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姓不忘血缘之祖 散居犹记同宗之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30日08:11  南方都市报

  

改姓不忘血缘之祖散居犹记同宗之义

  

改姓不忘血缘之祖散居犹记同宗之义
绿树与水榭相映成趣。

  

改姓不忘血缘之祖散居犹记同宗之义
记者抓拍到的村巷中颇有趣味的一幕。

  

改姓不忘血缘之祖散居犹记同宗之义
三位老人在谈论任氏的来龙去脉。

  钩沉

  查锡远金美任氏血缘一世祖

  虽然金美任氏族谱世系上一世祖是任政,但由于是查姓后人改姓,所以血缘一世祖实际上是任俦的生父查晓明。在金美村《任氏族谱》记载中,查晓明,又名世禄,字锡远,官号铨录。世居山东省临淄县,生于宋朝光宗绍熙二年(1191)四月初八,终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二月初八,享年七十五岁,葬于东莞市黄江宝山,土名渔翁撒网。原配颜氏无出,继配王氏享年六十岁,葬于茶山增步沙墩小金盘岭。王氏生有二子,长开祥,字孝廉,即如今横沥村头香氏祖先;次子开瑞,字孝金,为金美任氏始祖先。查锡远清廉品正,敢于直言,官至光禄大夫。宋朝后期,宋帝昏庸,查锡远又与奸相贾某不合,退职之后举家南迁至南雄珠玑巷。

  源志

  金美任氏原为查氏后人改姓任

  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任姓来源虽众,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其来源考证,有两个不同的记载:一是《通志·氏族略》记载: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二是《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少子禹阳,受封于任(今山东省境内),便以国为氏。也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后裔,也有黄帝的后裔。在常平镇金美村《任氏族谱》中,记载了两个一世祖,一为任姓的任政,原籍山东,后迁浙江钱塘江,再官于南雄珠玑巷,晚年归隐惠阳,族谱中承认任政为黄帝少子禹阳后裔;二为查姓的查锡远,原籍一样在山东,后入粤。宋末,查锡远儿子查开瑞入任政孙任文昇门下,改名任俦。任俦儿子任应雷迁居东莞市常平镇白泥坑(今金美村)。

  今志

  金美村现有任姓人口2400多人

  由于金美村的任姓是查姓改姓,所以从血缘上来讲,是属于查氏后人;不过从任氏谱系上看,又是任氏后裔,因此只统计查姓改任姓这一支人口数量,在东莞范围内,其他任姓并不涉及。在常平镇金美村,自从始居祖任应雷迁徙开基以来,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为止刚好传了30代人,有任姓族人2400多人。另外,金美村任氏后人迁居河源、东莞黄江、深圳、惠州、香港等地。其中,在东莞黄江有800人左右,在万江有100多人,在石龙也有100多人,还有些零散居住在莞城。

  姓氏之旅

  族谱载为任氏后人,血脉却承查氏

  金美任氏的家史需要从两个家族说起。

  “文革”期间,为了扩建学堂,金美任氏宗祠被拆了;或许也是因为某种原因,其他古迹也没有留存下来的。在金美村,我找不到任何能证明这个家族历史的痕迹了。那还不如让这个家族的历史从一个故事开始,结果于另外一个故事。假如这是一部电影,大家可以发现,任氏的迁徙足迹充满了戏剧冲突的高潮。

  假如把时间定格在宋末的某一天,把镜头拉近惠阳一家姓任的府第内,人们便可以发现喜气洋洋的一幕:一个年轻人跪在一个中年人的脚下,尊敬地磕了几个头,然后叫了一声:“阿爹。”没错,这是查开瑞改名换姓为任俦,认任文昇为父亲的一幕。但最高兴的估计还要数任文昇的爷爷任政了。这个时候,我觉得这位老人家会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笑得嘴都合不上。在他微闭的眼睛前,一生的片段像雪花一样飘过:原籍山东,后来迁到浙江钱塘江,再后来,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做官,退休后就在惠阳归隐……在《任氏族谱中》记载中,查开瑞(任俦)聪明、人品好,对人有礼貌“受政公重视”。

  从任氏始祖黄帝少子禹阳传至任政,到底用了多少年并不是值得较真的问题。任政只是任氏众多后裔中的一个了。但对于金美任氏来说,查开瑞这一改姓却是重大的事情,因为他们就是查开瑞这一支任氏后裔:在族谱世系记载上是任氏后人,从血缘关系看却是查氏后人。

  查开瑞为兄引兵逃难至惠州

  不是很久前,在横沥村头村采访香氏时,我记得香氏后人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太祖查锡远继配王氏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开祥,字孝廉;次子叫开瑞,字孝金。”但我承认我当时只记得查开祥,并且只希望了解查开祥的历史。没有想到,来金美村寻找任氏的时候,还得重温下这段远去的历史。

  宋德祐二年(1276)正月,南宋国都临安被元兵攻破,宋帝及太后被押北上。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益王为帝,号端宗。由于之前父亲查锡远受奸相排斥远走南粤,查开祥和查开瑞两兄弟得知此事兴奋不已,再次从军,共图大事。可惜小皇帝在转移途中病逝,年仅11岁。陆秀夫等人又另立赵昺为帝。但在祥兴二年,经过新会崖门大决战后,宋亡了。查开祥两兄弟只好逃亡。在东莞茶山躲难时,为了保存查氏血脉,查开瑞劝大哥另行隐藏,他孤身驾船引元兵东去惠州。

  留在东莞的查开祥以及子孙改姓“香”了,并迁居到横沥村头居住。东去惠州的查开瑞入任政门下,改名任俦。这才有了查开瑞认父一幕。由于他得到任政重视,在惠州安居乐业,并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震雷,留在惠州居住;小儿子叫应雷,也就是金美村开基祖。这是后话。

  避族人争家产之难落户金美

  金美村最早叫白泥坑。在《任氏族谱》中记载:“宋朝末年,元兵之乱……东岩自惠州而下东莞,栖于白泥坑,初附苏宅,嗣后见一冚树木、丛杂,地势龙蟠虎伏,堪作风水,遂伐木于冚尾,造宇而居。”“因原居始于冚尾,故外村人均称吾乡曰‘冚尾’,一直沿称至今,而向政府注册则为金尾。后来由于村貌改变,嫌‘尾’字不雅,则改‘尾’为‘美’,是为‘金美’也。”从几则记载中,可以看出金美任氏开基祖先选择这里的原因,以及金美的沿革。记载中的东岩也就是任应雷。

  话说宋末元初之际,任政家族发生了一桩重大事件。因姑丈杨彦才同别房子侄密谋,以其入继妻家分产业为名,邀请任应雷等男女老少赴宴,船停在潭心时,等大家都喝醉酒后,杨彦才叫人将任氏三条船一百余口“复舟溺潭”。据《任氏族谱》记载,当时任氏“几无剩存”。不过任应雷死里逃生,之后流落他乡,以卖绒线为生。

  后来应雷辗转来到金美后,见风水好,便定居下来了。相传,这里还曾经有朱、林、李、刘、尹、翟等多姓人家,后任姓子孙繁衍甚众,“诸姓先后搬迁移居异地,其田园土地、基宅鱼塘,均为吾姓所有”。经过700多年的发展,任氏在这里已经传至30代人了。任应雷作为查开瑞的儿子,既系查锡远之后,又因为姓任也是任政后裔,所以说金美任氏的家史就是查氏和任氏两个家族的历史。

  后世忆访

  “金美村任氏和黄江梅塘任氏每年都互相拜访”

  ●受访人:

  任旭森,69岁,《任氏族谱》编写人员之一

  任耀林,73岁,《任氏族谱》编写人员之一

  任锡良,80岁,《任氏族谱》编写人员之一

  记者:在你们族谱中,为什么有两个一世祖?一个姓任,但另一个确是姓查?

  任旭森:我们金美的任姓与别的地方的任姓有点不同,因为我们是查姓改姓而来的,从血缘关系上讲,我们是查氏后裔,不过在宋朝时期,因为战乱避难等原因,我们祖先查开瑞做了任政孙子任文昇的儿子,后人只好跟着姓任,在任氏谱系上是任政后裔。所以我们有两个一世祖,一个是查锡远,一个是任政。

  记者:那从血缘关系看,你们跟查氏反而是兄弟?

  任旭森:可以这样说。不过当年查锡远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查开祥,一个叫查开瑞。开瑞公就是我们这一支任氏的改姓祖先,但当时开瑞之所以逃难惠州,归入任氏门下,就是因为要保留查氏一系血脉,保护兄长开祥才引开元兵自己独自到惠州的。当时开祥公以为开瑞公生还机会不大,已经打算过继自己的第四个儿子给开瑞公继后了,没有想到他改名换姓生存了下来。但开祥公为了躲避元兵追杀,就把自己姓氏“查”字的下面一横放到了上面,改姓“香”,他就是如今横沥村头香氏祖先。开瑞公到惠州任府后,由于聪明、人品好,得到了任政公喜爱,得以在惠州安居乐业,并生了震雷和应雷两个儿子。后来,由于家族个人争夺家产,开瑞公大儿子任震雷继续在惠州居住,次子任应雷逃离在外,在宋末元初时期来到白泥坑(今金美村)定居。

  记者:为什么来这里定居?当时这里有其他人吗?

  任旭森:当时应雷公路过金美时,见山多林密,野草丛生,且具山环水抱之形龙盘虎踞之势,虽然北向风高,但却能避气藏风,为吉地。所以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我们任氏人口繁衍较快,相邻小村如林屋、翟屋、唐屋、尹屋、岗头等先后解体,或合并我村,或搬迁他村,并且慢慢只剩下任姓人口居住。

  记者:你们知道得这么清楚,新编的族谱资料从哪里来的?

  任锡良:解放前后,有听以前的老人提过,我们的任姓可能不是真正任氏的后裔。但没有弄清楚。这本族谱以及里面的内容是这几年才弄清楚的。因为现在跟深圳等地的宗亲交流多了,得知他们手上存有古族谱,所以才有资料编写这本新族谱。

  记者:你们这支任氏后人主要分布在哪里?平时联系多吗?

  任锡良:除了上面提到的深圳平湖外,我们这支任氏后人还居住在河源、东莞、深圳、惠州、香港等地,总人口大约有8000人。在东莞范围内,除了金美村外,在黄江田尾、梅塘、万江、莞城等城区都有。我们金美村任氏和黄江梅塘任氏每年都保持着互相拜访一两次,关系很好。

  记者:你们金美目前还有祠堂吗?

  任耀林:目前是没有了。原本我们任姓是有宗祠的,当时的宗祠有两个功能,一是供村民祭拜祖先,二是作为村里小孩的学堂。大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村委为了扩建学堂,让村里更多的小孩接受教育,在没有多余资金购买建筑材料的情况下,迫于无奈,只好将宗祠拆了,用拆下来的青砖和木材扩建学堂。

  名人志

  任政金美任氏族谱一世祖

  任政,派出翰林,原籍山东,后迁往浙江钱塘江,再官于南雄珠玑巷,晚年官于惠阳归善城。宋末,任政孙子任文昇接纳了查开瑞为儿子,改名为任俦。后任俦儿子任应雷在宋、元交替之时,迁居常平金美村,为该村开基始祖,追溯任政为一世祖。

  任锡五知名企业家

  任锡五,常平金美村人,1906年7月生。新中国成立前在大朗镇大有园开办农场,并参加东江纵队游击队,从人力、物力上积极支持东江纵队抗日游击战争。后移居香港,在香港开办纺织厂、制衣厂、任锡五汽车出租公司。改革开放初期,积极支持家乡经济建设。

  任泊生原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

  任泊生,(1909-1990)原名任康林,常平镇金美村人。1937年3月,任泊生奔赴延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中央宣传一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新四军等多处工作。1945年调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任联络部副部长。1953年,他从广州民航总局调到国务院对外文协,1958年调回广州外事办公室,并于1962年任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他是广东省第三、四、五届政协常委。

  任兆光曾获授二等英雄称号

  任兆光(1957-1996),常平金美人。1976年服兵役,1979年参加中越反击自卫站,立二等功。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1996年6月9日,在常平镇还珠沥村一个私人工厂与歹徒搏斗中,光荣牺牲,被授予二等英雄称号。任兆光曾是常平金美派出所所长。

  任锦汉知名企业家

  任锦汉,广东东莞人,1986年加入艾默生,曾任大中华区总裁及艾默生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后还任香港科技园公司董事、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美国商会副总裁、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投资性公司工作委员会理事会理事、永明金融(香港)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政协广东省云浮市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南京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任兆和画风享誉港岛画界

  任兆和,常平金美人,早年出港,幼时就学乡间及广州。自小喜爱绘画,尤其擅长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工余寄情园艺,对饲养金鱼及鸟类颇有心得。1988年随赵少昂学习岭南派描绘花鸟草虫之绝技,再加其对大自然之观察体悟,故画风得以独树一帜,在港岛画界享誉盛名。1991年6月,“温定强、任兆和、何伟明、白庚颖联合画展”在香港大会堂八楼展览厅展出。

  地理志

  金美村任氏逾2400人

  金美村位于东莞市常平镇西南部,全村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自从始居祖任应雷迁徙开基以来,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为止刚好传了30代人。金美村现有村民2400多人,均为任姓,全部为任应雷之后。此支后裔总人口大约有8000人。

  东莞其他地方任氏

  金美村任氏后裔迁居河源、东莞黄江、深圳、惠州、香港等地。其中,七世二奴长子迁居黄江田尾,目前有100多人;二奴次子迁居万江金泰区,目前有110多人;九世三房子侄迁居黄江梅塘,目前有600多人;解放初期因发展火柴业迁居石龙,目前有100多人。另外,还有人散居在莞城等地。

  轶闻志

  村民制作“水鬼王”驱赶厄运

  由于现在的金美村没有任姓宗祠,于是村民逢年过节便到祖先的墓地祭拜。每年的重大节日,如大年初一、十五、清明节以及重阳节,金美村的每一户人家派出一两个代表,大家集中去祖先的墓地焚香祭拜。一般来说,祭品主要有鸡、烧猪、元宝等。虽没有共同的宗祠祭拜,但金美村的风俗也不少,其中有一个风俗是过“小年晚”,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晚”。传说此日为“菩萨上天”,过去各家于傍晚时分,用六段五六寸长的甘蔗和果酒,放在灶台上,上香,烧纸钱祭拜,作为送行之意。改革开放以前,金美村村民通常是去村土地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相传水鬼泛滥造成村里灾害不断,为赶走厄运,人们便在土地庙里有了送鬼仪式。每年农历三月三,村民以竹篾和纸制成的“水鬼王”放在村土地庙,以送水鬼带走厄运,祈求一帆风顺。后来,渐渐地改成了祭拜祖先的坟墓,直到如今。作为金美村的任姓村民,他们一般要到五个不同的墓地去祭拜,分别到祖坟前、亭岗、远城园、神贝、马安岭。

  读者来信

  凤岗周先生:看到南都上期推出的常平周氏,非常好,我也是姓周的,目前在凤岗居住,自己也写了一本书,希望能告知周日昌前辈和当地族长的联系方式,谢谢。

  塘厦吴先生:我看到你们将要推出《东莞经典》的系列报道,请问什么时候会正式推出,我好收藏。另外,预告中还呼吁大家提供有关线索,我手上有一幅书法,是清朝一位举人的手笔,不过可惜是复印件,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用?

  南都记者回复:采写常平周氏是在桥梓村完成的,你可以直接联系当地村委。非常感谢吴先生关注南都即将推出的新系列。我们将在《东莞姓氏》报道完毕后推出《东莞经典》系列,估计在4月中旬会出第一期。至于你手上的资料,我过去塘厦再联系你,看对我们的采写是否有帮助。

  预告

  亲爱的读者朋友,“东莞氏志”系列接近尾声,我们正酝酿操作另一大型人文系列———“东莞经典”,该系列以东莞历代以来的经典文艺作品为线索,勾勒出相关历史背景、人物及逸闻,主要目标仍在于“发掘东莞文艺钻石”,为东莞树立起一道道经典丰碑。敬请关注,并恳请收藏有东莞历代文艺作品及作者资料者,随时与南都记者联系,不胜感激。

  下期备选

  东莞江氏、东莞孙氏、东莞杨氏、东莞梁氏

  联系电话:18602038620 E-mail:nfdsbdgzz@126.com

  采写:南都记者 郑子龙 实习生廖珏珏

  摄影:南都记者 陈奕启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