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幕 首次讨论战略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09:14  国际在线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幕首次讨论战略安全

  为期两天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10日落幕,双方讨论了经济、军事安全、国际局势等议题。图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9日出席首场会谈。

  专家称,美军应收敛刺激性、挑衅性的对华军事侦察

  本报记者/李静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5月10日结束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长盖特纳大秀中国成语,为跑会的中外记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同样让记者感到新鲜的还有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一番“古稀老人仍为后代幸福而奔忙于太平洋两岸”的感性演讲。

  然而,政要们灵感闪耀的讲话,还不是本轮对话的最大亮点。除了会议达成的100多项具体成果外,中美双方首次进行的战略安全对话吸引了各国媒体的格外关注。在这个首创的对话平台中,中美两国的军方代表就一系列各自关切的军事安全话题进行了讨论。其中,美国战舰与飞机多年游弋在中国周边进行监视的敏感议题,也首次拿到了军方高官们的桌面上。

  两国军方谈敏感话题

  在当地时间5月9日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采访会议的记者们惊喜地发现了几位穿军装的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卡特赖特、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威拉德。

  据介绍,首次中美战略安全对话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分别牵头举行,两国军方代表参加。据《世界新闻报》记者了解,对话在坦诚、建设性的气氛中进行,主要包括4方面的议题:核安全、空间安全、网络安全与常规安全。其中,网络安全和海上防务方面的分歧是对话的焦点。这一增进互信以避免战略误判的新举措,是落实胡锦涛主席今年1月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推动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可靠发展”这一共识的具体步骤。

  事实上,美国高级军官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并非首次,但将中方高级别军事代表纳入其中,则是源自今年1月美国防长盖茨访华时的一项提议。盖茨访华期间在与多位中方领导人会晤时均提出,希望把中美军事对话纳入到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框架内,他甚至大胆预测,中美有望于今年上半年启动新的战略安全对话机制,范围将超越当前以海上防务为主的两军对话,而涵盖包括核安全、导弹防御、太空军事利用在内的一系列课题。

  由于中美两军交流始终滞后于两国其他层次的对话,因而首次战略安全对话受到舆论的极大关注。美国外交学会网站评论称,鉴于近年来中美军事高层接触时断时续,此次对话是双方重新接触的“绝佳机会”。美联社报道称,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开辟“新会场”,目的是避免两国军方在互动中的“误解和错误估算”。

  据了解,下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两国将举行新一轮的安全对话以及防扩散对话。双方将继续就重大国际安全和防扩散问题保持沟通与合作。

  美军立体监视网包围中国

  首次战略安全对话主要想解决美中两国在网络安全与海上防务方面的分歧,其中海上防务,特别是美军长期以来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持续不断的监视和侦察活动,是中方主要的关切之一。

  10年前的4月1日上午,美国一架EP—3型军用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中方两架歼—8战斗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后美机突然违规飞行,向中方飞机转向,其机头和左翼与中方一架飞机相撞,致使中方飞行员王伟驾驶的飞机坠毁,王伟跳伞后牺牲。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美撞机事件。美国的肇事飞机装配有尖端电子侦察设备,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侦察机。

  撞机事件已经过去了10年,但美国对中国的监视和侦察不但没有收敛,反而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有愈演愈烈之势。

  几天前,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报道称,美军计划在未来4年内将部署在一线战场上的大批无人机调往东亚地区,很可能用于“监视中国和朝鲜”。据了解,目前美军部署在关岛和日本的无人机常常充当监视中国的“排头兵”,一位中国的军事专家透露,每年美国的侦察机都会在中国领空周边出没200多次。2007年,美军太平洋总部曾计划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11个亚太国家联手在亚太地区进行“全球鹰”监视和侦察活动,但遭到了大部分国家的拒绝。

  在空中监视的同时,美海军舰艇也在中国南海海域如幽灵般游弋。2006年,一艘中国潜艇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撞上了美国驱逐舰所释放的声呐系统。之后不久,匿名的美国国防官员就向美国《海军时报》承认,出事的美海军导弹驱逐舰当时正在跟踪中国潜艇。据了解,美国的各型间谍船在中国近海海域投放了上百个带有声呐的水下听音器,在重要航道构成“水下听音器定位阵列”。而这套近海反潜系统的监视区域,正是中国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进出太平洋的门户。

  去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在第九届亚洲安全大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气愤地表示,中美两军关系发展存在障碍,第一是美国对台军售,第二就是美国舰机在中国南海、东海对中国进行的高强度监视和侦察。

  军方对话从易入难

  此次战略安全对话的4个“抓手”——核安全、空间安全、网络安全、常规安全,夹杂着中美双方不同的利益关切。在议题的设置上,双方显然做了不少功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开展安全领域的对话,美国的意愿无疑更为迫切,原因是近些年中国推进军事现代化的速度非常快,美国特别想与中国军方建立起对话机制,从而了解中国军力的发展现状。

  “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能够与美国开展战略安全对话,已经是我们的一个重大让步了,以前我们是不愿意与美国谈的,现在看来做了比较大的政策调整。”金灿荣说。他同时强调,此次对话给双方提出各自的利益关切,提供了均等的机会,譬如,网络安全是美国去年炒作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次对话也有所涉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滕建群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相较一些更敏感的话题,例如中国军费、美国对台售武,网络安全和海上防务是相对更现实一些、双方更有谈判余地的议题。从这样的题目入手,从易到难,有助于中美两国将安全对话推向深入。

  其实,中美两国在海上防务方面早有合作。但对于中方提出的美方舰机频繁侦察中国专属经济区这一说法,美方总是避而不答。

  滕建群指出,现在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是检验战略安全对话成果的一块“试金石”。如果美国真的想与中国进行海上安全合作,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拿出诚意来,美方应该对其具有刺激性、挑衅性的军事侦察行动有所收敛,不能危害中国的国家安全。

  弥补中美战略对话的短板

  尽管这次对话并没有使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分歧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但滕建群认为,指望一两次高级别的军事安全对话就能达成突破性的决议,似乎不大现实。但是有这样一个沟通的平台,本身就是中美两国在安全领域交流迈出的一大步,表明双方在追求合作、增信释疑方面释放了很大的诚意。

  金灿荣也认为,中美军事互信一直远远落后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设立战略安全对话这件事很有意义,表明中美关系中的短板得到了弥补。有了这个好的起点,双方在安全领域未来的长期对话就有了保障,从侧面也有力地支持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发展。

  有分析指出,将战略安全这个“小对话”置于中美战略与经济“大对话”的框架内,可以看作是将战略安全对话机制化的“试运行”。尽管双方对此仍然持谨慎态度,但从发展趋势上看,鉴于中美增进军事安全领域交流的重要性,安全对话机制化未必不会实现。关键一点在于,美国在涉及中国主权与核心利益的问题上,需充分顾及中国的感受。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