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沪高铁1.87亿资金被挪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4日10:08  京华时报

  审计署昨天公布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审计发现了七大问题,包括1.87亿元资金被挪用,涉嫌违法违纪等。

  问题1

  提前进场开工涉及44亿

  审计: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京沪高铁咨询业务、南京南站应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的招标时间分别为2006年7月、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但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三局、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中标单位在此前的2006年3月、2006年2月、2008年3月就已分别进场开始工作,涉及合同金额44.46亿元。

  2009年6月,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发布准入铁路客站装修装饰和幕墙工程施工企业名录后,京沪公司在曲阜东、常州北等站房工程招标中与名录内的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签订站房装修装饰工程合同6份,排斥了潜在投标人,涉及金额4.9亿元。

  整改:项目建设单位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沪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今后的招投标工作中严格做到依法合规。

  问题2

  1.87亿资金被转移挪用

  审计:个别施工单位及个人转移挪用公款和建设资金1.87亿元及其他相关问题,涉嫌违法违纪。

  整改:审计署已将上述问题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有关部门正在立案彻查。京沪公司正在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

  问题3

  弃土影响当地水土环境

  审计:南京枢纽工程未按初步设计要求,将167万立方米弃土交给南京市统一处理,影响了当地水土环境。

  整改:京沪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环保措施。

  问题4

  虚开伪造发票3亿多元

  审计:中铁一局、三局、四局、八局、十一局、十二局、十三局、十七局、十八局、十九局、二十四局和北京建工集团、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等16家施工单位使用虚开、冒名或伪造的发票1297张入账,金额合计3.24亿元。上述单位中,中铁一局、三局、四局、十二局、二十四局和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7家单位在2009年审计时就发现类似问题。

  整改:京沪公司正在对上述虚假发票问题进行清查。

  问题5

  未施工先结算超5600万

  审计:京沪公司对尚未实施的工程办理工程款结算,涉及金额5608.07万元。其中,上海封浜河河道改移工程2008年10月才开始施工,但京沪公司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单位在当年第一、二季度就按合同价结算了工程款4377.41万元。

  整改:京沪公司督促相关施工单位已完成了部分工程施工,并完善了相关工程结算管理制度,以杜绝类似问题再发生。

  问题6

  合同最低履约率仅0.8%

  审计:京沪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扣回物资供应合同履约保证金5558.74万元。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京沪公司组织签订的363份甲供物资采购合同中,有13份存在乙方未按合同履约的现象。这些合同的平均履约率为22%,最低履约率仅0.8%。

  整改:鉴于相关单位的履约保函已经失效或被京沪公司退回,上述资金已难以追回,京沪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

  问题7

  部分工程监理不到位

  审计:部分工程监理不到位。其中,上海虹桥站的监理单位上海天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有37名监理人员职称或执业资格不符合投标承诺要求;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监理天津西站站房工程项目时,承诺派出监理人员中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监理师(工程师)分别占47.4%、52.6%、84.7%,实际仅占15%、25%、40%。

  整改:相关监理单位对不合格监理人员进行了调整和清退,对履职不到位监理人员做出了处罚,并完善了相关制度,加强了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和现场监管。

  ■马上就访

  京沪高铁未现重大质量问题

  昨天,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司长徐爱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0年跟踪审计突出了对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等情况的审计,更加关注工程质量问题。

  审计报告指出,京沪高铁参建各方建设管理制度总体执行较好,特别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比较到位,施工安全和质量总体可控。审计抽查了9275孔预制箱梁和67436块预制轨道板的质量检验记录,分别占全线预制箱梁和轨道板的33%和17%,未发现重大施工质量问题。

  徐爱生称,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将在2011年6月开始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新的一年跟踪审计。今年将重点检查去年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关注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等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情况,同时坚持注重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赵鹏网络支持京华网新浪网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