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水果湖隧道六大“尖板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9日01:33  长江商报

  

揭秘水果湖隧道六大“尖板眼”

  

揭秘水果湖隧道六大“尖板眼”

  现在网消息 水果湖隧道,是武汉首条湖底隧道,与目前武汉普遍修建的高架桥相比,其内部构造有哪些亮点?昨日,施工方武汉市政集团隧道公司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谢学彬详解了隧道内部的“尖板眼”。

  透气天井:一般来说,隧道的顶部应是封顶式的。但在水果湖隧道两端即将进入湖水的地方,各有一个长约20米的“天井”,这种天窗不仅可通风透气,增强隧道内光线,还能防止夏天高温时机动车尾气在隧道内滞留。而为防止暴雨等涌入隧道内,两头还设有专门的雨水槽。

  掉头通道:双向隧道的中间有隔离墙,一般情况下,隔离墙是封闭式的,即双向隧道是不能互通的。但在水果湖隧道中部的隔离墙处,有一段长约6米的防火卷帘门,在遭遇火灾等情况下,可供车辆紧急掉头。

  不侧翻防撞墩:隧道内两壁是封闭结构,且空间有限,一旦车辆冲撞上隧道,就有可能发生侧翻,而且还不太容易救援。水果湖隧道内的路面两侧,安装的是进口的防撞墩,万一有车辆与内壁发生碰撞,也不易发生侧翻事故。

  不刺眼灯光带:隧道内大部分路段系封闭结构,只能安装路灯。水果湖隧道内的路灯,安装由暗到亮逐渐加强的过渡灯光带,以防止进出隧道的驾驶员眼睛不适,增加通行的安全系数。

  封闭式透明声屏障:隧道茶港端出口接珞狮路高架桥,因该路段地处居民区附近,施工方加装的声屏设备也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是上有封顶的封闭式透明声屏障,如同火柴盒一般,车行其间,全封闭式的声屏障不仅噪音更小,也不妨碍乘客观赏高架外的风景。

  隧道顶部小游园:水果湖隧道的底部正处东湖附近,是东湖景观的一部分,隧道的修建不能影响东湖的整体景观。为此,园林部门将隧道顶部区域打造成小游园。东湖路两旁的行道树,将以银杏为主,约有1000株。绿化隔离带以四季长青的樟树为主,保留了该路段原有的200多株樟树,另补栽200多株。

  本报记者 何辉

  625米湖下隧道滴水不漏

  在东湖下行车,如何保证不渗水?昨日,施工方武汉市政集团说,水果湖隧道,难就难在要做到“滴水不漏”。

  隧道最难在于防水

  隧道在湖底呈S型走势,其中穿越湖泊段长625米,最深处位于湖面下12米处。隧道造型为矩形箱涵,高6米,宽21.7米,双洞双向4车道。受地质及施工条件等限制,隧道顶部距离湖水底部平均深度只有2米,这给隧道的防水增加了难度。

  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谢学彬介绍,“明挖法”遇到最大的挑战在于防水,既要防止施工时可能影响到围堰的安全,又要注意隧道顶部的防渗漏。

  按设计要求,东湖隧道湖中段的防水等级为二级,要求不允许有滴水现象,但允许偶尔有湿渍出现,不过湿渍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6‰,任意100平方米内的湿渍不得多于4处。

  东湖隧道深基坑两壁首次引进巨型铆钉工艺:先在两壁钻孔注浆,在混凝土尚未凝固前,置入铆桩,在基坑两壁上下隔2米、左右横隔1.5米,密密麻麻打一片,相当于一面墙上钉满钉子来固定。再在“铆钉外”竖一排维护桩,基坑两壁形成铜墙铁壁。

  巨型铆钉稳固了基坑,奠定了基础。但渗漏的多发区域,是边墙缝角落。东湖隧道施工,对每一处边墙缝实施了三至四层防水处理。

  攻克混凝土开裂难关

  在隧道工程中,混凝土开裂是世界级难题,一旦隧道出现混凝土开裂,渗漏就很难避免,而侧壁不平整则是出现开裂的关键性因素。

  为让水果湖隧道滴水不漏,武汉市政集团改良了施工工艺。按传统施工工艺,直接向隧道基坑两侧钢管维护桩喷射混凝土、涂防水层,再做隧道结构。由于钢管的圆形结构,混凝土很难喷射平整,最终产生施工缝,导致混凝土开裂。

  在隧道施工中,武汉专家攻下世界级难关:在维护桩外直接砌一排砖,糊上泥浆,再做防水层,因为砖块的平整度肯定比喷射混凝土好。此外“打铆钉”支护的新工艺可减少施工环节,直接减少分段施工产生的结合缝,使侧墙、顶板一次浇筑到位,为解决渗漏打下基础。

  实地检测未漏进一滴水

  去年10月,隧道湖中段施工完毕后,施工方曾做过一次测试:将围堰放开一个小口,湖水流到隧道上方。测试结果表明,隧道的防水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今年2月25日,隧道全段主体结构完工。施工方将封闭一年半的围堰打开,湖水回填。至今,隧道顶部的湖水已经回填15天,实地检测,625米长的湖泊段隧道内并未漏进一滴水,只有一两处渍水,面积远远小于设计标准。经施工方再次攻关,墙壁渍水现象也基本得到解决。

  整体看,水果湖隧道的建设分为三节:北岸-湖中段-南岸。去年4月,621米的湖中段率先完工;去年9月,435米的北岸主体结构完工;今年1月,南岸的主体结构完工,整个隧道的主体结构贯通。

  “选择隧道,而不是架桥,主要是为了保护东湖景观。”武汉城市交通专家胡润洲说,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二环线规划穿越东湖段时,曾同时考虑建桥、建隧方案。若架桥,将破坏风景区整体景观,“在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也都是从湖底建的隧道。”

  施工中,一直称作“二环线东湖隧道”,最近改名为水果湖隧道。原因是武汉已规划建设一条长达10公里的穿东湖隧道,连接梨园医院至鲁磨路。“水果湖隧道”因其位于水果湖双湖桥东侧而得名。

  水果湖隧道大事记

  2007.11东湖隧道设计通过武汉市政府审批,确定走向、隧型等

  2008.5 东湖隧道正式动工,靠近东湖路的东湖一侧修建水上施工平台

  2009.5 围堰基本竣工,开始清理湖底淤泥

  2009.7 清淤完成,正式开挖隧道

  2010.4 东湖隧道湖中段主体结构完工

  2010.9 东湖隧道北岸段封顶

  2011.12 东湖隧道南段完工,即全段隧道主体工程贯通

  2011.2 围堰还湖放水,隧道内启动装饰装修工程

  2011.4 正式命名为“水果湖隧道”,并启动刷黑工程

  2011.4月底 隧道工程项目基本完工,等待验收

  为何更名为“水果湖隧道”?

  围堰:隧道施工要挖开湖底,第一步就是修围堰。在湖中从北向南修筑两道围堰,形成两道水坝,以阻挡湖水。然后,再慢慢抽干围堰内湖水。8台抽水机连续作业11天,才将隧道围堰内的17万平方米湖面抽干。

  清淤:东湖湖底淤泥有1.6米-1.8米深,抽完水之后,进行湖底淤泥清淤。同时,为方便施工材料、机械设备进场,需要先修施工便道。

  在长600米、宽约50米的隧道施工围堰内,需要清理近20万方的淤泥。由于湖底淤泥较厚,并不是采用铲车装载运走,而是采用高压水枪将淤泥稀释后,再用管道抽到东湖一侧的运输船上,再将淤泥用5条运输船,经东湖水域,运输到东湖磨山湖光村,将淤泥晾干后就地掩埋。

  挖基:进场后,钻机开始打桩施工,形成地下连续墙体,再开挖基坑。然后,在底部铺设防水混凝土,铺设浇筑隧道底板、侧板,并进行封顶,形成一个封闭的框架“盒子”。主体结构完工后,隧道外侧涂防水涂料,再破除掉围堰,慢慢放湖水。

  装修:土建主体完工后,即将铺设沥青,并进行泵房、风机、供电、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监控设施的安装。

  在外侧涂防水涂料,将湖底施工垃圾、混凝土块全部清运走,同时将施工便道破除清运,回填土方24万方,之后,慢慢放湖水。

  围堰、清淤、挖基、装修……

  武汉首条湖底隧道是这样挖出来的

  截至目前,武汉已经建成的大型水底隧道有两个。一是长江隧道,二是水果湖隧道。长江隧道的施工,用的是盾构机,俗称“暗挖法”。而水果湖隧道,施工方法则完全不同,用的是“明挖法”,这也是武汉第一次用明挖法挖水底隧道。武汉市政集团隧道公司介绍,“明挖法”大体分为围堰、清淤、挖基、装修四大步。

  制图 徐五峰

  28日,即将通车的东湖隧道南出口。

  本报记者

  张朋 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