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汶川重建:村民尚国沛的艰难养鸡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6日16:49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沐浴着清晨柔和的阳光,尚国沛开始忙活着给棚里的鸡喂食。两个棚子就搭建在自家的小院里,面积虽不大,却养活着近两千只鸡。喂鸡是尚国沛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必做的第一件事。对他来说这些鸡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悉心呵护。看着满棚的鸡,叨着食,撒着欢,尚国沛那布满沧桑的脸上,现出舒坦愉悦的笑容。

  尚国沛所在的黄家村位于汶川映秀镇的西南方。三年前的“5·12”大地震几乎将这个小村夷为平地,四百多间民房严重受损或倒塌,一百多亩土地损毁,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部被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余万元。尚国沛的家也未能幸免。

  就在尚国沛感到伤心、绝望的时候,相关部门为所有灾民重建住房提供了补助。尚国沛家拿到一万多元的补助款,盖起了新房子。

  尚国沛说:“地震中,我们原来的房子都倒掉了,现在的房子是新建的。新房子是我们自建的,国家按2-3口人的标准补贴了一万六。我们自己也出了几万块,贷款了两万元。房子的安全质量由政府把关,有抗震级数,再来地震都没有问题的。”

  房子塌了,可以再建,然而土地毁了,对于祖祖辈辈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就意味着断了生计。谋生的路在哪?尚国沛发起愁来。

  地震前,尚国沛经营山药种植已十年有余,是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行家里手。然而,地震灾害毁坏了他种山药的田地,逼得他不得不放弃曾经驾轻就熟的营生。痛定思痛,尚国沛下定决心,要重打锣鼓另开张,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尚国沛说:“原来我搞药材搞得比较大,整了上百亩(地),种了十来年。地震后,(土地的)地质不好,很多地方不安全。我年龄也大了,爬山不方便,所以我就打算养鸡。”

  万事开头难,对于之前对养殖业一无所知的尚国沛来说更是如此。如何搭鸡棚、配饲料,如何孵蛋雏、育鸡苗,如何做消毒和防疫等,都要从头学起。心中没底,让尚国沛有些胆怯和苦恼。已人到中年的他,害怕再摔跟头,毕竟这关乎全家后半辈子的生活保障。就在这时,乡里和村里“雪中送炭”,组织村上10户村民去绵阳的养鸡场参观学习,尚国沛也在其中。

  尚国沛说:“村里和乡里的领导都支持我们养鸡。当时,我对养鸡完全不懂,也从来没喂过鸡。即使有这个想法,也没技术。如果鸡病了,也根本无法治疗。所以到了绵阳学习到技术后,自己就有把握了。”

  绵阳之行,使尚国沛坚定了养鸡的信心。他倾其所有,向银行贷,跟亲戚借,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搭鸡棚、购鸡苗,从早忙到晚,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创业的压力,象一团火,炙烤着尚国沛。他清楚,自己所做的,就是为了在地震浩劫之后重新支撑起自己的家。好在尚国沛的创业得到了村里和四川一家经营跑山鸡的公司的大力支持。

  尚国沛说:“当时(搭棚)养鸡,一个棚子补助5000元。我搭了两个棚子,政府一共补助1万元。我们养鸡是村里支部带头,农户和公司签合同,喂一只鸡出来,公司就给我们三块钱。”

  尽管村里对养鸡的农户给予一定补助,公司也承诺每只鸡苗35元的成本价,农户可向公司先每只支付15元,剩余部分待赢利后补上,并承担饲料、技术和防疫方面的事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养鸡的风险。但是大多数村民仍然选择了观望,尚国沛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养鸡的过程中,尚国沛还是遇到了种种困难。黄家村的地势较高,进出村子需要经过蜿蜒的盘山路。地震之后,道路破坏比较严重,车辆一度无法通行,而平时喂鸡所需的饲料都需要去外面购买。长长的山路,尚国沛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来回。通过一年多辛勤的付出,尚国沛收入增加了,对养鸡技术也越来越精通。

  尚国沛说:“公司很信任我们,夸我的鸡养得好。每次他们来黄家村,都要来看我养的鸡。目前,村上有3户人在养跑山鸡,我们叫“土鸡”。与其他机械化养殖的鸡相比,跑山鸡的肉吃起来要更香一些,蛋黄更黄,蛋的价格能卖到一块五一只呢。”

  就在尚国沛的养鸡棚逐步进入正轨的时候,2010年8月14号,一场特大泥石流袭击了黄家村,冲垮了尚国沛的养鸡棚,一大半鸡都被冲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57岁的中年汉子再次陷入绝望。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棚子和精心养育的上千只鸡转瞬之间化为乌有,尚国沛不禁泪流满面,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一夜没合眼,仅仅几天,人竟消瘦了几公斤。

  但在悲伤过后,尚国沛很快重新振作起来,“地震我都挺过来了,没有什么困难能再将我打倒。”很快,新的棚子被重新搭建起来,鸡的数量也在一天天增加,一切恢复正常。

  经历过这次磨难之后,尚国沛觉得,财富不是恒久的,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还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他的提议下,黄家村成立了肉鸡养殖合作社,尚国沛任社长。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村民致富。

  尚国沛说:“我们成立合作社,主要是帮助村民养鸡和销售,提供技术指导。刚开始喂鸡,肯定都不懂的。慢慢的,就好了。(村民的)鸡卖不掉,我们帮他销售。鸡有病了,我们帮着治疗,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黄家村,村民们称尚国沛为“养鸡第一人”,这不光指他养鸡的实力,也是对他人品的肯定。

  对未来,尚国沛有着更长远的计划。

  尚国沛说:“一般一个棚子能喂1000只鸡,两个棚子是2000只鸡。但是按照目前我们这个地区现在的条件,一个棚养800只没有问题。(以后我还要再扩大规模,)养7、8万只鸡,十几万只也没有问题。现在鸡不愁销路,(还是)比较好销售的。我还打算开始养蛋鸡,已经有公司要和我们签蛋鸡的销售合同了,所以我会先养五万只试试看。”

  此时此刻尚国沛自信笃定的神情,对比三年前他愁云惨淡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从不懂养鸡,白手起家,到具备雄厚经济实力的养鸡大户,再到村养鸡合作社社长,这个跨越,向世人证明: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只要精神不倒,只要不丧失信心和希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困苦。

(编辑:SN032)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