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会改良呼唤“新生代公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05:47  红网

  同为广州市的高中学生,“举牌哥”陈逸华举牌抗议地铁公司的翻修计划,“鲨鱼妹”邓茜元制作保护鲨鱼的手抄海报在学校附近展览,几乎与此同时,一群“80后年轻人”利用网络公共平台,自发组成一个“广州旧城关注小组”。对此,16日的《南方都市报》社论热情地称他们为“新生代公民”。

  这群“80后年轻人”走上前台,用他们这一代特有的做法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给人以“惊艳”之感。“新生代公民”,这个词,用在他们身上,很好!

  一个社会要进步,光靠政府所谓的“先进性”的作为,显然是不够的。即使政府努力想把一切都做好,但仍然有制度、措施外的因素,使得这些“人心、人性的恶”有漏洞可钻、难以杜绝。为什么会这样?除了政府应当做到而未必完全做到的原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普遍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原因:我们的公民,并没有像一个真正的公民那样,维护自身的权利,履行自身的义务。作为一个公民,如果我们时刻、处处都能捍卫自身的权利,并自觉履行自身的义务,那么,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恶”——比如在全国超市“潜规则”而生存了数年之久的“染色馒头”——将无法在公民的汪洋大海中藏身。

  或许有人不平:我们其实也有公民意识啊!是的,我们大多数人确实有这样的“公民意识”:对自己个人有利、有害的,锱铢必较(此非贬义),权利、责任喊得震天响;然而,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头上,自己似乎不受影响时,则可以置若罔闻、听之任之。隔壁有人卖有毒食品,“我”一定不会带家人去吃;但别人要去吃,跟“我”是没有关系的,乐得“世人皆醉我独醒”、“黄鹤楼上看翻船”!——这样的“公民意识”,你能指望国民素质会好到哪里去,而凡事都能“流着道德的血液”吗?你能指望政府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得到有力的监督吗?你又如何能指望政府的良苦用心一层层都能落到实处?!

  上世纪80年代和之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世人的眼中,他们是“温室中成长的一代”;而“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则几乎成为社会习惯性加之于他们的标签。但事实上,一个推论往往可有两面性,把这些“缺点”倒过来看,那么,他们是受宠爱也受尊重的一代;他们习惯性地懂得珍视自己的权利;他们看待问题天生地少受传统的束缚,因此思想能自由。“80、90后年轻人”,他们天然具有“标准公民”的潜质。

  现在,相较而言,他们或许还显得“幼稚”,但我们还是他们这个年龄时不也“幼稚”吗?而且,我们往往不仅仅是“幼稚”,更还是“想都不曾想”、“想都不敢想”!他们走上社会的前台,或许“公民表达”上还欠理性,而更多感性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的起点注定比我们高,方向注定比我们更准确。因为相较于他们生而具有的自由精神,我们大多数人,作为个体,总是习惯性地淹没于群体之中。这些看似还不起眼、没什么分量的“新生代公民”,假以时日,当他们的群体发展壮大,而自身经历也聚少成多,他们,或将是我们的国民素质发生质的飞跃的那一代!

  作为一个早他们时代而生的人,我常常为附着于自身的“半公民精神”而感到无力、软弱、狭隘,并难于真正超越,仿佛是一个时代的宿命。而他们,自我(亦非贬义)、自由、自信、勇敢,因此很容易接近宽阔、光明、公正、正义等一切优美及善。而社会,也因为他们这些天生的优点和自然的参与精神,将按照他们的理想和能动性向更好更美互动及发展。

  对他们,轻蔑或棒杀,则显得我们如卫道者般的没落及孱弱。那么,还是呵护和鼓励吧——他们本来就是自由的,我想,他们不会因我们的“放任”和“纵容”而变得“混乱”、“败坏”。我们应该像看待一个“优等生”、“潜力股”一样,时刻盼望着他们再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多一点、更多一点的奇迹。未来必定是属于他们的;在他们将来的时代,我相信我们的子孙会拥有更多的福祉、福利。

稿源:红网 作者:张渤宁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