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人们在机场外等待撤离。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利比亚局势上周末似乎在出现“重大变化”,卡扎菲的部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一路向东挺进,反政府武装节节败退。此前有关卡扎菲“只是虚张声势”的分析被戳破。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表示已经控制90%的土地(实际可能没那么多),并宣称不会有谈判,将用战争结束一切。
“是战斗到死,还是流亡国外?”两周前西方媒体拿来预测卡扎菲命运的选择题,现在被出给了反对派。不过12日,反对派收到来自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意外大礼”,阿盟投票支持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这被认为给了西方干预利比亚的合法性。但到目前为止,西方的态度仍然是分裂的,积极主张干预的法国和英国没能说服欧盟伙伴,美国也在犹豫地跳着“踢踏舞”。在这种微妙形势下,《环球时报》记者从东部进入利比亚,在反政府武装的大本营班加西以及卜雷加、拉斯拉努夫等双方激烈争夺的城镇据点采访反政府武装总司令及前线人员,得到很多第一手的宝贵信息。
反政府武装节节败退
13日,卡扎菲的部队向东部港口卜雷加发动炮击,反政府武装则沿着海岸公路向东面的艾季达比亚撤退。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报道说, “卜雷加的武装匪徒已经被清除”。艾季达比亚距离班加西只有80公里,是班加西的重要门户。《华盛顿邮报》称,就在8天前,反对派武装占领了卜雷加,还声称进军首都的黎波里,但现在的形势凸显他们缺乏组织和训练,而且火力不足。卡扎菲的军队似乎打算沿着地中海沿岸挨个打击反对派控制的城市,逐步逼近班加西。
卡扎菲部队的进展的确很快, 《环球时报》记者12日刚在卜雷加进行了采访,这里距离班加西只有3个半小时的车程。在卜雷加战地医院附近的最大屯兵点,《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一辆接一辆的各色民用轿车、皮卡车满载着武装青年飞驰而过,地上堆满了大口径高射机枪子弹,双管和四管防空高射机枪部署在屯兵点四周的小沙坡上,不多的几辆T-62主战坦克躲在临时筑起的沙墙后面。反政府武装总司令、利比亚前内政部长尤尼斯在卜雷加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承认,石油重镇拉斯拉努夫已被卡扎菲的部队控制,他们推进到距卜雷加大约40公里的地方。
这是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航拍照片(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环球时报》记者10日曾到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争夺最激烈的拉斯拉努夫采访。记者乘坐的汽车刚抵近市区,空中便传来沉闷的飞机轰鸣声,然后便是地动山摇的爆炸声,浓浓的烟柱直冲云霄。利比亚空军的武装直升机和地中海苏尔特湾海面上的利比亚海军战舰同时向拉斯拉努夫反政府武装控制的炼油厂开火。一辆载着西方记者的轿车为躲避炸弹,一头扎进踣边的沟里,随行记者眼部受伤,紧急返回埃及接受治疗。 《环球时报》记者不得不赶紧撤离。匆忙撤离的反政府军将架着机枪的皮卡车、武器弹药丢得沿路到处都是。
仍然留在拉斯拉努夫的当地人拉兹12日晚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12日白天看到数十名政府军士兵在拉斯拉努夫大街上鸣笛巡逻,并高呼支持卡扎菲的口号。美国《洛杉矶时报》13日称,卡扎菲非常自信已经牢固控制拉斯拉努夫,将外国记者从首都的黎波里空运到那里,在安全人员的严密保护下,记者们参观了国有石油公司的居民区。利比亚国家电视台13日说,利比亚的港口已经恢复安全,外国公司应该恢复石油出口。
13日一早,利比亚政府军还对反政府武装在西部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米苏拉塔发起猛攻。利比亚政府一名军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我们现在距离米苏拉塔只有10公里左右,只要拿下它,反政府武装就会土崩瓦解,解放班加西指日可待。”
惨烈的战事还直接威胁到在利比亚东部地区采访的记者的生命安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一名记者12日就在从前线采访返回班加西的路上遭袭击死亡。几名英国记者和巴西记者也曾遭到不明派别武装的扣押。马来西亚《星期日星报》女记者艾米劝《环球时报》记者说:“就算是在班加西也不安全,谁也搞不清你遇上的人是哪派,你们还是赶紧撤利比亚吧!”
3月12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街头,随处可见悬挂着卡扎菲肖像的海报。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时间不在反对派一边”
在外部卡扎菲“身上的绞索”却被越勒越紧。阿盟12日在开罗表决支持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请求联合国安理会予以实施。阿盟秘书长穆萨表示,阿盟还表决通过与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过渡委员会开通联系渠道,给他们合法性,但并非政治承认。《华盛顿邮报》13日说,支持设立禁飞区对于一贯不愿制裁成员国的阿盟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举动,这加大了奥巴马政府及其欧洲盟国采取行动的压力,北约曾表示阿盟的支持是在利比亚发动军事行动的前提。《洛杉矾时报》称,这对卡扎菲而言是一大政治失败,他近年来自诩为北非和中东领导人,得罪不少国家。
阿盟的态度并不是很坚决。英国《星期日电讯报》说,该地一些重要国家特别是沙特、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对卡扎菲的立场更为谨慎,坚持要求“阿拉伯共识”。有批评者称,这三国担心自己沦为利比业式的“人民起义”的牺牲品, “他们担心下周会在他们那里设立禁飞区。” 美国《商业周刊》说,美国和英国发表声明,赞扬阿盟的立场,不过并未做出行动承诺。有专家表不,制止卡扎菲攻势的契机正在消失。“即使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也需要时间,但时间似乎不在利比亚J 反对派边。”美国国务院前中东事务情报官员韦恩·环特说。
西方的举棋不定让反政府武装非常着急。反对派过渡委员会领导人、利比亚前司法部长贾利勒表示:“如果没有禁飞区,如果卡扎菲的舰船不受检查,我们在利比亚将面临大灾难。” 他还称,如果卡扎菲军队抵达班加西, “将意味着50万人死亡”。英国《星期日邮报》评论说,利比亚反对派战胜卡扎菲的自信正演变成恐慌,逃跑的人冲西方记者大喊: “你们的军队和武器在哪里?我们需要这些赢得这场战斗。”
反政府武装的担忧容易理解。12日午夜至13日凌晨,已经入住班加西饭店的记者不时被枪声、炮声和零星的爆炸声惊醒,尽管反政府武装总司令尤尼斯一再宽慰记者: “班加西的一切尽在过渡委员会控制之中。”然而前线之行给记者最直接的感受是,一旦利比亚政府军决定全速开进,班加西根本无险可守。从卜雷加到班加西约300公里,除了一马平川的沙漠与半沙漠外,没有任何险峻地形可以利用,而连接东西部的滨海公路路况却极好,双向四车道的高等级公路很适合装甲部队行动。一名反政府武装指挥官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假如卡扎菲的部队绕过班加西,拿下图卜鲁格,我们的后路就被抄断了,东部防线就会土崩瓦解。”
事实上,反政府武装控制的整个东部基本没有防线可言,因为就算具有战略意义的沿海公路据点,守卫者全是开着私家车临时武装起来的平民,他们对付政府军飞机的唯一武器就是架在皮卡车上的高射机枪,而车身上涂抹的黄泥就是白色皮卡车的“沙漠迷彩”。更致命的是反政府武装根本不存在指挥体系。在卜雷加港前线,《环球时报》记者试图在乱哄哄的武装平民中找到一位“当家人”,但最终不得不放弃,因为人人都自称是“指挥官”。记者后来才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是以家族、亲朋好友为单位前来与政府军作战的。
尤尼斯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不会放弃抵抗,一定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还表示,未来两三天内会给人民一个惊喜。一名随行人员解释说,这个“惊喜”可能是对卡扎菲本人采取某种行动,或突然向卡扎菲控制的西部某地发起攻击。
3月12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街头行人寥落。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巨大变革难由外部强行推进”
在利比亚东部采访中, 《环球时报》记者感到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禁飞区的设立上。不过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仍然是分裂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尽管国际压力巨大,卡扎菲似乎准备收复全部失地。虽然法国已经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成立的“全国过渡委员会” 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但欧盟更加谨慎,德国外长表示,军事干预可能被看作是西方的“十字军东征”。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2日表示,尽管美国正在应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但如果奥巴马总统下令,美国仍有资源执行禁飞区的行动。这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问题是这么做是否明智。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一些军事和地区问题专家担心禁飞区对战事没有多少作用。退役空军将领霍纳说: “他(卡扎菲)使用的空中力量现在对反对派有些影响,但反对派的伤亡主要来自炮火。下一步,你会说开始轰炸他的炮兵,再下一步消灭他的坦克,然后是打击他的地面部队。那时你已经和反对派站在一起发动全面战争。这是多大的代价,我们有什么利益?” 《华尔街日报》说,一名高级国防官员表示,在卡扎菲下台前,美国并不想出兵利比亚,五角大楼已经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吸取了教训,社会的巨大变革只能渐进取得,难以由外部强行推进。
另据本报驻外记者综合报道,除了利比亚,中东动荡仍在多国发酵。13日,巴林示威者试图占领首都麦纳麦的金融中心,警方向示威者发射催泪瓦斯,多名示威者和14名警察受伤。在也门,要求总统萨利赫下台的抗议仍在持续,周末两天共有7名示威者在冲突中死亡。黎巴嫩13日上万人举行游行,要求真主党解除武装。《纽约时报》13日说,在横扫阿拉伯世界的示威中,突尼斯和埃及示威者大获成功,叙利亚政府则迫使人数寥寥的示威者签署保证书,承诺再不示威。在巴林,什叶派示威者与逊尼派王室对抗。而利比亚则是另外一种模式,那里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走在队伍前列的年轻人扛着火箭筒,但私下表示如果失败将设法移民,溜之大吉。他们抱怨西方不作为,反美情绪正在酝酿,宗教激进主义和虚无主义显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