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岛特警公开排爆演练 身份证制作室首次开放

  身份证人人都有,不过这张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卡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却鲜为人知。3月23日,“警营开放日”,位于肥城路的市公安局居民身份证制证所成立 24年来首次对外开放。在全副“武装”后,记者进入这一无尘流水线,揭开这一“保密车间”的神秘面纱。据介绍,出于保密需要,制作身份证的下脚料都需要完全粉碎后再处理。

  进车间不能带一丝灰尘

  23日上午10时许,居民身份证制证所的大厅里站满了众多前来参观的市民。“这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一位工作人员说。这处为岛城市民制作身份证的车间成立于1987年,24年来一直处于保密状态,这次是第一次公开亮相,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特殊环节,仍然还是保密内容。

  想进入车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车间要求无尘环境,记者戴上帽子、穿上防护服和鞋套后,才得以进入车间的入口——风淋室。这间勉强能挤下6个人的小屋里,除了前后两道玻璃滑轨门外,两侧是布满出风口的“风墙”,玻璃门关闭后,“风墙”开始猛吹一阵冷风。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确保身份证在制作过程中不受灰尘污染,进入车间必须经过风淋室的“风洗”,将身上的浮尘全部吹掉,而“风墙”吹出的冷风是经过层层过滤的,以保证无尘。

  制证下脚料都得粉碎处理

  与多数人想象的不同,身份证并非一张一张制作出来的,而是一次8张在同一底板上同时上线,需要经过12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就是数据核验,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对需要制作身份证的照片一一核对。确认照片和信息无误后,数据被打包发送到一间玻璃房进行“膜打印”。在这间仍然处于保密的玻璃房内,工作人员将身份证上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通过激光打印到一张特殊的透明膜版上,一张膜上有8张身份证的信息。

  随后,将制好的膜版与底板进行初定位。底板就是身份证上除去文字、照片的雏形,内含芯片,膜版和底板都是公安部统一配发的。工作人员将膜版覆盖在底板上,确定位置无误后,由机器将膜上的9个点定在底板上。随后,半成品的身份证被送到另一部机器。而所有的下脚料,都必须经过彻底粉碎后再进行处理。

  身份证成型后还要“唤醒”

  带有文字和照片的膜版在初定位到底板上后,身份证就已经初步成型,但还需要进行裁切。在送到平压冲切机器上后,一版8张的身份证需要先经过133℃高温的预加热,再经过 166℃的加热,随即再进行冷却,接着由冲压机进行裁切,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后,一张一张身份证就从机器中传送出来。

  此时的身份证虽然看上去已经是成品的,但还缺少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唤醒”身份证。原来,每张身份证的内置芯片都写入了可读信息,身份证成型后,需要送到“电写入系统”,经过核验无误后,才正式下线,此时的身份证已经与市民拿到手里的身份证无异。

  “保密车间”全省只有三家

  制作一张身份证需要多少时间?居民身份证制证所主任曹世斌介绍说,身份证是一次8张同时上线的,制作流程上需要经过数据核验、膜打印、平压冲切、电写入等12道工序,但用时只需要20分钟。

  而这处看似不起眼的身份证制作车间,“产量”高得惊人。“2005年全市换发二代身份证时,一个月就制作了30多万张。”曹世斌介绍说,全市90%以上的市民都已经用上了二代身份证,现在每个月的制证数量在5万多张。

  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张颖介绍说,制证所并非每个地市都有,目前全省仅济南、青岛两地有三处。根据规定,二代身份证需要在6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岛城警方户政部门凭借着制证所在本地的优势,已经把这一时限缩到了20个工作日,在高考等特殊时期,还会加急办理制作,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人物

  天天看照片,见谁都像熟人

  小郭在制证所负责第一道工序——数据核验,每天要面对数千张照片,逐一进行对比。“一个数据包最多时有80张照片,我们两个人一天得看好几千张。”小郭需要将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再进行肉眼的分辨,从中挑出不符合要求的。

  “照片的颜色太红或者太黄、重像的、两个人照片一样的、头部拍得过大、光线过强等不合要求的照片,都需要挑出来。”小郭说,通常情况下,看完一个80张照片的数据包,需要大约两分钟。

  每天看上数千张照片,小郭笑言下班后就有点头昏,好在他和同事每隔一定时间轮换一下,所以视力并没有受到影响,但另一个问题一直伴随着他。“照片看多了,到马路上看谁都像是熟人。”小郭笑着说,看的照片太多,经常会感觉见到了“熟面孔”。

  ▲ 市民零距离感受货真价实的枪械。

  ▲排爆机器人"叼"起可疑物。

  半瓶矿泉水,搞定一枚炸弹?您还别不信。3月23日警营开放日的下午,在特警支队的拆弹演习中,一伙“恐怖分子 ”在停车场里放置了一枚“炸弹”,身穿防爆服的特警经过现场勘察后,两部排爆机器人在民警的遥控下,先将“炸弹”移至安全区域,又用水炮射击让“炸弹”失效,而水炮的子弹,就是之前准备的半瓶矿泉水。

  机器人上阵先“喝水”

  23日下午2时许,在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院内记者发现,在一部大型排爆机器人前,两名特警正在给机器人“喝水”。特警介绍说,这些水并非燃料,而是弹药。特警将矿泉水注入到机器人前端的两个黑色圆筒内,随后层层密封。“两部排爆机器人,大的价值130多万元,另一部小型的价值85万元。”特警说。

  “一伙恐怖分子在停车场内放置了一枚可疑爆炸物……”随着解说声响起,拆弹演习拉开序幕。

  一套特警排爆服价值28万

  一辆价值200多万元的频率干扰车一个飘移停在了“炸弹”附近,一名特警队员下车启动了大功率频率干扰仪装置,现场的手机、小灵通、汽车遥控器等各种无线信号全被屏蔽,以防“恐怖分子”用遥控装备引爆“炸弹”。

  随后,一名身穿四五十斤重排爆服的特警缓步走到了“炸弹”前 ,对可疑爆炸物进行观察后,判断这枚“炸弹”没有反拆除装置,并确定没有其他危险物品。据介绍,特警穿的这套排爆服价值28万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排爆服之一,内置加密通话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等,对爆炸产生的伤害及释放的有毒气体均可防护。

  机器人负责销毁“炸弹”

  在确定现场情况后,特警手语示意可以进行转移销毁。小型排爆机器人首先上阵,在远处,两名特警正在通过机器人安装的摄像头传送的图像遥控它,机器人小心翼翼伸出机械爪,将“炸弹”抓起来,移到了安全区域。

  紧接着,“喝过水”的大型排爆机器人缓慢靠近“炸弹”,它配备有四个全方位红外摄像头、双管水炮枪、雷明顿霰弹枪、激光瞄准器,还可配备三个可拆卸机械手抓,三套延长臂,能举起80公斤重的物体。特警通过视频图像,遥控调整双管水炮枪的角度,通过激光瞄准器对“炸弹”瞄准。

  此前半瓶矿泉水“弹药”的威力有多大,此时完全显现出来。随着一声巨响,“炸弹”从中间被水弹裂开失效,并弹出了三四米远,附近停放的车辆在巨大声响下,不少都响起了警报。

  ■相关新闻

  五千市民和民警“零距离”

  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根据公安部部署,岛城警方从23日启动“警营开放月”活动,并在23日当天启动了“警营开放日”,除了首度向公众开放的居民身份证制证所、特警支队等地点外,还在全市设置了20多处宣传点,与市民“零距离”。

  23日,公安机关各部门在台东三路步行街、香港花园警务室、李村维客广场和四方长途汽车站等场所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组织邀请社会各界、广大群众走进警营,零距离体验了解警营生活。当天,公安部门共设立了20余处宣传点,组织300余名治安民警集中宣传治安管理法规、规章,普及治安防范知识,介绍警务服务事项,回答群众咨询。活动现场共展示各类宣传展板150块、分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5000余人。

  A14、A15版文/本报 记者 刘鹏图/本报记者 何毅 通讯员 刘人斐 王成水>>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