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灵渠,心中的湘江源

  灵渠与郑国渠、都江堰并称秦朝三大水利工程。作为第一条跨山越岭的人工河,灵渠是人类工程史杰作,更是地学史绝作,但迄今仍“养在深闺人未识”。

  游览者去灵渠,多看分水潭。宽宽的湘江被低低的人字堰坝拦腰截锁,冲着上源的江心小洲叫“铧嘴”,摆成“人”字,江水在人腿上划出一道白浪。满目碧透,满目青翠。

  湘江上源海洋河在这儿一水分三:主流沿铧嘴两侧漫过堰坝,泻入故道;一支由东侧流入北渠,曲折蜿蜒约4公里,再入湘江;一支由西侧入南渠口,经兴安城切穿太史庙山,折西而去,流长30公里,窄处仅3~8米,最终汇入漓江。于是实现“滚滚湘江奔楚国,滔滔灵渠下漓江”奇观。

  灵渠的开凿始于秦朝发兵南岭。据史料记载,秦兵50万经湖南入岭南,粮秣供给困难,秦始皇令“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又使“监禄凿渠运粮”,于是有了灵渠。

  灵渠选址,踏勘详尽缜密,即便今天,其地质、地形运用皆叹为观止。兴安的中部地势是中间高两头低,形成了东北—西南向低山槽,海拔250米左右,南北两侧海拔500~1500米,史称“湘桂走廊”。这就有了俗话:“兴安高万丈,水向两头流”。湘、漓之水同出一山,分源各流。

  兴安的东半部南高北低,发源于海洋山的海洋河沿北向倾斜地势而下,经兴安城北入洞庭,称湘江。兴安的西半部北高南低,发源于猫儿山的六洞河顺势南流,沿途汇流,称大溶江,再汇灵河,称漓江。漓江经桂林、梧州入西江。

  兴安城西北有始安河,兴安城东有湘江一条小支流。两水最近处不足三里地,其间横亘着南北向的小土岭,即太史庙山、始安岭和排楼岭,小土岭宽不超过一里,相对高度仅20~30米,其中太史庙山又相对最窄最小。但这个最近处,湘江河宽水急,工程浩大艰巨。溯源而上,切穿鳌头岭和龙王庙山,海洋河水流变缓,对人筑坝、水减速都十分有利,还可降低凿渠深度。

  劈山开渠,两水落差五六米。海洋河水量大、水位低,始安河水位高、水量小。怎么实现三七分水取湘补漓?低筑堰,取坝高;开南渠,定渠口。某水利设计队在枯水期即12月至次年5月多次测量,入渠流量占海洋河水量的36%至43%!丰水期南渠如何防涝?南渠流经兴安的上源,两度高筑堰,实现二次泄洪于湘江。

  这就是灵渠。在1938年湘桂铁路修通之前,它始终是南北大动脉,日过帆船百余艘。“五一”劳动节考察湘江源,在蒙蒙雨雾中伫立在千古未变的分水潭,静静地,感受这日夜江声下洞庭的气势,感受这天人合一钟山川的毓秀,感受灵渠的灵秀和灵动、灵气和灵魂。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