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幸福”的城市不问大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08:13  南方都市报

  5月8日 美国《侨报》

  外媒看东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首次对294个城市进行了幸福感排名。让外界意外的是,并不被人们看好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居然荣登榜首。东莞在全国294个城市中,排名第149位。

  这次上榜的城市几乎全为北方小城市,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最幸福的城市几乎都处于欠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根本无幸福可言。作为衡量民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状态的一项研究,这是否告诉人们,幸福感与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关系不大?显然,这是最受舆论争议和质疑之处。

  “幸福感”在更大程度上虽是一种主观认知和认同,但社会物质条件和文明进步仍是基础。经济不发达、物质匮乏、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等,不可能带来幸福。中国东部大城市之所以让人感觉不到幸福,恐怕主因还在于:这些城市的人口膨胀过度,并由此引发了城市居住、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恶化。

  幸福指数的排行榜倒是也警示了当局:城市的无节制发展并非好事。京沪穗现象,应是中国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必须力戒的。官方必须从政策制度设计、法律制定和行动落实等方面,切实引导人口流动和分布。营建城市的幸福感,既不靠其地理位置优越、行政级别高,更不靠其规模大和名气大。

  东莞将灾区打造成景区

  5月12日 新加坡《联合早报》

  走进新映秀镇和北川新镇,还以为到了高档别墅小区或度假山庄。映入眼帘的是设计独特、色彩鲜艳,并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房,四周还有花草树木环绕。一些房子前还有小河流过,背后山峦起伏。如果不是当地保留着一些灾后遗址,这一幕让人无法想象,三年前这里曾被一场大地震摧毁。

  当局能在1000多天内达成目标,归功于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建模式。把东部发达地区18省市与四川省18重灾县(市)配对,在中国抗灾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世界救灾史上的首创。

  除了“输血”,重建住房及公共设施外,对口援建还做到了“造血”。各对口支援省市已在四川着力打造18个工业园区。在大地震中夷为平地、2万多居民只有4000余人逃生的北川,山东围绕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目标,“无中生有”地在异地建了一个现代化、生态型新县城,并同时建了农业示范园和工业园区。

  在震中的映秀,东莞根据当地生态和景观特色,把曾经的农村打造成旅游景区。在比邻的都江堰,上海采取滚动实施的办法推进援建项目,根据都江堰市资源和生态特色,坚持用“总部经济”帮助都江堰完成产业升级。至今,对口援建省市确定对口援建项目3880个,已完成投资760多亿元,竣工项目99%。

  映秀镇的中学老师王晶说,“如果没有地震,大多数人可能就永远不会认识映秀,我们这里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建设那么多道路和公共设施。现在从成都到映秀,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南都记者 王佳 整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