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屋租赁市场乱象丛生 租房者遭遇纠纷难维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8日22:46  国际在线

  新华网杭州5月17日电(记者方列、商意盈)重买轻租,是中国人历来对于房子的态度。但面对高企的房价,买房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工薪阶层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开始考虑选择租房。不过乱象丛生的房屋租赁市场让城市租房一族发现,退一步也难海阔天空。

  房屋租赁“三重门”

  ——想说租房不容易。钱雁来杭州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已两年了,刚到杭州时,她和一个老乡一起租下了市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租期一年。钱雁说:“虽然房子破旧了点,但离公司近,每个月两千元的租金也还可以接受。”

  当租期一满,钱雁打算续约时,房东却告知她,房租得涨到每月2800元。“这房价涨,租金也跟着水涨船高,而且没商量,房东说还有人排着队租。”无奈的钱雁只能搬到离市中心较远的一处出租房里。

  ——中介何时才能专业又规范?杭州市民张先生看中了一套房子。商量、谈价、拟定合同、签约,全过程都是自己和房东沟通的,可临到续租前,中介却以“牵线搭桥、提供原始文本”为由,拿走了2300元的中介费。

  “如果中介提供了好的服务,我付钱也应该,可现在什么都是自己做的,却要支付不小的费用,总觉得有被抢劫了的感觉。”张先生说。

  ——出了问题找谁说?从云南来杭州打工的王正平出租房里的水管爆裂,造成了墙面需要重新粉刷、部分地板需要重装。他说:“这也不是我造成的,本来损失应该由我和房东共同承担,但房东就扣押了我预缴的半年房租。”

  王正平拿着租房合同,希望讨个说法,但是却发现过于简单的合同对于维护他的权益并没有太多帮助。“公安、房管、工商部门都不管这个事,官司也很难打。”他说。

  多重乱象症结何在?

  租户面对房屋租赁“三重门”常常是无可奈何:发生纠纷时发现法律体系并不健全,寻求法律援助的成本又非常之高,相关的工商、房管部门的监管也鞭长莫及,房屋租赁市场的多重乱象症结究竟何在?

  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张效羽说:“有关法律立法层级低、缺乏可操作性以及违法成本低都是主要原因。”

  据张效羽介绍,目前我国规范商品房房屋租赁的法规为今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及4月1日生效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张效羽说,这两部法规在真正解决问题时都存在局限。例如,尽管法规规定单方不得随意提高房价,但却没有给出有效的遏制手段,甚至没有规定行政处罚手段。

  “这就只能按照《合同法》规定追究房东的违约责任,往往只是以房东赔偿一个月的租金或搬家费解决,由于房东违约导致租户精神上、误工上的损失,往往无从获得。”张效羽说。

  同时,张效羽认为,《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对于缓解“哄抬房租”这个问题实际上效果也十分有限。“因为很难区分什么是哄抬价格,什么是正常议价,毕竟房主也希望以最大价格成交。”他说。

  记者了解到,在德国等国家,房客的权益受到很好的法律保护。而在中国,相比蒸蒸日上的房价带给房东的实际收益,违约成本实在微不足道。

  除了法律法规的缺失,造成房屋租赁市场乱象的重要原因还包括“私人租赁”和“短期租赁”。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说,现在租房基本是私人行为,并以短期租赁为主,短期租房现状加上中介浑水摸鱼,致使发生租赁纠纷时很容易造成“维权难”。

  房屋租赁市场体系亟待完善

  相关专家认为,改变房屋租赁市场乱象首先是加强立法、严于执法,用法律为市场体系保驾护航,同时房东、中介、租客都应提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刚华表示,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还不长,市场体系不是很健全,但政策出台非朝夕能完成,当下最主要的还是要政府部门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加强监管力度。

  “除尽快完善法律保障外,相关部门必须对租房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严格中介准入机制,严厉打击中介哄抬租金、发布不实信息等违规行为;同时对于房东随意提高房租、跟风涨价的行为也应加大处罚力度,保障租客权益。”周刚华说。

  赵杭生说,稳定租价和缓解租房难的基础是有充足的房源。“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公租房建设,为规范租房市场起到示范和稳定器作用;另一方面应通过税收减免等调节手段,鼓励房屋长期出租,以此稳定市场。”

  赵杭生同时建议,政府可以定期发布类似房价的房租价格,为房东和租客都提供参考。“现在的状况是买房有保障,租房没保障。如果租房市场体系真正健全规范起来,就可以减少购房刚性需求,对于抑制过热的房价将产生促进作用。”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