

财政管理“三角模式”屡开先河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给三角镇财政所所长张伟环颁发奖牌。

  资料图片

财政管理“三角模式”屡开先河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左一)在三角镇党委书记侯奕斌(中)陪同下调研三角镇一级财政运行情况。资料图片

财政管理“三角模式”屡开先河

  三角镇领导与三角镇财政所人员讨论财政预算工作。资料图片

  2010年12月28日,四年一届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暨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在北京召开,各省分管财政工作的常务副省长和财政厅厅长及接受表彰的代表参加会议。中山市三角镇财政所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基层财政所获奖单位,成为全国14个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基层财政所之一,三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泽科、财政所所长张伟环赴京参会并接受了表彰,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

  当年从容定策,今日笑看巨变。三角镇财政所一直以来秉承团结奋进、勤政高效、敢为人先的工作作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1998—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财政所,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1998—2009年共11年被评为中山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所长张伟环于2003年获市财政系统“窗口之星”和省财政系统“窗口之星”称号。

  毋庸讳言,改革坐而论道容易,真干起来困难重重,三角财政人深知这一点。从2001年开始,三角镇以“敢为天下先”的中山精神,在财政管理上闯盲区、破难区、趟雷区。该镇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开创出“投资评审”、“绩效评价”、“集中支付”、“限时服务承诺”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工作方式,搭建起了公共财政管理的基本框架,走出了我国新时期基层财政改革的新范本,也成就了令业内瞩目的“三角模式”。

  ■闯盲区

  公共预算先行先试,预算管理经验全面推广

  民主、高效的预算制度和财政运行机制,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最基本的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三角镇始终把部门预算作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管理的“牛鼻子”,自2000年开始先行先试编制部门预算。此后,该镇以此为抓手,不断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强化收入分析,实行综合预算,细化预算编制,严格控制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同时,推出经费定员定额管理、单列采购预算,细化基建预算,试行绩效预算、复式预算等举措,预算编制逐步走向规范化。

  如今,经过近几年的经验积累,该镇科学有效的公共预算体系已经逐步得以凸显,其探索出来的经验也成为兄弟镇区借鉴的范本。2005年,张伟环所长在全市财政系统和各镇区主要领导参加的财政工作会议上,以《镇区公共预算体系建设》为专题进行了演讲,得到一致好评。2007年。中山市人大财经委还邀请张伟环所长在全市财政监督座谈会上做镇区财政监督的专题发言。2008年还在全市预算工作会议上做了镇区预算管理经验介绍。

  一种经验,从无到有,从雏形到积淀,必然要经过许多次的实践检验。只有具备了毋庸置疑的规律性,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并推广普及开来。

  张伟环介绍说,三角镇公共预算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分四步走”。一是强化收入分析,每年编制预算前都要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科学确定财政收支总盘子。二是实行综合预算,把预算单位的各项收入如实编列在内,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三是细化预算编制,各预算单位要将收入预算填列具体收入项目,并填报具体征收对象、标准。基本支出预算要和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系统数据衔接。四是严格控制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每个项目都要求填报详细的项目申请书。对资产购置项目实行标准化管理。

  “三角镇这些年来所进行的公共预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期间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化,目前三角镇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已经日趋完善,这证明当时的石头是摸对了。”三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泽科感慨良多。

  ■破难区

  制度保障采购公平,评价提高资金效益

  三角镇作为我国基层财政改革的排头兵和“新范本”,它的“新”在于始终没有脱离科学发展的轨道,既是财政体制变革之“新”,又是现代化财政管理手段的实践之“新”,更是财政作为总改革推进器和缓冲器的角色之“新”。随着三角镇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成型,以及不断突破改革难点、重点,其财政改革也将逐渐涉入深水区。

  在财政改革过程当中,健全制度和绩效评价分别是基层财政管理的“前门”和“后门”,如何把好、看好这两道门,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三角镇于2001年在全省乡镇率先出台了《三角镇政府采购实施办法》、《三角镇政府采购工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制定了集中采购目录,规范了采购相关管理制度。各预算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时都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从源头上控制规避采购行为的发生。

  在采购实施过程中,对于超过10万元的大额的采购项目,采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操作,实现了采管分离,保证了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近年来,该镇采购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采购规模增长迅猛,采购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采购方式日趋多样化,采购效益明显提升。

  三角镇在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全面引入绩效管理,开展重大支出项目绩效自评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并将关口前移,试行绩效预算审核,从事后跟踪为主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试行编制绩效预算,对金额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行政事业类项目及金额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基建项目由预算单位提供项目支出的合规性、可行性、产生的社会效益及影响、项目资金的计算依据等绩效评价材料,由财政部门及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审核再给予安排预算,在年度终了再对项目支出效果与年初申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掌握项目的使用情况及效益。

  ■趟雷区

  不以部门利益为核心的大无畏改革

  业内专家认为,在部门利益与财政改革的推进问题上,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甚至形成了部门利益,这对财政改革的推进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财政所推行的财政改革每一项都涉及到部门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压力和阻力。

  特别是推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成立结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集中核算和监管,部分部门领导不是很理解。张伟环不厌其烦地做了大量说服解释工作,极力游说各单位、部门负责人,跟他们讲大局观念,讲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所有的部门领导都更新了观念,由不理解转变为积极配合。

  “中山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三角镇的财政改革也秉承了这种一贯的传统。我在三角财政改革过程中看到了一种无私,这是一种不以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为核心的大无畏改革。”中山市财政局局长黄国庆说。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财政收支行为,避免财政性资金的挤占、挪用,从2009年1月1日起,三角镇在全市镇区率先全面实行镇级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一是对不同类型的资金采取不同的支付方式。二是对单位授权支付项目由财政账户按预算指标直接支出,预算单位不设置零余额账户。三是授权支付和传统支付项目通过结算中心报销系统在报销环节进行指标控制。四是无预算指标超预算指标的项目不得支出,确保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基建项目规模大,占财政支出比重大,节支的空间也大,三角镇财政所结合自身实际,高度重视抓好基建资金的管理。一是对年度基建预算规模实行总额控制,避免基建规模过度扩张和预算追加的频繁发生。二是加强对重大基建项目的审核论证、设计复核、预算审核,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三是加强基建招投标管理,以维护社会公平和市场秩序。四是使用财政信息化系统对基建项目从立项、预算编制、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进度款支付,验收结算实行全过程监管,堵塞基建财务管理漏洞。

  自我改革 为公共财政铺路

  “三角财政改革的10来年,也是自我革命的一个过程。”回首改革历程,张伟环感触颇多。如果用过去的眼光看,镇级财政所就是各个部门的“财神爷”。这些年来,三角财政所表现出勇闯财政改革深水区的勇气和锐气,大胆地“削自己的权,革自己的命”,由此推动了一系列的内部改革和信息化建设。

  苦练内功,夯实工作基础

  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木桶中的短板,三角财政所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个“要害”,使财政改革工作得以乘风破浪地前进。

  这些年来,三角镇财政所深刻认识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强化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夯实财政改革和工作落实的基础。建立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简化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政业务工作流程,建立和完善了一系统制度,包括以“一个部门一本综合预算”为核心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以“收支两条线”为基本模式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以财政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制度、以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供应商为特点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绩效预算与评价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的绩效评价制度等。

  同时,还制定了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档案管理等办公制度,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为了规范业务流程,制定了“三角镇财政所资金审批及资金拨付流程”,对资金管理实行审批、执行、监督三分离的操作模式,所有财政资金的使用都由镇主要领导、财政所所长审批再交由预算总会计和结算中心相关会计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监督及事后的绩效评价事项交由审计办独立进行。

  信息化铸造阳光、高效财政

  财政信息化作为财政阳光化、高效率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了理顺财政体制、管理平台、决策平台以及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力量。张伟环介绍说,三角镇这些年的信息化之路,使三角财政业务操作更为简便、监管更为严密,大幅度提升了科学化、扁平化、高效化的财政管理水平。

  作为中山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镇级试点单位,2008年1月1日起,三角财政所将“公共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以指标管理为主线,将部门预算编制、指标管理、集中支付、结算中心报销、会计核算、政府采购管理、基建管理、非税收入、固定资产管理、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等子系统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应用程序一体化。同时,各子系统数据共享,各流程环节数据环环相扣,指标控制自动生成,实现从分配到使用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了指标控制的严谨性。

  此外,还将镇预算单位全部纳入财政业务信息平台联网范围,所有业务系统全面向预算单位开放,完整实现网上办理财政业务。在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该镇进一步规范财政业务审批流程,在财政资金充足、手续齐备情况下进行限时审批,财政支出一般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整体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5倍,极大地提高行政效能,也为政府行政提速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财政改革促成民生服务型政府

  三角财政在求变之初就将民生和公共服务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奠定了三角镇构建民生政府的基石。

  这些年来,三角财政以民生和公共服务作为新的突破口,因应三角镇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客观实际,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推动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为重点,实现了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从任务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的跨越。

  民生财政助推利益向下

  如今,每一个三角人都感受到了实惠: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免费义务教育、低保困难家庭子女助学、免费培训就业等等。毋庸置疑,在居民得到实惠的背后,是一个公共财政支持下的公共政府。

  近年来,三角财政有效落实民生财政理念,支出重点不断向民生倾斜。一是向社保、医疗、就业等基本民生领域倾斜。每年投入4500万元为全镇人民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养老医疗保障全覆盖。投入1300多万元改造低保及重点优抚对象危房200多间。每年投入80万元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多年来免费培训农村富裕劳动力近9000人次;每年发放大嫂工作坊补贴资金50多万元,为农村妇女提供了近200个劳动岗位。

  二是向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倾斜。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从2009年1月起,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落实教师收入待遇“两相当”工作。2010年安排三角中学、沙栏中学教学楼重建等教育专项经费2000多万元,完善教育硬件设施。投入200万元用于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各村农村书屋建设等。

  服务型财政向三农倾斜

  “政府的核心是财政,财政的核心是公共财政,从公共财政入手拓展公共服务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三角镇党委书记侯奕斌表示,三角财政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不断增长科学理财、为民理财的专业本领,继续倾情关注民生、用好纳税人的每分钱,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近年来,该镇已投入1.2亿多元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和厂房设备建设,第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上级环保部门的验收,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每年投入50多万元用于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促进生态安全。

  同时,为了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百姓受惠。一是每年安排农村股份制奖励530万元,农村承包土地补助80万,加快公共财政向村级延伸。

  二是大力完善村级交通设施,实施农村片片通水泥路工程和内河涌整治工程。2009-2010年投入1800多万元对全镇7个行政村村路进行整治,铺设水泥路面面积达141225平方米;内河整治投入资金3000万元,整治长度超29公里;投入500多万元进行光明村十五顷和沙栏西丫尾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园区建成后将成为三角生态观光旅游的一个重点项目。

  三是每年投入360万元扶持农村农业技术、保险补贴等,拨付粮食生产扶持资金及种粮补贴180万元,补贴粮食面积7666亩。

  本版撰文 项俊波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