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总有人在“年龄造假”事件上说了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6日17:54  国际在线

  美国媒体称,中国滑冰协会官网上公布的9名运动员年龄与国际滑联官网上的资料不符,涉嫌造假。冬运中心主任解释或在注册等环节存在问题。15日晚七时左右,官网上的名单已被删除。奥委会主席罗格要求必须查清。(2月16日《新京报》)

  董芳霄之后,又闻我国运动员身陷“年龄门”。这回是外国人先曝光出来,中国花滑队9名运动员一起陷入麻烦。有CBA“年龄门”打头阵,公众有些质疑的声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据说中国滑冰协会已经表态了:经协会初步调查了解,张丹、张昊参加国际比赛的年龄确为其真实年龄,上述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地方参赛单位在材料报送、信息汇总环节及我协会的审核工作中出现失误。

  一句话,“造假疑云”被初步定性为“报送、汇总、审核环节的‘失误’”。乍看起来,这个逻辑也是说得通的,程序繁杂、手续众多,年龄弄错了也不算什么怪事。然而,问题是这数字上的“失误”不比文字上的失误——真是失误,为什么不是常见的因遗漏项目而张冠李戴式的系列错位?为什么这些年龄数据偏偏都在一两岁之间游走?为什么失误还分类得很讲究,有的“被年轻”、有的“被长大”?为什么官网在删除“失误”年龄名单的时候表现诡异,不作出任何解释?

  尽管当事人说花滑不比体操,年龄造假没什么优势,但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服众。比如国际滑联规定,该赛季之初的7月1日年满15周岁的选手,方能参加奥运会和世锦赛;年满14周岁,才能参加其他成年组的比赛;而年满13周岁未满19周岁(单人)或21周岁(双人滑和冰舞选手)才有资格参加青少年组的比赛。理论上说,只有分组年龄规则存在,就不能排除有人利用“弹性年龄”寻租的可能。

  运动员年龄造假,在我国早就是个很有“传统”意味的流弊。体操、跳水项目运动员将年龄吹大,以便早日参赛,赶在身体发育之前创造佳绩;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则将年龄“瘦身”,从而以大打小、实现成绩的突飞猛进。2009年,广东省体育局对近1.5万名运动员进行了骨龄拍摄,结果显示,上一年度年龄造假的参赛者达3000多人。竞技体育癫狂入魔,且与名利暗相纠结,年龄作假、裁判作假、比赛作假,类似丑闻和兴奋剂一样在体坛妖娆百态。纯粹的体育,从来就不是那么纯粹;有集体作假的先例在,有年龄审查的漏洞在,运动员年龄自然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罗格要求彻查真相,事情也许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眼下可以肯定的是,也许当事人的确清白,也许滑协也很诚实,但诡异的数字告诉我们:在层层叠叠的环节里,总有人在“年龄造假”事件上说了谎——而我们,也不能因为ABC是清白的,就论证出其他二十几个字母也是“一尘不染”。(邓海建)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