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觉醒者 为什么是湖南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18:48  红网-潇湘晨报

  90年前,青年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等一代湖南先驱,致力而为的是一种近似苦行僧、俨然布道者的生涯和事业。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的中国代表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早期共产党员,其中湖南早期党员20人左右,约近五分之二。这一数量较大的以湖湘青年精英组成的建党群体及其活动与贡献,构成了党的创建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重要现象?为什么就是这批湖南人?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夏远生研究员。

  “在我学子”意识的觉醒

  记者:1915年创刊的《新青年》,到底是怎样影响毛泽东等湖南青年的?

  夏远生:杨昌济实际上成了当时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批进步青年的精神导师。在杨昌济的指引下,蔡和森、毛泽东、萧子升、陈章甫、罗学瓒、张昆弟等,均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和拥护者。毛泽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体育之研究》,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毛泽东冲在青年运动的前列。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记者: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这两年间湖南进步青年的思想状况是什么面貌?

  夏远生:1915年,长沙学生编印了揭露日本侵华野心和袁世凯卖国罪状的《明耻篇》一书,进行反日反袁宣传。毛泽东在该书封面上,奋笔疾书16个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1917年5月7日,湖南第一师范召开国耻日纪念大会,校长孔昭绶作了演说,经李维汉等4位同学整理成上万字的演说词,提出:“然往事已矣,来日大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在青年可不焦思尝胆,求为最后正当之防御与根本上之解决乎!特将当日中日交涉略举其颠末以相告,幸永永勿忘国耻焉。”主体的觉醒,“在我学子”意识的萌生,是当时一代湖南青年成长的内因条件和主观因素。

  “奋斗向上”的新民学会风格

  记者:毛泽东等人成立新民学会时,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吗?

  夏远生:在《新青年》创刊的同时,1915年秋天,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写了一份《征友启事》,征求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做朋友,很快得到长郡中学学生罗章龙及李立三等青年的响应,约在定王台图书馆相见。逐渐地在毛泽东周围,聚集着十几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们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耻于谈个人琐事,不愿与只顾吃喝玩乐的人为伍。他们时常聚会交谈,议题尽是“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这类讨论,自1915年以后的两三年间,约有百次以上。到1917年冬,得到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于是, 1918年4月14日,刘家台子蔡和森家,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萧子升等21个青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来明确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样,“长沙城的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第一次在一个团体里组织起来”。

  记者:那么,马克思主义又是怎么传播进入新民学会的?

  夏远生:1918年7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连续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要“仿效列宁”,“加倍放大列宁之所为”。这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阅读了有关十月革命的文字,有如酣睡初醒,看到了一道曙光。1919年4月,毛泽东回长沙,向新民学会会员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和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著作。1920年8月,毛泽东、易礼容、彭璜、何叔衡等新民学会会员发起成立长沙文化书社,“愿用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人新研究的材料。”毛泽东、何叔衡、彭璜、姜济寰、易培基、方维夏等发起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情况为宗旨”,研究“平等的哲学思想”——布尔什维主义。不久,第一批留俄学员赴上海外国语补习学校学习俄语,有任弼时、萧劲光、彭述之、刘少奇、罗亦农、任作民、吴芳等人。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