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公车改革难点在于触及决策者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08:22  南方日报
漫画:公车改革。 CFP供图 漫画:公车改革。 CFP供图

  @微博网友“黄河泥鳅”

  “好多发达国家公车,不容许用不透光的玻璃,就是让老百姓来监督,其中有领导因生病怕光线,申请用不透光玻璃,结果被否决了。这才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

  @微博网友“雷雨晴”

  “公车改成统一标识,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让公车私用的官员不能明目张胆,还要建立让老百姓举报的奖励措施。”

  本报昨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透露,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这一消息被网友称之为中央政府迈出“公车改革”重要一步。令公众兴奋的是,今年有关公车改革的内容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强调:2011年(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公车改革的步伐能否由此迈开?公车私用的乱象能否彻底整治?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和网友纷纷建言献策,为公车改革支招把脉。

  在昨日《南方日报》与3G门户网的联合调查中,网友对于公车改革普遍持有一种怀疑态度。对于“你认为新条例更推进公车改革吗”这个问题,有高达72%的网友选择了“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全国人大代表常德传认为,目前我们的公车改革缺乏系统支撑,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公务员的工资薪酬制度不改革,就会通过公车改革来谋取更多的好处。此前一些地区公车改革变相成了给有车的公务员提供补贴,这样的改革不会让老百姓满意。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搁浅来看,共同的原因是这些模式不仅没能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反而在车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化。

  宋心仿代表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这是改革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公车改革要真正见效,关键在于有效减少公车,适当保留的公车也不能专用、私用,官员在用车时需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问题的根本不在公车本身,是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微博网友“阿飞”说,“事实证明,依靠自觉是不行的,依靠群众监督也是缺乏力量的,要做好监督,那就必须有一个有能力和公车使用者对抗的,而且立场不同的机构来监督,这才是真正的监督。”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赵威

  后方联动记者 刘倩

  ■讲述

  “每分钱都要花实在”

  叶青,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自2003年调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后,曾连续7年就公车改革提交议案,获誉“叶氏车改”。

  前日,叶青在他的微博上写道:“我比较笨,1978年没有考上大学。1979年分数可上本科,但只是班上最后一名,去不了厦大历史系,填了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专业,当时真不知道什么是财政。现在我庆幸学了财政学,能为国家提一点想法,比如车改等三公问题。我理解:笨鸟先飞。”

  叶青从1995年起就开始研究公车改革了,当时他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老师,专业方向就是财政,对于公车使用的严重浪费有很直观的感受。那时候,他常通过一些学术文章来呼吁公车改革。2003年5月,叶青进入湖北省统计局任副局长,上任伊始他就决定从自己开始改革,第一天便“炒”掉了局里给他配的公车司机,自购私车上下班,每月领取500元补助,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出差实报实销。坚持此举7年多以来,平均每年能节省8万—10万元,获誉“叶氏车改”。

  浸淫公共财政研究多年的叶青表示,他提倡车改的根本动机,是把公车使用浪费掉的钱节约出来,花到该花的地方去。据介绍,去年他曾去过一次英国,对英国公共财政支出的务实、简单、简约印象很深。叶青举例说,英国许多桥、路都很陈旧,但只要能用就不会一遍一遍地翻新,但是对民政的支出却很大方。比如一个在当地工作的华人,其母亲赴英探亲时生病了,但因为在当地已经住满六个月,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公共医疗。叶青说,他希望每一分钱都花得实在。

  提到多年的坚持,叶青说:“我相信总会改到这上面来的。”很多人也不理解叶青的“另类”,对他“有车不坐”表达过不解,尤其是那些有资格配车的干部。观念转变难是叶青觉得车改最困难的地方,感觉“没办法沟通”。

  早些时候,很多部门、官员对于他的建议都视而不见,总是敷衍式回应“正在研究”、“正在处理”。如今,车改终于写进了总理工作报告。这也让叶青很激动,“这一次动作很大,说明了政府的决心”。

  截至去年,叶青已经连续7年就公车改革提交议案,至于今年还会不会继续提交相关提案,叶青表示“已经写好了”。

  南方日报后方联动记者 刘倩

  ■专家观点

  难点在于触及决策者利益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公车改革年前就已开始推动,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也出台了很多措施,但是成效不显著。出台制度说明中央决心很大,但推动起来困难较大。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要看下一步的动作。

  汪玉凯说,公车改革第一步首先是严格公车配置范围和配置标准,一定要杜绝变相使用专车;第二就是在一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探索公务用车的新的机制和制度;第三,就是对全国一些好的做法应该推广。公车使用改革的模式不要太多太杂太乱,应该在全国相对比较统一,这样有利于一个新制度的大面积推广。

  而对于公车改革最大的难点,他认为是触及了决策者自身的利益。“制定政策这些人,往往都是领导者,他们自身就是改革的对象。因此,如果在方案制定和改革实施过程中没有第三方的参与,光靠制定政策者来改自己,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汪玉凯还强调,应该把三公消费公开,让社会能够参与监督。“只有社会公众广泛接触后,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应保证政策的坚决执行和贯彻。“过去中央也没说基层都可以配车,但实际上有些乡镇干部都有专车。不是说没有政策,而是未被执行或在执行中走了样”。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实习生 张爱存 赵洁琼

  ■车改妙招

  ○中央政策:省部级以下不配专车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分别针对省部级和省部级以下单位做出规定,省部级官员配车,使用年限从5年一换变为8年一换,8年后车若还能用,将继续使用。部级官员提升职务后,也不能换车,不管升职还是平级调动,车都要跟人走。同时,对于省部级以下单位,新办法除规定排量和价格外,还要求按人员编制定车辆的多少,但车辆不能固定到人。

  公车改革的关键不是定制度,而是执行力。即使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还不如没有制度。往往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策的连续性和好的执行力。希望中央的新规定能得到有效落实。

  @奥一网网友“山丹丹花开”

  ○地方法规:公车私用要收费

  目前,广州正在进行公车改革的系统建设和硬件招标,计划在今年6月份前对市管干部公车完成GPS安装并启动公车改革。

  据悉,广州公车管理改革具体做法,主要是对公务车加装GPS定位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确定到底是谁用了车,去了哪。

  加强对公务车的管理,也并非公务车不能私用,但是需要交费。

  公车交费就可以私用,实在不靠谱。私用公用谁说了算?谁来监督收费,这是个得罪人不讨好的差事。对于这个措施的可行性,只能围观了。

  @网友“莫大奇”

  ○民间手段:网晒“公车私用”

  2010年因连续3个多月在网络上曝光1000多张公务车照片而走红的“专拍哥”,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街拍公务车”的热潮。北京、深圳、郑州等地的网民纷纷响应,持续在网络上曝光当前公务车种种“怪现状”。

  “建议设立一个政府与市民都有联系的网站,大家可以上传视频或者照片的。大家可以用手机、相机把身边私用公车的照片随时上传到网站上来!增加曝光力度就是最好的监督!”

(编辑:SN021)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公车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