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欧关系仍需跨越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03:3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深论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15日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他上任后首次访华,也是《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新欧盟领导人与中方领导人的一次重要接触,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

  这次访问无疑是中欧第二轮战略对话的延续。12日,中方代表戴秉国与欧盟外长凯瑟琳·阿什顿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了战略对话。接二连三的高层互动,似乎说明中欧关系蕴藏着突破性的变局。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因经济环境、游戏规则等诸多原因,双方的交往发生诸多不快。有很多欧洲企业抱怨,中国的出口信贷政策补贴,使欧洲企业与中国尤其是在大型基建项目承建招标时,竞争处于下风。同时,许多中国中小企业也抱怨在欧洲遭遇歧视。本月14日,欧盟终裁决定对华铜版纸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当天,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对此表达强烈不满。不少人希望双方高层互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分歧。

  此外,金融危机之后,尚未从主权债务危机中脱身的欧洲诸国,希望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给予援助。但中国已经购买和打算购买多少欧洲主权债券仍是个未知数。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与欧盟的对话中握有相当大的主导权。

  这并不表示,中国对中欧高层互动没有更多期待。有数据显示,美元资产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中国政府要“外汇储备多元化”,欧元很可能成为重要选择。

  中欧关系貌似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一些因素提醒我们需要谨慎乐观。欧盟不是铁板一块,各国常常各自为政。仅就经济层面而言,其内部发展呈现出“西富东穷”状态。希腊、德国都在极力维护本国税收的使用决定权。近期的欧洲债务危机和利比亚战事等,因各自立场不同已令欧盟出现较大裂痕。中国与欧盟关系更大的障碍也在于此。

  其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欧关系受美国影响颇深。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十分明显,军事互助自不用说,经贸合作也无处不在。但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与英、法、希腊等国关系越走越近,中欧关系迅速进入“战略稳定期”。这种格局的背后,是欧洲对美国的相对疏离。

  “巧合”的是,在去年年底,路透社援引一位美国官员透露,只要欧盟想扩大金融稳定基金,美国就愿意提供帮助。美国此举固然是为了防止欧债危机蔓延全球,在外交上遏制欧盟与中国走得太近,恐怕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此外,欧洲对华武器禁运以及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都是考验中欧关系的关键议题。

  王猛,媒体人士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