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国际金融中心还需做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4日08:30  东方网-文汇报

  过去5年,上海金融业发展迅速,能级提升。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本市金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7184.5亿元,年均增长23.4%,分别比本市同期GDP增速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10.6个和8.4个百分点;在本市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0.4%和18.5%,比“十五”时期提高2.3个和2.9个百分点;对本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比“十五”时期提高11.4个百分点,位居第三产业各行业前列。

  但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还存在哪些差距?市统计局的报告指出,本市金融业发展中存在三大主要问题。

  金融业拉动经济作用不稳定

  “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推动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金融业增加值占本市GDP的比重从“十一五”前期的个位数提高到后期的两位数,但金融业对本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不够稳定。

  从增速和贡献率看,“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最快时(2007年)达34.3%,比最低时(2010年)的4.9%高出29.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时(2009年)为28.4%,最低时(2010年)仅为5.3%,两者的差距高达23.1个百分点。

  本市证券业增加值的稳定性较差,是金融业对本市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波动较大的主要因素。从增速看,受证券市场波动和证券业企业盈利模式单一等因素影响,证券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波动幅度达194个百分点;从贡献率看,证券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波动幅度为17.1个百分点。

  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

  从资金流向看,“十一五”时期,本市金融业融资总额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分布比例大致为1∶8。新增贷款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约占全部新增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三。直接融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67.9%)也远高于第二产业(31.9%)。

  “十一五”时期,本市工业企业新增贷款减少4.25亿元。尽管直接融资对贷款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总体来看,本市制造业的融资增量相对较小,造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增速呈现出下滑趋势,从2006年增长12.1%下降到2010年仅增长0.1%。

  从融资企业的规模看,各种融资渠道筹集的资金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较为突出。2010年末,小型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重仅为一成左右,占本市法人企业数量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直接融资也存在同样问题。

  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单一

  从银行的收入来源结构看,净利息收入仍是银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资产规模扩张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尚没有显著变化。2010年,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接近八成。商业银行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得银行业的净利润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难以实现稳定增长。

  从证券公司的收入构成看,2010年,本市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的比重为60%,虽然比2005年降低9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是券商业绩的主要贡献力量;而自营、承销和资产管理三项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4%、12.1%和1.2%。这种主要依赖行情涨跌和交易活跃程度的盈利模式使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表现极不稳定,证券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很难长期维系。“十一五”时期,本市证券业增加值在金融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的波动幅度高达20.1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张晓鸣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