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教育经费达标为何那么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14:07  环球时报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并非一个新鲜的提法,去年7月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此也已提出明确要求。而今年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出,显示了政府部门解决这一教育老大难问题的决心。

  说4%是老大难问题,是有历史原因的。早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曾明确“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也就是说,在200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就应该达到4%。但直到2009年,我国这一数据才只有3.59%。换言之,我国有长达12年时间没有兑现4%的投入目标。

  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老百姓教育负担沉重、义务教育长期以来只是名义上的“义务”(直到2008年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免学费)、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等,都与教育投入不足有关。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澳大利亚、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从中可见我国教育投入的巨大差距。

  对于教育投入水平低,有关部门的解释是我国财力不足。那么,我国财力是不是完全不足呢?据国内媒体报道,目前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每年公款吃喝消耗3000亿元。尽管国务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数据有夸大性,但他亦坦言政府接待的开支确实不小。

  而如果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的4%,又需要多少经费呢?以2009年的数据计算,当年我国GDP为335353亿元,教育经费缺口0.41%,仅为1375亿元。因此,教育经费不足的真正原因,是教育经费的挪用和挤占。根据国家审计署2008年的公报,八成以上被审计县都存在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

  不能否认,近年我国政府已在教育投入方面加大了力度,其中,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建立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将高中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等举措,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教育负担,也扩大了教育公平。按照目前的教育投入力度,在2012年实现4%,当不成问题。

  然而,保障教育投入还面临艰巨的任务。首先,我国教育投入一直难以到位,与保障机制、问责机制不健全密切相关。应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通过拨款委员会决定教育投入预算,并监督政府履行投入责任。这可让教育经费投入落到实处,而不像现在这样,教育部门和学校“讨钱花”、“要钱花”。

  其次,教育经费在2012年达到GDP的4%,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很低的保障水平。未来10年中,扩大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而无论是提高教育质量还是扩大教育公平,都离不开投入。据测算,在2020年,教育投入水平至少应提高到GDP的4.5%-5%,才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相适应。因此,增加教育投入,任重道远。▲(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