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水利建设步入“黄金期”

  昨日,本报对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现实背景,及成都市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进行了阐述。在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前,成都市将如何乘势而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今日,本报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文件摘录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构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体系,新增蓄、引、提水能力6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高标准实现全域灌溉的各项指标体系;进一步构建设施完备、协调配套的防汛减灾工程体系,中心城区防汛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市)县城全面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框架建设;统筹构建城乡一体、自来水管网满覆盖的供水保障体系,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民生水利成效更加显著;城乡水环境治理取得新突破,水量充沛、水质优澈的水生态环境逐步呈现,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各项节水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摘自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件解读

  关键词

  4大提升工程

  《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未来几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城乡一体防汛减灾、城乡居民饮水保障和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4大提升工程,率先在全省建成全域灌溉的示范区,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在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工程中,我市将以实现全域灌溉为目标,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为契机,全面推进现代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都江堰灌区、玉溪河灌区和九龙滩灌区干、支、斗渠配套建设,大力推进南河流域及黄沙堰、楠杆堰、汤堰、永济堰等渠堰引水枢纽及干支渠改造,深入实施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全面提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准,灌区实现水利设施现代化、功能配套系统化、运行管理信息化、有效灌溉全域化。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市级战略功能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重点,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现代水利建设,着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智能高效的水利设施,集成打造灌区农业水利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建成农业水利现代化示范区100万亩。加快提升山丘区抗旱能力,深入实施水源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山丘区有效灌溉率。加快推进李家岩水库、九里畔水库等骨干蓄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完成东风水库、李家沟水库、土门子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改扩建工程,完成青龙、宋大堰、狮子、建设、金阳等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龙泉山“百湖”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兴建梯级人工湖等山丘区水利设施,新建改造蓄水池、山坪塘、石河堰、小型提灌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1.25万处,夯实全域灌溉的水利现代化设施。

  在城乡一体的防汛减灾提升工程中,将加快防汛骨干工程建设,2011年汛前,全面完成“8·13”、“8·19”特大洪灾损毁堤防的修复;2015年,基本完成岷江、沱江、锦江、湔江、南河、斜江河、出阝江河、临溪河、蒲江河等“四江五河”重点堤防达标工程建设,完成全市14条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形成覆盖全市的洪水主通道网络。以龙溪河、白沙河、白水河、文井江等小流域的山洪泥石流沟治理为重点,全面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基本建成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专业和群防相结合的市级山洪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及10个县级子系统的建设。加强气象、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预报、预测水平。组织实施好《成都市城市防洪规划》,积极推进县级城镇防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快中心城区及重点城镇低洼易淹区改造步伐,努力提高下穿隧道等城市(镇)地下利用空间的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健全各级防汛抢险指挥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加快县级防汛机构正规化建设和基层防汛抢险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防汛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全市防汛指挥信息平台,切实增强洪涝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

  在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中,将按照“一圈层集中供水,二圈层水量补差,三圈层自成体系”的全域成都供水构架,开辟水源、新建水厂、完善管网,全面建成城乡一体、安全高效的城乡居民饮水保障体系。完成都江堰磨儿滩水源工程建设,有效应对岷江上游突发山洪泥石流对中心城区供水的影响。加快开展成都市第二饮水水源建设和二、三圈层有条件的区(市)县建设新水源的可行性论证和实施工作,构建全域成都多水源供水体系。加快推进成都市第七水厂、温江寿安水厂、新都大丰水厂、崇州怀远水厂、双流岷江水厂(扩建)、蒲江二水厂、金堂东风水厂等供水项目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大力推进城乡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实现全市平原和浅丘供水管网满覆盖。因地制宜加快山丘区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和小型集中供水等方式,为山丘区居民提供安全饮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城乡供水管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水价合理,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饮水保障水平。

  在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中,将以“水清、岸绿、健康、生态”为目标,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开展中心城区河道治理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城市河流绿道建设,全面完成犀湖、北湖、江安河、东风渠、清水河、锦江“两湖四河”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水域环境提升工程,按照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要求, 在“十二五”期间,建成龙门山湔江河谷天然水生态廊道、岷江干流金马河天然水生态廊道。结合龙泉山、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和“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等市级功能区建设,规划打造生态湖泊和人工湿地,不断提高城乡水域环境质量。抓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大龙泉山脉、龙门山脉和长丘山脉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实现中心城区、区(市)县城、乡镇、村(集中居住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及达标运行,“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区(市)县城、乡镇的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70%。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探索实践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办法,“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40%。

  关键词

  新机制

  一系列骨干工程的建设、一整套相关体系的完善、一揽子提升工程的树立,无不预示着今后数年,我市水利建设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建设需要资金,《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改革,构建水利改革发展新机制。”

  比如,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依法征收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河道采砂管理费等各项涉水事务规费,专项用于水利建设;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完善投资监管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投资问责制度,确保专项征收、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积极构建市、县两级水务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加强政策导向,争取金融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实现水利投入多元化。

  建立完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技术服务等,调动农民和社会投入水利的积极性。

  健全完善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正常运转,对承担公益职能的水利服务机构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

  不断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机制。严格取水许可和排水许可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继续推进非居民用水户超定额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探索实践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办法,“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达40%,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增长一倍。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水利智能化改造,基本建成水资源自动调控监测管理系统和中心城区排水监控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水利设施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陈永健 文/图

  专家视线

  水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之魂

  陈渭忠(成都市著名水利专家、高级工程师)

  《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5年的努力,完成四大体系的提升工程,即水利基础配套工程体系;设施完备、协调配套的防汛减灾工程体系;统筹城乡、覆盖全域的供水保障体系;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水生态良好、水环境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四大体系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关系着粮食安全、防汛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四个方面的安全,可以统称为“水安全”。为什么称为“提升工程”呢?因为这四大体系的建设已坚持多年,当前要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深化水利改革,构建水利发展的新机制。我想特别强调两个方面的机制创新。一是投入机制,要实现四大提升工程,就必须加大水利投入,建立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施意见》对水利的定位是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按照这个定性,提出了投入稳定增长的三条途径,即: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并明确提出“今后5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提出金融机构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措施;提出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的投资投劳政策,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投入机制。二是管理机制,《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机制的各项具体措施都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认为水也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之魂,要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完成历史的使命。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