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政公用局剖析济南防汛短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03:32  舜网-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 张娜

  “今夏,到某某地去看海。”这句话放在以前,难以令人置信:下场雨内陆城市怎么就有“海”了?下场雨还需要划船出门?但现在,这种事就真实地存在着。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武汉、北京等多座城市变身“水城”,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研,2008年至2010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当然,济南也未能幸免。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城市总是有积水?7月31日,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向媒体记者深入剖析个中原因。

  雨水都哪儿去了20年前在地里20年后在路上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济南城区的北部(现北园大街以北)是大片的藕池湿地,可以说是天然的滞蓄洪水和调节气候的宝地。”济南市市政公用局副局长罗卫东说,那时候城区距离南部山区也很远,经十路以南是大量的农田林地和众多的农耕蓄水小塘坝,城区以东也是大片的农田林地和沟渠,能够缓蓄和下渗大量雨水。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原来的沼泽地、田地、小塘坝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硬化的宽阔路面。数据显示,1999年济南市的建成区面积约116平方公里,至2010年达到300余平方公里,11年的时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3倍。面积扩大,承接的雨水量肯定增多。1999年济南城区每年汛期只需承接5452万立方米雨水,而到了2010年汛期雨水承接量已增加到约1.41亿立方米。

  据专家测算,农田林地大约能下渗一半甚至更多的雨水,且雨水在其表面上的流动速度较慢;水泥柏油地面几乎不能下渗雨水,且雨水在其表面上的流动速度较快。此外,一些住宅小区为数不多的绿地下面也被建设成为停车场等地下设施,导致雨水无法下渗。因此,济南城区每年汛期承接的1.41亿立方米的雨水不仅不能下渗补给地下泉水,只能通过防洪除涝设施白白排走,而且一旦超出了设施排放能力,雨水就会沿城区道路迅速形成径流,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南向北穿过城区向中部和北部汇集,形成内涝。

  可以说,20年前,济南的雨水基本在田地、藕池、塘坝里,现在基本在马路上。

  为什么排水管线不行?相关部门只重地上不管地下

  济南与其他城市一样,每年用于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很少,相关部门只重视地上,而忽视了地下。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地上和地下的投入比例几乎达到1:1。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众多,协调沟通难度大,建成的排水设施缺乏统一性。”罗卫东坦言,老城区雨、污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雨、污合流现象严重,易造成雨时冒溢导致道路低洼点及铁路立交道积水。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经费偏少,目前每年用于河道、排水管网维护经费仅各有200万元,远远低于按定额测算约5000万元和7000万元的标准,导致城市排水设施维修养护难以按标准进行,部分管道淤积严重甚至堵塞,严重影响了排水效果。

  而且,部分市民和单位保护城市排水设施的意识也很差,甚至人为破坏排水设施,占压损毁排水设施的现象屡屡发生。个别施工单位甚至将水泥或泥浆水排入城市排水管道,造成管道堵塞。部分沿街餐饮饭店将含油废水甚至泔水等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污染了环境,板结的油污往往堵塞管道,影响了排水。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