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记者1日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获悉,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附近海面于6月上、中旬出现油膜。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海域,康菲中国任该油田的作业者,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作业管理。据投资者关系部介绍,事件发生后,康菲中国启动了应急程序,并紧急部署专业设施和人员进行油膜回收及清理工作。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经吸油等措施处理已无明显溢油
“中海油钻井平台发生重大泄漏原油事故。”2011年6月21日,一条语焉不详的爆料帖出现在一家股票社区网站上。在点击率不超过四千、回复不足二十条的网帖中,质疑者称发帖者“妖言惑众”。
随后的几天所有信息渠道一片静默。直到上周末,“渤海油田海底漏油好几天”的只言片语才在新浪微博上出现。
2011年6月27日,记者经多方了解,证实位于渤海湾中部的蓬莱19-3海上油气田,在距山东龙口海岸约38海里处,发生溢油事故。
事发时间为6月10日前后。6月22日,有关部门在油田北部偏东方向发现一条长3公里、宽20-30米的溢油带。6月23日,经吸油等多种措施处理,已无明显溢油。
事发地为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田
蓬莱19-3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气田,面积覆盖约3200平方公里,由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石油)合作开发。中海油拥有油田51%的权益,康菲石油担任作业者,拥有其余49%的权益。
1999年5月,康菲石油在位于渤海湾的11/05区块发现了蓬莱19-3海上油田。开发区主构造可采储量为5亿桶,周边地区约为3亿桶。蓬莱油田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已于2002年12月投产。
据记者了解,此次溢油事故的作业方为康菲石油,溢油点有两处,一处接近19-3油气田五座钻井平台中的B平台,另一处则为非平台溢油点。蓬莱19-3油田二期包括A、B、C、D、E五座井口平台。
业内人士猜测,此次渤海溢油的原因,可能是矿层注水压力过大,导致矿层拱破。目前,事故原因仍待权威部门公布。“地层开始冒泡泡,出油花,但溢油量不大。”一位了解溢油情况的石油公司内部人士称。
6月27日、28日,记者两度致电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其媒体联络电话均显示为语音信箱,留言至今未获任何回复。
BP漏油刚过一年,墨西哥湾的污染惨剧历历在目,渤海溢油是否会殃及海岸?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溢油发生在渤海中部,现场清污已基本完毕,由于事故地点距离岸滩较远,没有对周边海岸造成影响。
依照中国海上溢油的管理职权划分,海洋石油开采造成的溢油属国家海洋局管辖范畴,近海和海岸则由地方海洋渔业部门处理。事发地最近海岸为山东龙口,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回应表示,迄今并未收到沿岸油污及渔业受损报告。
一位接近事故调查方的人士透露,调查组至今未公布结论的原因,一是溢油评估需要综合油膜分析、计量平衡、水体浓度等多种方法,过程复杂,难以简单定论,二是评估结果事关对肇事者的责任追究,“需要一个经得住对簿公堂的结论”。
作业方为康菲石油
据记者了解,本次地层溢油的准确时间、事故原因、溢油规模、分布面积和影响范围,目前,仍在由国家海洋局形成最后结论中。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相关负责人称,作为合作方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积极采取措施,配合作业方康菲中国处理该事件。此外,国家海洋局等相关监管部门也对事件的处理进行了严格监督和直接指导。
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3条和《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对海洋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由海洋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利益,对肇事者提出赔偿要求。但技术导则只是海洋系统的行业标准,并非行政处罚规定,在提起诉讼时仅能作为法院判罚的参考却非依据。
近年来,中国海上溢油事故不断,但钻井平台事故并不常见。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之后,中海油曾对其渤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和东海四大采油海域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排查,并在其“十二五”规划中,补充了深水潜水装备研发计划,以提高深水作业能力和事故救援能力,但事故仍没能避免。
(本报综合新华社及南方周末)
□山东已有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的相关办法
2010年6月,山东省率先在国内出台了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的相关办法,首次明确了对海洋溢油等污染事故的损害评估标准,最高索赔额度高达两亿元,打破了索赔无据的尴尬,而国家层面的海洋污染赔偿标准,仍仅以行业标准存在。此次渤海溢油事故发生在合资油田,作业方为康菲石油。专家介绍,处罚将主要针对造成事故的作业方,合作方是否有连带责任,则要看双方签订的海上石油开发合同中是否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