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才的侧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5日14:5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储劲松

  为他人作传,类似于偷窥,是一件艰难的事,还往往是一件不讨好的事。加西亚·马尔克斯曾不无讽刺地评论那些为他作传或写文章的记者和作家:“所有的人都在踩西瓜皮。”他的意思是离题太远,引人发笑。张纯如为钱学森作传,更是冒着踩西瓜皮的危险。事实上,虽然张纯如为此作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她的《蚕丝:钱学森传》(中信出版社)的史料价值,仍然远远大于传记的价值。也就是说,作为一部钱学森的传记,它可能算不上最成功最贴近传主的,但本传中披露的关于钱学森在美国20年的学习、生活和研究生涯的材料,极其珍贵。

  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关于钱学森,在读《蚕丝:钱学森传》之前,我的所知仅限于此,抽象而遥远。说实话,他于我,是一个地道的陌生人。或许,对伟大的天才人物钱学森,世人大多与我一样,除了高山仰止式的崇敬,对其生平事迹的细枝末节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张纯如的这部传记,因其材料的珍稀和宏富,确实为我们解惑不少。

  《蚕丝:钱学森传》写的是钱学森的侧影。张纯如在完成这部传记时,钱学森在世,但她从无机会与之谋面进行正面采访。原因是,钱学森自归国后,一直拒绝美国记者或学者的访问,并且拒绝了无数中国作家为他写传的请求。她对钱学森的“介入”,是从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以及钱学森的亲戚、朋友、同学、学生和手下的工作人员入手的。这些人为她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和素材。另外,她从美国政府、联邦调查局和大学的档案、学术杂志和公开出版物中,寻找到大量关于钱学森的第一手文献记录。这些间接的资料,帮助她完成了传记。

  而读者如我,则从她的著作中,获取了关于钱学森的丰富信息。比如钱学森天才式的孤独与“傲慢”,他对音乐的癖好,他的罕见聪颖与勤奋,他与导师、美国著名导弹学家冯·卡门的奇妙结缘与惺惺相惜,他所参与的加州大学“火箭小组”的诞生、壮大、成就和其中的艰难险阻,他对学生的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他对日本侵华的仇恨,他被美国指控为共产党员、被收监关押15天并遭美国当局遣返回国的内幕,他的一片爱国赤忱之心,等等。尽管只是侧面影象,传主与读者仍然有不小的疏离感,但张纯如至少为读者勾勒出一个杰出人物的大致轮廓。或许也正因为传记的局限性,因为缺少传主的“在场”,加深了传主在读者心中的神秘感。读完全书,我有继续搜罗材料,更深入地认知钱学森的欲望。

  尤为难得的是,张纯如的《蚕丝:钱学森传》写得通俗易懂。写钱学森这样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必然涉及他的研究,必然涉及航空工程学领域的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名词和理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对尖端学术理论的枯燥表述,导致普通读者无法阅读。张纯如成功地做到了学术通俗化,使得阅读基本无障碍。

  “他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天才,他的工作大大促进了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科学的发展。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这是导师冯·卡门对钱学森的极高评价。因钱学森在这一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因其是最重要的见证人之一,所以可以这样说,《蚕丝:钱学森传》不仅仅是钱学森的传记,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传奇,它同时也是20世纪的世界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发展史。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