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晶体学泰斗蒋民华昨在济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7日02:40  舜网-济南时报

  

晶体学泰斗蒋民华昨在济逝世
晶体学泰斗蒋民华昨在济逝世
5月6日,山东大学在该校中心校区晶体材料楼二楼报告厅设立蒋民华院士吊唁厅,供学校师生和各界人士前来祭奠。 记者张勇摄■蒋民华生平简介

  1935年8月16日,生于浙江省临海县;

  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1956年-1964年,山东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

  1964年-1978年,山东大学晶体生长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1977年-1979年,在前联邦德国科隆大学结晶学研究所留学;

  1978年-1993年,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

  1987年-1998年,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9年-1996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1年-199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专家组长、首席科学家;

  2000年-2004年,任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时报5月6日讯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蒋民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6日凌晨4时56分在济南逝世,享年76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发来唁电。

  蒋民华院士1935年8月出生于浙江临海,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历任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晶体材料研究所和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理事长,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理事和执委会委员,美国《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主编,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Fellow),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新材料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等职。蒋民华院士献身高等教育事业和晶体材料研究事业,为教育事业和我国晶体材料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出国访问途中,得知蒋民华院士去世的消息后,更高度评价蒋老,“特殊品质、忠诚科学、师德高尚,是教师和学生的楷模。富有职业操守、淡泊名利,其贡献可以载入科学史和山大史册。”

  下午5点,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晶体楼外,高高的黑色挽联已悬挂完毕——— “科教泰斗研晶育人桃李满天下 人生楷模进德修智功业昭千秋”。有学生告诉记者,他们中不少人是得知消息后立即赶来的,希望表达自己的一份悼念之情,送蒋老最后一程。在悼念现场忙碌、穿梭的工作人员,也都是临时赶来的山大师生。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供悼念、凭吊的花篮已经数十个,几乎摆满了整个吊唁大厅。

  “沉潜为师 高调为学”、“他为晶体一生执着 晶体因他光照千古”……不少师生表示,这些墨迹未干的挽联,正是他们心中蒋先生的人生真实写照。

  据悉,蒋民华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5月8日13:00,在济南市粟山殡仪馆举行。

  蒋民华谢幕“晶体人生”

  2008年11月4日,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合作日开幕式上,蒋民华院士做了题为“我的晶体人生”的学术报告。他曾总结自己,晶体不仅是一种科学,还是一种文化。做人,要像晶体一样,坦白、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培育人要像培育晶体一样,出成果出人才相辅相成。

  最后,他还用自己创作的《晶体赋》总结了自己的“晶体人生”——— “晶体美丽天成,宝石磨砺出彩……奉献晶体凝炼自己。”并以此结束报告会。

  从1999年到2008年,年迈的蒋民华仍奔波在晶体研究的旅途上,光这十年中乘坐飞机的次数,就达到了406次。有了解情况的人介绍,蒋民华正是累倒在“晶体人生”路途上的,他突然入院治疗的原因,正是因为外出参加一次国际性会议。“每当有邀请发来,蒋院士都不忍心拒绝,即使身体不适也会坚持出席。”有学生说。

  蒋民华院士永远离开了,可他那位于山东大学晶体楼五楼的办公室内的物品,仍按他离开前的样式安静摆放着。唯一不同的是,昔日主人曾使用过的传真机,如今依旧正在繁忙工作着,那是一封封悼念蒋民华院士的唁电,正在不断传送过来。

  一直在蒋民华身边工作的焦女士说,虽然蒋老的工作很繁忙,但他总会先替别人着想。每次工作人员打扫完办公室,蒋老都会小心翼翼地维护,生怕再弄脏了。“他为国家做过那么多的贡献,却还能在小事上如此替他人着想,真的让我们感动。”焦女士说。

  年过七旬的蒋老生前一直工作在晶体研究的一线。生病住院前,每年新入学的学院研究生《晶体生长》这门课的首堂课,都是由他主讲。

  在吊唁厅内,今年马上毕业的博士生于法鹏用“恩师的恩师”,来形容他对蒋民华的无比敬重。于法鹏介绍,当他还在读研究生时,听说有位院士会来给他们讲首堂《晶体生长》课时,感觉是受宠若惊,“一般像蒋老这样年纪的院士,大多都已在家颐养天年了。”在听了蒋民华的课后,于法鹏说他是如获至宝,“先生所讲,就是树立了一门课的整个架构,在工科之外,他还引用文学的手法来进行比拟,譬如晶体的生长,少则几日,多则数年,就如人生一般,完满人生就如同一块生长中的晶体,需要悉心呵护,才能至善至美。”

  如今已是山大晶体研究所所长、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陶绪堂,是蒋民华亲手带出来的学生。在陶绪堂看来,恩师蒋民华更像是他的“父亲”。不仅会教给学生知识,教给的更是一种人生态度。蒋民华读大学时,因为家贫,过年总不能回家。大学几年的春节都是在学校度过。当他当上导师后,每逢春节,总会把留校的学生请到家里过年。对那些情景,陶绪堂至今难以忘怀。“他是在拿自己做榜样,示范给我们这些年轻人看。如果不是过度操劳,他也许不会这么早离开我们。”陶绪堂介绍,在恩师最后离开的日子里,他曾和恩师的亲人守在病床旁。而在病重的蒋民华看来,他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业,尤其是晶体的各项研究工作仍需进一步展开,他对此仍念念不忘。

  在研制各种人工晶体的同时,蒋民华院士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培养了几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了多名博士后。这些人才毕业后,大多在各自岗位上成长为骨干。有的已成为大学校长,还有的已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在得知蒋民华院士去世的消息后,不少身在国外的昔日学生,要赶回济南,见恩师“最后一面”。陶绪堂说,“有在美国的一位学长,需要转乘几次飞机才能回国,即使这样他也要赶来,正是因为师恩重如山。”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