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和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02:21  红网-潇湘晨报

  上世纪20年代,一大批满怀理想的中国热血青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当年留法学生有很多是湖南人,如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李维汉、萧三……”为纪念建党90周年,湖南双峰县党史办原主任、副研究员罗绍志——一位研究蔡和森达30多年的老人,向我们如数家珍般讲述了蔡和森和他的战友们留法的一些故事。

  蔡和森: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人

  “蔡和森是1919年12月25日乘船赴法勤工俭学的。同行的还有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等30多人。”罗绍志说。那一年,蔡和森24岁。

  早在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发起建立新民学会,学会为了向外发展,在湖南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并确定蔡和森和肖子升“专负进行之责”。

  1920年初,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抵法后,开展了对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探讨。他在8月13日写给国内毛泽东的信中说:“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者、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来看,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蔡和森强调说:建党一事,“宜急不宜缓”,必须在两年内,“明目张胆地建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史学界认为,“中国共产党”这个全名称,就是蔡和森同志在这里第一个提出来的。

  毛泽东当即复信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告诉蔡和森:“党这一层,陈仲甫(陈独秀)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

  为急于创建中国共产党,蔡和森还在给毛泽东的另一封信中,详尽论述了建党理论、路线、方针及原则。

  在罗绍志看来,蔡和森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到了“催生剂”的作用,而且对建党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著名的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开始都只提建立“共产党”组织,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来,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双峰籍先进青年蔡和森。”

  蔡和森虽然是1921年底留法归国后,才经陈独秀和陈公培介绍正式履行入党手续的,但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人之一。

  向警予:中共唯一的女创始人

  和蔡和森一起赴法的,还有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向警予。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同美国作家斯诺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曾有这么一段生动的描述:

  同时,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中国共产党,几乎是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那里的党的创始人之中有周恩来、李立三、向警予。向警予是蔡和森的妻子,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向警予,原名俊贤,湘西溆浦县人。1919年与蔡和森一家“两代人赴法”后,与蔡和森结成“向蔡同盟”。

  在法国,向警予与蔡和森同志一起“猛看猛译”法文书报,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道路。

  1921年9月,蔡和森帮助“工学世界社”开了三天会。会前,蔡和森依靠一本字典,把“猛看猛译”的《共产党宣言》用纸抄好,一张一张地贴在会议室周围的墙上,供大家阅读。经过和蔡和森的热烈讨论,大多数社员转向马克思主义。

  此时,蔡和森与向警予已经结婚。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胡力丰 实习生黄英 通讯员吴长江

  “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

  ——向警予给儿女们的儿歌

  “伟大的警予,英雄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蔡和森悼念向警予

  [那一年]

  1921年,蔡和森26岁

  1921年7月,蔡和森与工学世界社成员开会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同年,蔡和森在法国发起了建党活动,组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1921年6月,北洋政府企图向法国政府借款来购买军火,扩大内战。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人领导开展了反对卖国错款的斗争,斗争取得了胜利,迫使法国政府宣布暂缓借款。

  1921年秋,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和法国当局,借勤工俭学的名义,从欧洲各国募捐了一笔巨款,创办了“里昂中法大学”。原来答应在法国招收一部分勤工俭学学生入学。但到开学时,蔡和森他们得到的消息,却全是招收国内的富家子弟,因此,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义愤,于是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了一场“占领里昂大学”的斗争。

  10月18日,法国当局给他们加上“扰乱治安”的罪名,无理地把蔡和森等104名留法学生武装押上轮船,强行遣送回国。

  11月,蔡和森归国后,由当时的党的总书记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党中央担任领导工作。

  [那些人]

  留学生,

  一个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群体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支近10万人的留学生群体。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留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群体。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留学生的目的地,主要是三个,日本、法国和前苏联。”双峰县党史办原主任罗绍志介绍。

  二十世纪初,日本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1906年,《社会主义研究》创刊,并出现了《共产党宣言》的日文全译本。李大钊、李达、李汉俊、陈独秀为主要代表。通过留学生的大力译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内容,在五四以后迅速为国人所熟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基本条件。

  民国初年,留日热潮渐退,中国留学运动转向到留学欧洲尤其是法国。他们中有周恩来、蔡和森、陈毅、邓小平等。而这时的法国,马克思主义十分流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中形成了留学前苏联的第二代留学生。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前苏联共产党非常重视为各国培养革命干部以推动世界革命运动的开展。为此,1921年4月21日,前苏联政府在莫斯科成立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其中的外国班设有中国班、日本班、朝鲜班等。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