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胶南:林间开出“蘑菇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05:47  大众网-大众日报

  □ 薄克国 刘华玉

  一棵蘑菇重14公斤

  5月5日,胶南市大场镇宋柳沟村“蘑菇大王”邰宴全正在蘑菇大棚里小心翼翼地摘蘑菇。他告诉记者,他跟张维健合伙承包了16个蘑菇种植大棚,现在是大棚蘑菇生产高峰期,平均每天能向外批发一万多公斤。

  邰宴全他们以棉籽壳为发酵料,运用墙式立体覆土模式培育,培育出的蘑菇,有的一棵重达14公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格8元钱一公斤,能卖100多元钱。预计16个蘑菇大棚收入可达200多万元。他说:“我们蘑菇棚出了很多这样的。长势好,不愁卖。”

  胶南市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大村、理务关、六汪等镇为中心,通过实施“千棚示范、万棚推广”工程,扶持发展林下特色经济,特别是林下食用菌产业,计划到2014年发展到3万亩,希望建成中国北方重要食用菌生产基地。

  胶南拥有杨树等用材林39.1万亩。近年来,杨树栽培效益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同时,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面临土地等方面的制约。针对这一状况,胶南市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以林地食用菌栽培为代表的林下经济。相对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林菌间作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

  菇借“树阴”,树仗“菇力”

  在大村镇汉森菌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一个个香菇大棚掩映在杨树林里。

  “林地有它的优势:风小,对蘑菇的生长、温度控制比较好。”基地负责人薛绍忠说,这是充分利用菌类和杨树都喜水,且菌类怕光、杨树可以遮阴的特性发展起来的菌林间种模式。按现行土地流转价格计算,在林地里栽培食用菌,亩均节约用地成本500元左右;相对传统设施农业,林地“自然空调”作用明显,建设食用菌大棚亩均可节约一次性基础设施投入1.5万元左右,在日常遮阴、通风、加湿等管理上,亩均年可节约人工费用300元;另外,通过菌棒等废弃物还林,同等条件下,发展林下经济与未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相比,树木的生长速度提高15%左右,可提前1-2年成材。

  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胶南市引进培植了汉森菌业、徐安生物工程公司等4家生产加工、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青岛汉之林香菇、藏马山食用菌等30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大村镇香菇生产基地、理务关镇鸡腿菇生产基地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农户3600多户。

  汉森菌业有限公司是胶南市的食用菌产业的领头羊之一。该公司年可制作200多万香菇菌棒,全年循环采收鲜香菇300多万公斤,年销售收入近5000万元,是省内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和“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在其带动下,100多农户参与林下香菇栽培,农民年增收2000多万元。

  徐安生物工程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20多个村1500多农户发展食用菌,农民年增收3000多万元。藏马山食用菌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4000多平方米集技术指导、菌种研发、菌棒制作于一体的食用菌育种基地和食用菌研究所,年可制作菌棒700多万棒,吸收带动100多农户发展林下黑木耳1000多亩,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好菇更靠“肥”当家

  “新发展成方连片食用菌50亩以上的,每亩享受1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贴息率90%,贴息一年。”这是胶南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意见》内容之一。

  为鼓励食用菌产业发展,胶南市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其中,市财政每年设立3000万元基金,用于城乡居民创业贷款贴息,其中2000万元用于涉农贷款贴息。该市还组织农技人员与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和栽培大户结对帮扶,加强林菌间作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食用菌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大村、理务关两处食用菌研发机构,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食用菌生产效益。

  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该市实施林下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先后注册“汉之林”、“藏马山”、“馨香”等食用菌品牌,“汉之林”牌香菇、黑木耳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鲜香菇占据了青岛市近80%的市场份额。

  为畅通销售渠道,胶南市推进“农超对接”,通过组织举办名优“菜篮子”产品展销会及各类节会活动,依托市联社等专业配送平台,强化产销对接,干、鲜食用菌等优质农产品直接配送到北京物美、青岛东泰佳世客、家乐福等知名超市,年供货量过万吨。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