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学治理 市民幸福感提升 城市竞争力提升

  开栏语

  三年治理,三年之变。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1000多个日子以来,成都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随着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0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县城、镇乡、村庄)及优秀环卫工人命名大会的即将到来,即日起,我们的特别报道小组将深入城区、场镇,深入村庄、农户,在近距离聚焦先进典型的过程中,寻找“五十百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的点滴精髓。

  2011年春天,蜀都大道(总府路段),39盏散发着银白色光芒的LED光柱灯,亭亭玉立于花丛绿树边,令春熙路商圈倍添风情。其后,随着蜀都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向东西向延伸,银白色的镜面立面悄悄取代了刚刚拆除的违规户外广告,一个个小小的花坛静静地安放在人行道边。花团锦簇、美景迷人。

  这一切变化的风景,仅仅只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成都启幕3年以来的一个小小片段。

  当美景悄然来临时,一座城市,和一座城市的人民,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这番来之不易的治理之变。而“科学治理”这4个字,足以为成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定下基调。

  环境治理

  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要主动走在全省前列,成都如何开题?为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成都一开始就坚持以规划引领,全域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

  在对照《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完善城乡管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体系的过程中,成都不仅编制、修订完善了包括市容环卫、污水和垃圾处理、城乡风貌塑造、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场环境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交通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专项、专业规划,而且还因地制宜地制订了特色街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下发了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和林盘保护整治建设技术导则。其中,中心城区城市按照高标准的城市设计要求实施主要干道的综合治理,建设特色街区;而新农村建设则按照灾后重建确立的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四性”原则,进行方案设计和规划建设。基本形成了上下衔接、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加大投入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能否顺利推动的基石。在成都,全面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的重中之重。

  为治水,成都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加快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目前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0.8%。

  为治脏,成都加快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危废、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市医废处置设施已建成投运,长安垃圾场二期扩容和三期规划有序推进,主城区规划的4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已建成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达1亿度的环保发电厂,在建2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吨、年发电量1.5亿度的环保发电厂,生活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不仅如此,成都还新建立交桥16座、人行天桥42座、公交港湾站100座,规范设置停车场近4000个,缓解了停车难和交通拥堵。市、区财政还相继增加投入,集中整治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和广告招牌污损等问题,新设置垃圾箱、果屑箱6.7万余个;中心城区按照“社区收集、区域压缩中转”的模式,先后规划建设压缩中转站10座,配备垃圾转运车450余辆,实现日均清运垃圾4000余吨,在全面完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完善收运设施,提高运行管理效果,并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居住小区,推行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突出重点

  综合施治成效凸显

  治理垃圾乱扔、治理广告乱贴、治理摊位乱摆、治理车辆乱停、治理工地乱象、治理河道乱污、治理违章搭建。这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拉开大幕以来,最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治理“七乱”。

  在成都,为了让老百姓生活环境更美、更好、更有序,3年以来,成都一直将治理“七乱”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来抓,集中力量,综合施治,通过开展专项行动,突出建立长效机制,取得明显效果。

  在大气和水上“做文章”。成都大力开展扬尘污染整治,规范“三大工地”施工,组织对全市开挖工地实行责任人24小时监管;强化运渣车规范管理,实行全密闭运输并安装GPS;启动实施外环路以内禁煤和高污染车限行工作。实现2010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水清、无味”的目标,成都开展中心城区16条河道排污治理,清除沿河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整治破损河堤、建立市管河道专人巡查监管的机制。全年共整治河道沟渠1162余公里、清淤25.9万立方米,整治排污口175处,建设污水管道83.9公里,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了河道防洪能力和自洁能力。

  不仅如此,成都还着力治理市容环境面貌。在加强城区清扫保洁的同时,开展城郊结合部、铁路沿线环境专项整治,解决“脏、乱、差”顽疾,中小街道规范保洁覆盖率达98%以上。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提升成都城乡风貌,成都还投资约9亿元,实施了滨江路、蜀都大道、人民北(中)路综合整治工程,改造路面11公里,整治110栋建筑外立面,完成208栋建筑夜景照明工程,整治沿线店招店面。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共完成投资25.6亿元。按照“四态兼顾、错位定位、精品打造”的思路建设特色街区,琴台路、文殊坊、宽窄巷子、锦里特色示范街区彰显了成都文化特色。实施公园开敞式改造。加快人民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公园、永陵公园、南郊公园五大公园的开敞式改造;新建16个市政公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4300亩;新建总占地1226亩的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

  绿地、鲜花、蓝天、白云。

  如今的成都,3年之变,清晰可触。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同时,叠加的是一个城市的新一轮竞争力。本报记者 康庆

  (图据本报资料图片库)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