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佛山名镇创新六种模式与民分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08:15  南方日报

  “幸福 富民”成古镇复兴最佳注脚古镇复兴崇尚“慢生活”

佛山名镇创新六种模式与民分利

  市民在观看佛山名镇改造规划图。对于老城区的未来,他们抱有信心。

佛山名镇创新六种模式与民分利

  为了照顾商铺业主的利益,改造过程中佛山创新地提出“作价入股”的方式供业主选择。

佛山名镇创新六种模式与民分利

  市民在中山公园精武会馆前休闲玩乐。后工业时代,人们希望生活回归本质,体验慢生活方式。

  “幸福 富民”成古镇复兴最佳注脚

  历史上“四大名镇”大都逐渐湮没在岁月的浩淼烟波里,唯独佛山名镇目前正拨开浓雾,在复兴的大道上迈步向前。

  名镇复兴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佛山市禅城区给出了很好的注解:除了实现名镇的形态、神态、生态、业态以及状态这“五态”的融合外,幸福民生是名镇改造的最终落脚点。

  为实现这一目标,名镇改造的各负责方也正以充足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去破解复兴道路上的众多难题。不久前,禅城区委书记刘宏葆表示,该区以货币补偿、房产置换、租赁、入股、产权不变交给政府打造和修缮、原封不动这六种创新模式推进佛山名镇的改造,不再把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的任务推给开发商,让佛山名镇真正实现“动态”的复兴发展。

  佛山名镇成功复兴指日可待,届时市民可在佛山名镇内安居乐业,“近悦远来”的美好愿景也将从梦想照进现实。

  名镇复兴既是旧城改造

  也是民生工程

  禅城区曾许诺,政府将拿出30亿元的启动资金,像建设公共基础设施一样来建设佛山名镇,这并非是与民争利,而是让利于民。并提出全民共赢的理念,在具体操作中,让佛山名镇的复兴,成为原住民生活改善并有长期收益来源的项目。

  事实上正如上述所说,对于原住民而言,生活质量的提高将是他们在佛山名镇复兴中得到的最大实惠。名镇改造将通过抽疏老城区建筑和分流老城区人口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同时提升教育、出行、医疗卫生等方面社会民生事业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佛山名镇范围内多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已明显落后。佛山名镇所处的祖庙街道办主要负责人,经常会接到名镇片区因线路老化发生火灾的应急短信。此片区的水电线路、管网老化严重,横街杂巷错综复杂,消防车难以驶进,区域内的配套设施、绿化环境等已距百姓的生活需求相去甚远。另外,房屋本身的安全性也不甚乐观,在已经动工的汾宁路一期中,八成房屋都是摇摇欲坠的危房。

  对房屋进行简单的修补已不是长远之计,整体修缮或重建才是改善民生的真正出路,这成为改造方对名镇改造的一种共识。

  而佛山名镇改造对原住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从规划上就可窥见一斑。佛山名镇规划显示,佛山名镇未来整体城市形态将采用边界限定、组团布局、肌理规整、疏密有致的整体格局,形成绿地、水系、步行空间与核心建筑组群相结合的公共活动空间节点。其中,在城市网络优化上,佛山名镇将形成开合有致、相互交错的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慢行系统,优化城市生活品质。

  这预示着,佛山名镇将有更多绿地和广场供市民散步休憩,原住民居住环境将更显人性化。

  “佛山名镇项目的核心之一,就是打造历史文化与商业结合的慢行系统。”负责该项目城市设计规划的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表示,将通过慢行系统把名镇所有功能区联系起来,既实现交通出行方式的原始回归,也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

  而佛山名镇范围内将配置更多的绿地、广场,让市民可以随处进行交流、休息、娱乐、运动、参观、表演,设计与配套将更舒适、方便、安全,并照顾到老、残、妇、幼的特别需要。

  六种模式打造“富民”社区

  在5月8日举行的首届“南方通济论坛”上,禅城区委书记刘宏葆用了四个关键词来概括佛山名镇改造的方法:传承、兴旺、创新和富民。他以“富民”来诠释民众与名镇的相互联系,并认为富民是名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事实上,住在佛山名镇内的老街坊多为佛山的原住民,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在历年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少郊区地块已被征用开发,郊区的农民变得越来越富有,但佛山名镇老城区仍未得到发展,甚至逐渐萧条,不少富足的居民已迁出该区域到新区买房置业,该区域也逐渐成为老弱群体的聚集地。

  据记者了解,在该区的信访工作中,遇到最多的就是老城区人群。老城区居民有很多困难,政府通过政策和政府资金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但却不能保证帮助他们致富。而佛山名镇改造非但不是“引来开发商赶走原住民”的过程,还是一次为民致富的过程。

  首先,禅城区在动迁上创新六种模式,在尊重原住民的基础上,让市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目前,禅城区正以货币补偿、房产置换、租赁、入股、产权不变交给政府打造和修缮、原封不动这六种创新模式推进佛山名镇的改造,不再把名镇保护与开发的任务推给开发商。

  而在名镇改造片区中,不同路段的商铺有不同的补偿标准,近期改造方将根据广佛商都、东平河岸等四个安置房片区规划建设商铺的情况,进行科学分类和合理定价,设置价格上限,使商铺业主能够根据自己商铺的补偿标准置换近似的商铺。业主既可享受改造建设期间补偿租金的稳定收入,又能获取未来物业开发的增值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照顾商铺尤其是一线沿街商铺业主的利益,佛山名镇在商铺的拆迁安置上创新地增加“作价入股”的方式供业主选择,使普通市民也能分享佛山名镇改造的发展红利。

  “如果业主物业不租也不卖,政府与业主分别作价入股,双方按比例进行投资,届时可以享受到名镇的发展红利。”刘宏葆表示,佛山名镇建设不一定非要购买或者动迁业主物业,业主愿意卖的就协商怎么出让,不愿意卖的就协商怎么合作。“尽量不动业主物业,‘但求所在,不求所有’,双方一起开发建设,这样老百姓能够从中受益,我们也能顺利整合土地、房产资源,创造出合作共赢的建设模式。”

  “好地靓房”安置原住民

  佛山名镇的深街老巷里,电线纵横交错在屋檐飞悬,暗黑的街角鲜有人烟,只能从挂在电线上迎风飘扬的床单衣物中窥见这里还有人居住。在这里,人均居住面积不到15平方米标准的楼房比比皆是,一间4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住着一家数口人并不鲜见,不少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不适宜居住,但该区域不少住户均为低保户,改善居住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是期待,也是无奈。

  直至佛山名镇项目横空出世,该区域内不少弱势群体才深切体会到生活有了“盼头”。一座估价只值3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业主最终可获得的补偿金额最高可达7000元/平方米,比估价高出足足一倍。这个消息对于绝大多数佛山名镇原住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喜讯。

  “要把被拆迁户安排在最好的位置,不是拆穷他们,而是要拆富他们。哪个地方好,就安置哪个地方,让业主感到必须主动拆、赶快拆。”佛山名镇所处的祖庙街道办主任陈树锋表示,佛山名镇的拆迁是选取最好的地方如地铁上面的地块、东平河边的地块给被拆迁户建安置房,安置房位置和环境都非常好,争取给被拆迁户带来实惠。

  据他介绍,佛山名镇的拆迁安置房分布在三大区域,其中广佛商都4号地块(即原北江机械厂)、广佛商都3号地块(即祖庙街道童服城)都位于广佛地铁的地铁出口附近,“未来这里将建成成片的大型商住区,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十分完善”。

  另一安置房为佛山分析仪器厂地块,该地块位于东平河北岸佛山公园西侧,目前是禅城位置最好的地产板块之一。此外,为了照顾“念旧”的被拆迁户,佛山名镇管委会还在佛山名镇北部提供了部分安置房来安置原住民。

  由于拆迁安置房的地段非常不错,住宅又是等面积置换,对于符合政策、不足人均居住面积的还有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安置,获得不少拆迁安置户的认同。根据前期调查,有九成以上的被拆迁户都选择了产权置换(主要是住宅)。

  市民为“史上最复杂动迁”送来锦旗

  在我国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对残旧建筑的“破旧立新”运动以迅猛的态势向城市每个角落蔓延,同时,不少地方的拆迁改造项目也以血的教训警示着后人———和谐动迁才是民心所向。

  而佛山名镇项目也因为以此为宗旨,正为越来越多市民所拥护,幸福名镇的气氛在空气中氤氲蔓延。

  甫一走进该项目动迁指挥部,不少人会率先感受到一股“红色”氛围,该指挥部的走廊过道上、办公室墙上都挂着不少锦旗,这些锦旗均由被拆迁户亲自送达,字里行间充盈着他们对佛山名镇动迁工作的赞赏。这一面面抢眼的锦旗也从侧面反映了佛山名镇动迁、拆迁工作的深入细致。

  由于历史久远,佛山名镇片区的不少房屋产权十分复杂,有的房屋产权人多达上百个,堪称“史上最复杂动迁”。佛山名镇动迁指挥部一位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产权构成复杂,动迁难度也很大,与被拆迁户的沟通过程中,处处考验动迁人员的智慧。

  以汾宁路为例,该路两旁部分房子在民国时期修建,解放后一部分房子被政府收回,随后又被部分返还,经历多次产权变更。这些房子产权关系非常复杂,汾宁路一线商铺超六成的房屋都涉及海外产权人,给动迁工作带来了更多困难。

  负责动迁工作的祖庙街道办副主任李绍华介绍,为了解决海外产权人的拆迁协商问题,佛山名镇动迁指挥部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前如果要签拆迁协议,有多个产权人的房子一般要把产权人都聚集到一起才能签,这次拆迁我们打破这个规定,与每个产权人商谈,谈妥一个签一个,提高效率。若已移居外国的产权人回来商谈,只要他们同意签订合同,我们尽量在他离境前把相关款项打入他们的账号,让他们更加放心。”

  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动迁工程面前,动迁工作组正以和谐的氛围一步步破解难题,对于一些居住在港澳的产权人,动迁人员甚至还可亲赴香港与之办结有关手续。

  在这里面有着不少鲜活生动的例子,例如,镇北街23号、24号、45号的动迁户有18个产权人,这些人有的居住在美国,有的居住在香港,产权人之一的陈十二老人90多岁高龄,行动极为不便。动迁人员经过多次协调,亲自到香港老人院与陈十二面签,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产权人办好了一切手续,受到产权人的赞扬。不久后,陈十二老人就派人送来了锦旗。

  此外,由于拆迁安置房的地段深受青睐,并对人均住宅面积不足的业主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这些政策也获得了绝大多数被拆迁户的认同。

  由于动迁安置政策深得民心,佛山名镇动迁工作最新的消息是,佛山名镇第一街区涉及807亩,目前已有超过六成的居民被成功动迁,动迁面积已经达26万平方米,其中有九成多选择产权置换。

  在如此细致的动迁、拆迁措施中,可以预见的是,更多的锦旗将被送达该项目动迁指挥部,和谐动迁、拆迁的氛围将一直持续下去。

  古镇复兴崇尚“慢生活”

  “8848亩区域由5大历史街区108个项目亮点串联起来”,“3平方公里的范围如果用步行丈量,需走4天”……这些看似平凡的数据,将支撑起佛山名镇的辉煌明天,而“慢生活”将注定成为幸福名镇的最佳注脚。

  在5月8日举行的首届“南方通济论坛”上,与会专家为佛山名镇带来一个新的理念———“慢城”,佛山名镇将打造成一个国际“慢城”旋即成为众人翘首以盼的事情。

  “慢城”正以全新的姿态改变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工业时代,人们过分“求快”的副作用是社会上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而进入后工业时代,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慢节奏的生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希望回归生活的本质,体验慢的生活方式。专家认为,慢与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佛山名镇可以慢城理念推动优质增长,以和谐发展来建设民生幸福的城市,以低碳发展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

  事实上,佛山名镇在规划之初,已融入“慢城”的概念,这也为了切合佛山名镇原片区的实际情况。佛山名镇片区道路、古巷纵横交错,并且都非常狭窄,目前公交车、私家车、自行车等都允许进入此区域,落后的交通条件使进入此区域的车辆显得无章可循,道路“肠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

  负责该项目城市设计规划的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曾无数次穿梭于这些狭窄街道中,研究如何在保留古镇原始肌理的情况下,解决城市居民出行的问题。

  而“慢行系统”的低碳回归,正是陈可石的规划团队带给佛山名镇的创新之举。

  规划显示,佛山名镇内的慢行系统主要为以步行为主的出行系统,所有的功能区均由慢行系统联系起来,人们可以在此区域内通过电瓶车、自行车、步行等方式逛遍古镇每个角落,佛山名镇将真正成为一个步行者的天堂,为原住民出行生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而此间更重要的是,佛山名镇的慢行系统除了服务原住民,还为整个佛山、乃至广东百姓提供了一座“慢城”,让人们可以在其中享受舒适的慢生活,体验岭南休闲娱乐风。

  如果要把名镇3平方公里的范围走完,需要花4天时间,日后周边城市的游客到这里进行旅行休闲活动,也将留在佛山住宿,慢慢欣赏古镇的美态。

  这将彻底改变佛山“留不住人”的现状,可以预见的是,如此规划设计既实现了交通出行方式的原始回归,更由此带来了商业、旅游等方面更广阔的潜在需要。

  ■链接

  何谓“慢城”?

  “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绿色能源,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根据“慢城”运动联盟的规定,成为其成员必须在城市人口、环境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食品生产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满足54项具体规定。

  据悉,从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已有超过130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在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都有“慢城”。

  本版撰文 李晓莉 龚晶

  摄影 张由琼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