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农大:用领导方式转变推动改革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04:10  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胡心洁

  ——自2009年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以来,农业部对河南农业大学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截至今年4月底,仅项目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

  ——随着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新校区一期工程陆续封顶,2011年金秋将迎来首批入住师生。几代农大人打破办学资源短缺瓶颈的夙愿一朝实现,仅仅用了短短两年。

  ——连续三年获得4项国家科技大奖,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示范课程等领域不断取得零的突破,《河南农业大学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五年专项行动计划》所设定的核心竞争力指标,正在一一实现。

  ——河南农业大学用于改善教职工待遇的资金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3年来共新增3000多万元。“承认现状、赢得支持;增量改革、跨越发展”的分配原则,充分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成就突出,归功改革,归功于用领导方式转变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发展最关注的有两点:注重质量、突出特色。农大曾经是校院两级管理和分配体制改革的试点高校,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旧的管理体制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弊端。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用领导方式转变推动改革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大程度地‘解放’师生,提升办学质量,突出鲜明特色。这既是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需要,也是农大自身发展的需要,更体现了我们主动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决心。”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教授这样解释启动该校新一轮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和目标。

  河南农业大学启动新一轮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创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五年专项行动计划》、《创新创优支持计划》、《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实施办法》、《关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调整意见》、《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等核心改革措施陆续推出。这些措施突出以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为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以提高教职工福利为本,重在鼓励和引导大家在学科、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分配改革:破除机制障碍赢得民意支持

  河南农业大学一度存在着教职工待遇低、分配不尽科学等现象,由此导致的人才流失、干劲不足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学校的发展。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首当其冲的关键环节。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农大《关于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调整意见》、《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实施办法》先后出台。本着“承认现状、赢得支持”的原则,原有“院为主体,权责明晰,一级核算,两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不变,以2009年学生人均经费与教学工作量核拨的经费作为新一轮院级经费分配基础,实行“一次分配”。之后实行的“二次分配”以“增量改革、跨越发展”为原则,增加创新创优经费分配要素,筹集1186万元专门用于教学、科研、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生教育5个方面创新创优工程,鲜明地体现了学校为争创全国一流农业大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导向。

  在《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实施办法》中,针对教师(科研)、其他专业技术、职员和工勤技能四类岗位制订了统一提高但略有不同的津贴方案,在较大幅度改善教职工收入状况的基础上,强化了支持教学科研一线岗位的导向,提出了职责相符、责酬一致、岗变薪变等原则,同时也兼顾了和谐公平。

  如果说津贴改革保障了民生,《河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优支持计划》、《教学科研突出业绩奖励规定》等措施的出台,则进一步明确了学校集中优势资源、向核心竞争力领域倾斜的态度。学校奖励的重点包括新增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引进院士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等方面,最高奖励金额可达100万元。

  实行“二次分配”、倾斜核心竞争力领域、提高教职工待遇……种种改革举措,既为学校争创全国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了制度保障,又使想做事能做事的教职工看到学校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从而激活了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和澎湃激情。

  教学改革:“解放”教师学生提升办学质量

  新一轮教学改革最大程度地“解放”了教师学生,强力提升办学质量。

  新一轮改革以前,旧的以教学工作量等利益要素为杠杆的运行机制造成教学工作量的无序膨胀,教学资源日益紧缺,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师一边争课时争待遇,一边抱怨自己是“讲课机器”,无暇从事科研创新。学生则被动地成为“听课机器”,一周上课最多的超过40个学时,疲于奔波课堂间,无暇参加实践锻炼,无暇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无暇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新一轮教学改革切中肯綮,将重点放在着力解决教学工作量膨胀问题上。着力将教师从“无效教学”中解放出来,将学生从“无效学习”中解放出来,将教育教学资源从“无效消耗”中解放出来,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措施突出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服务学生成才的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后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改革整合教学内容,裁减无效教学工作量,在每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精选出10门左右的专业核心课程,保持和突出专业特色。对公共课、基础课等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革,强化实践环节,鼓励自主学习。分设创业教育类、专业拓展教育类、综合素质教育类三类模块,为各专业配置不同的选修课教育模块。

  改革调整后的专业课设置优质精炼,实践环节优质合理。2010级大学生成为该校教学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过去他们几乎是从早到晚不停歇地上课,现在学校规定每周排课不能超过20个学时。从令人疲惫不堪的灌水式课堂中解放出来,学生们终于有时间泡图书馆,参加实践活动,尝试创新创业,有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

  另一方面,为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河南农业大学在全省率先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创业学校。经过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培育和孵化,“阳光式空中菜园”、“花木博士服务公司”、“无污染生态养猪”、“宠物美容连锁店”等许多富有创新思维和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让农大学子们在创新创业的广阔天地里尽情放飞七彩梦想。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上,该校3名学生的科技作品“高层建筑救援、逃生梯”荣获一等奖,成为本次大赛河南省唯一的一等奖和全国农业院校两项一等奖之一。

  在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方面,河南农业大学的思想解放更加彻底。新一轮改革强调树立宁缺毋滥、以一当十的培养观念,千方百计为特色优势学科吸引优秀生源,为科技创新和学校发展储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资源。学校规定,报考该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如果统考分数达到全国一流农业大学对应学科的录取分数线,除了获得高额奖助学金,还有机会获得学校重点选拔,在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和优秀研究生国内外联合培养基金的资助下,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接受联合培养,在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一流的人才,产出一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科研改革:做强“农”字文章凸显办学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必须走特色发展道路。河南农业大学的新一轮改革更是紧密结合农业大省的省情,始终围绕“农”字做文章,发挥农业大学的独特优势,着力凸显鲜明的办学特色。

  作为全国第一所农业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省属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最鲜明的办学特色就是服务农业大省河南的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作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南任职期间视察该校时评价道:“河南农村从逃荒要饭到吃上大米白面,农大人功不可没。”2009年4月21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该校时称赞说:“你们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写在了粮食丰产上。”

  没有一流学科的大学不能称之为高水平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在新一轮改革中,坚持将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作为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将作物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作物学是河南省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生过全省第一个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近年来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依托作物学等特色优势学科,该校建有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省部共建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20多个“农字号”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河南农大的新一轮改革明确提出,对重点学科的业绩考核主要依据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增长率、科研项目经费增长率、学科人均论文产出率等要素,这样一来,作物学等特色优势学科成为创新创优分配的最大受益者,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使它们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凸显办学特色的理念体现在科研改革方面,就是将“育大人才、立大项目、出大成果、作大贡献”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该校设立科技创新培育基金,专门用于扶持杰出青年人才,鼓励他们瞄准学科前沿,潜心研究,在有利于高端科技创新、有利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主要粮食作物方面培育出有主导地位的大品种,集成优质粮食作物的高产丰产技术,为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区域试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解放”了的教师、学生干什么?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学科为了什么?培养的高端人才、培育的顶尖科技成果用在哪里?河南农业大学给出的答案是:主动探索和开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区域试验,全力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如果说该校新一轮教学改革,将教师和学生从冗繁无效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那么新一轮科研改革,则将专家教授的才智引导到紧紧围绕河南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需求出大成果、作大贡献上来,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引导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上来。

  2010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大战略构想。河南农业大学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及人才、技术优势,找准服务中原经济区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对接,主动融入。经过多轮调研、分析和论证,该校选定农业大县民权县和方城县,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区”,目的在于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环境与生态为前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探索一条“节地、保粮、增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建成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典范实例。

  记者了解到,河南农业大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的核心是“三区”建设:

  建立高产保粮区。利用科技提高土地利用率,攻单产,增总产,用90%的土地生产110%的粮食,以年均亩产增产2.70%的速度,到2020年生产134%的粮食,确保完成“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的粮食生产目标。

  建立农民增收区。用节省下来的10%的土地,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产业,让属地农民转变为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农业工人,既避免产生土地供需矛盾,又能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建立农村新社区。利用规模化的农村洁净能源技术,规划建设以低碳环保为特征的农村新型社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科技改善民生。

  为了保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顺利实施,河南农业大学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项目规划、土地流转、粮食生产、畜牧工程、高效园艺、能源工程与新型社区建设6个技术支撑团队,调动了多个学科的上百名专家教授参与项目建设,努力使试验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农村改革的试验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试验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试验区的民权县龙塘镇成立了6个各类合作社,分别是申庄土地合作社、黄庄土地合作社、轩庄蔬菜合作社、付庄樱桃合作社、申庄葡萄合作社、隆达农机合作社。

  申庄粮食高产示范方探索了土地流转的有效模式,整合土地1万多亩,今年种上了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豫农202,在农大专家的细心指导下,实施了中耕、浇水、抗旱等精细化管理,苗情十分看好。申庄葡萄合作社12万株葡萄苗长势良好。高效园艺组在轩庄建设的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建设初具规模,首批蔬菜已经上市出售。牧医工程学院毕业生杨玉彬在龙塘镇成立了河南省牧席循环农业有限公司,旨在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猪、沼、菜”循环农业。

  在方城试验区,顺利完成了首批5台太阳能提水抗旱系统的引进和安装工作,正在建设中的综合气象农业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现代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和标准化。总投资8500万元的河南田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落户试验区。南阳春苑蔬菜种植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481.6亩,春苑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大型农机具为土地流转后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通过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和教师科技开发项目,学校与民权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与大学生基层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该基地的主要作用是展示河南农业大学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同时选派优秀大学生在基地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引导学生到试验区就业创业,为试验区提供人才保障。

  日前,河南农业大学专门为试验区启动了“园艺师培养计划”,由园艺学院筛选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组建“民权创业团队”。该计划以试验区建设的蔬菜日光温室和葡萄基地为基础,为每一座日光温室、每一个葡萄种植户配备1名园艺专业学生,与农民共同管理,向农民传授专业技术,同时也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团队学生利用学校创业基金,新建或租用农民已经建成的日光温室,组建“蒲公英”蔬菜种植公司,进行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以此来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训,培养现代农业创新创业人才。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