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任韧 用微救助让他们感受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03:09  京华时报

  

任韧用微救助让他们感受温暖

任韧供图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明白影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真的能帮助一些人。就算我不在了,将来看到这段影像的人,总有愿意对他们施以援手的。——任韧

  任韧孤身走访山东、河北、北京等地,用镜头记录了一个脆弱的群体——脆骨症以及成骨不全症患者,并发起了微救助计划。微博上,任韧向关心瓷娃娃病情的网友介绍瓷娃娃群体面临的种种难题和成骨不全症群体的医疗、康复等急迫需求,并通过微博募集善款。每筹集1万元,任韧就会在微博上公布一个捐款对象的详细资料。现在,他已经救助了6个孩子。

  体验生与死的距离

  任韧,2005年毕业进入凤凰卫视,报道汶川大地震是任韧的第一次冒险。当时地震刚刚发生,他们前往灾区的山路数段被毁,不时还有石块从两边山上滚落。

  他和救援队来到一个废墟前,站在废墟前,一位眼睛红肿的妇女冲到他们身边哭着求助,她的丈夫就埋在旁边的楼底下,前几天她还在和丈夫大声喊话相互联系,但是这几天下了雨,丈夫已经没有声音了。救援队赶紧把生命探测仪打开,仔仔细细查了很久,但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救援人员站起身,无奈地冲她摇摇头,妇女却不停地拜托:“再找找吧,用小的挖掘机挖挖看,或许能找到他。”

  “灾难让我明白什么是大悲哀,激发出来爱的力量又是那样的镇静。”

  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从业者,他希望能用专业手段去帮助一些弱小的群体,比如那些已经被社会遗忘的人群。

  回家的路那么长

  偶然与一位在香港南区扶轮社工作的志愿者聊天,任韧听到了一个麻风病康复者渴望回家的故事。这触动了任韧,让他有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冲动。

  2009年底,任韧租了车和设备,与扶轮社的志愿者一起走进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森科洛村,在那里他看到了钱智昌老人,以及一个被社会孤立很久的群体。

  钱智昌和志愿者很熟络,但见到任韧,立刻变得很拘谨,手不自觉地背到身后,身体往后缩。任韧主动跟他说,“大爷,我这次来想拍拍你的生活”,老人颤颤巍巍地伸出手。任韧发现,钱智昌的“手”已经没有手指了。

  老人是这个彝族村落里唯一的汉族人,也是村里最早的村民,40年前因患麻风病逃难到这里,和一个大他20岁的老婆婆以夫妻形式共同生活了近30年。麻风病让他慢慢地失去了手和小腿,为了生存,他自创了种田的方式,在锄头和镰刀柄上绑布条,套住胳膊,跪在地上,一边挖坑,一边用嘴将玉米粒撒入土坑。

  钱智昌很想回云南老家再看看。从四川普格县到云南昭通巧家县有长途汽车,三小时的车程并不太远。钱智昌知道家里还有一个嫂子、一个侄子和一个侄女。钱智昌说:“如果他们愿意接纳我,国家再帮助一点……如果他们不接纳,我六十多岁了,离开人世也好……”这番话,钱智昌支离破碎说了好几遍,说不下去,眼睛红红的,低头沉默。任韧决定陪他一起回家看看。

  到了巧家车站,任韧举着摄影机跟钱智昌下车。大门尽头,只有老迈的嫂子来车站接他,几个小时的相处,陌生的家人相对无言,隔天老人联系了当地民政部门,由于他是麻风康复者的身份,当地无法接收,转了一圈,老人又回到了自己居住了40年的村落。

  “麻风病康复者被关注得太少,他们甚至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都太远了,游离在社会边缘。”作为一个媒体人,任韧说“影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真的能帮助一些人,就算我不在了,将来看到这段影像的人,总有愿意对他们施以援手的。”

  笑是因为需要更多的爱

  今年,任韧走了北京、山东、河北三个地方,用镜头关注了一个脆弱的群体——成骨不全症患者。任韧选择了3家成骨不全症患者进行探访。

  秋霞是个10岁的小姑娘,在外人面前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小秋霞站不起来,家里也没钱供她上学,秋霞的爸爸靠收破烂养活家人,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秋霞的妈妈也是成骨不全症患者。

  后来任韧才知道,她并非真的快乐,而是希望用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爱。秋霞很爱和任韧说话,她从床边搬出小纸箱,里面是一摞一摞的儿童画,没有人爱和她玩,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画画上,“这是小秋霞的一天!这是爱吃苹果的秋霞!这是秋霞去上学啦!还有秋霞长大了,穿着婚纱,旁边那个是王子!这是公主秋霞!”

  画里的小人大多都站着,秋霞说这是她最大的愿望,她希望有一天能站起来,自己走路。

  爸爸妈妈最希望她长大以后能成就一番事业,任韧问他们是什么事业,他们说画画,但随即又担忧,孩子没有上过学,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在任韧完成拍摄后不久,长期关注秋霞病情的天津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任秀智来电话告知,一位企业家愿意资助秋霞治疗,潍坊市中医院愿意提供最好的治疗条件,他自己将亲自主刀进行髓内钉手术。“十岁左右的孩子最适合植入髓内钉,因为骨骼还在生长,孩子不仅可能站起来,而且可以达到正常人一样的身高,”任医生对秋霞的手术前景充满乐观。

  时间静止的世界

  文娜是任韧的另一个关注对象。她卧床八年,自从十二岁骨折后,就再没站起来过。文娜的妈妈也是瓷娃娃,出于母爱,她不再让文娜活动,从此文娜一直在床上生活,她的全部世界是一堵墙和一扇窗户。

  八年静卧,让她的下肢完全丧失行动能力,两条腿萎缩,弯曲脆弱的脊柱无法平躺,即使睡觉,她也只能保持这种姿势,“治疗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途了,没有希望了。”她即使就是这样坐着,也觉得疼。文娜几次有过想轻生的念头,妈妈收走了她身边所有的利器。

  在文娜家里,任韧还认识了文娜的弟弟文博。文博终日坐在别人捐赠的轮椅里,他自嘲说自己是个小矮人,但是还缺6个同伴,才能迎来个公主。背起书包上学对他来说是个奢侈的梦想,他所有的知识都来自姐姐留下的课本和好心人捐赠的书。

  文博也很爱和任韧说话,他认为任韧能理解他。文博有部别人捐赠的手机,能发短信、上网,他时常给任韧发短信,跟他聊天。这些脆弱的瓷娃娃的命运,牵动了任韧的心。

  任韧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的故事,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的孤独世界,也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让他们重新站立。他找到了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决定和他们一起在微博上设立一个救助平台,起名“瓷娃娃微救助”计划。

  微救助给予他们温暖

  任韧说拍片也好,在博客中讲他拍摄的幕后故事也好,都是为了“瓷娃娃微救助”计划,借助微博的力量,任韧和他的团队开始呼吁更多人加入瓷娃娃救助活动。

  2011年7月5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只要在未成年时做髓内钉手术,脆骨症孩子就可能站起来,骨骼定型后已太晚!医保并不保罕见病,1万至2万一次手术费,每人一点,就能帮助孩子摆脱终身瘫痪的命运。捐助平台:https://love.alipay.com/donate/enter.htm?name=2011062215444788101。所有捐款都将公布明细并接受监督。这才真正能为这些成骨不全症患者做些具体的事情,真正帮助到他们。

  这条微博刚一发布,就被网友迅速转载,形成了持续的关注热度。“首批我们从资料库中挑选了54个家境贫困、亟须救助的孩子,他们的病情已经不能再拖延了。而一次一万块钱的手术费用资助,就可能帮助他们从此站起来。”任韧说,取得捐助人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一环,“每募集到1万元的捐款,我们会在征得孩子家庭同意之下,公布受助者的部分信息。捐款使用情况也会在微博和博客上公示,大家可以了解收支明细。如果还有顾虑,还可以选择与瓷娃娃家庭一对一结对帮扶模式”。

  近一个月的时间,筹集了6个孩子的手术治疗费用,速度很缓慢,但也终究是给了6个家庭希望,让他们重新融入这个社会群体。“其实只要几万元的手术费,这些脆骨病孩子的命运就可能完全改变,可是很多家庭,就是缺这些钱。瓷娃娃微救助活动会一直做下去。公益事业是有魔力的,一旦你开始做了,就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任韧说,他现在最希望的,是更多社会力量甚至政府力量介入进来。“6万块钱,杯水车薪,还远远不够啊!”

  ■人物简介

  任韧,凤凰电视台《时事直通车》、《凤凰全球连线》、《时事开讲》等栏目主持人,曾策划并主持《萨达姆的最后时刻》、《和平使命-2007上合军演》、《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陈水扁国务机要费案》等特别节目和突发事件直播。

  本报记者侯雪竹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