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生活在成都有着最大一份平安险

  傍晚时分,成都街头,小孩在追逐嬉戏,大人们在闲话家常,老人们在扭秧歌。一片祥和,一片惬意。“生活好了,谁不想多活几年?”生活在浆洗街社区很多年的胡德全聊起辖区治安最有发言权:“小区现在建有警务室,还安装了天网等安全监管设施。生活在这里我们感觉就是安全。”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群众对其居住环境的认同感、舒适感和幸福感。一直以来,成都市在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上,都是把保障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把“安全稳定”作为生活在成都的最大一份平安保险来经营。

  截至目前,成都市连续三届共12年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并授予成都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长治久安,再次印证了成都这座具有3000多年文明辉煌历史的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宜居之城。

  编织“安全网”

  牢牢守护成都的安全

  昨天是周末,城里道路通畅,但家住蓝谷地的肖建还是放弃了开车进城,他的理由是:“现在开车还不如乘坐公交车方便快捷。”

  坐公交车比开私家车快,这是如今穿行成都城区司机朋友们的共识。“早7晚8”是成都公交车专用通道运行时间,肖建说,坐公交车不但快,而且还很安全。

  “200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立案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2.5%;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6%。2009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立案交通事故,同比下降0.2%;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7%。201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立案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6.0%;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3%”。来自成都市公安局的这份权威数据统计,显示了成都交通“出门安全”的逐年大幅提升。

  为了确保成都整体安全,成都市不惜重金打造“天网”安全工程。去年,市公安局建成天网视频智能交通检测系统,实现了对中心城区“三纵三横”路网范围内38处重点路口和路段交通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对道路交通按照缓行、拥塞、停驶三种状况实时进行自动检测和报警提示。该系统平均每周对城区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做出预警1000余次。同时,市公安局还开发了交通情况异常监控人工报警系统,使中心城区公安分局的天网监控员能在第一时间将发现的交通拥堵、事故、违章等问题情况及时通过该软件传递到交管部门处置。

  截至今年5月,市公安局技术部门通过安全隔离、网关、防火墙等安全技术和设备,将天网系统正式接入公安网,同时完成了中心城区PGIS(警用电子地图)上的点位信息采集、标注和核对工作,最终实现了天网图像在PGIS上的可视化指挥,以及与110指挥系统的报警联动功能。

  截至目前,成都市天网系统在网运行的图像监控探头多达16000余个,已建成基层三级监控中心140个,二级监控中心25个,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一级监控中心1个,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市城管局、市国安局、市交委、市环保局、卫生120、市水务局、市教育局、北站管委会等)监控中心14个。另外,全市现有社会视频监控探头15万余个,可根据需要随时与“天网”对接。

  成都的“天网”犹如一张“安全网”牢牢罩住成都。今年上半年,通过天网监控系统直接提供有价值信息共24404条,协助破获刑事案件179件、治安案件289件;通过天网解决的治安纠纷9361件、交通事故3018件、火灾报警85件;全市天网还为群众求助,寻找走失儿童、老人等提供贴心服务830余起,城管部门运用天网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11143余件。

  为进一步优化“天网”在治安防范和打击犯罪上的优势作用,当前,市公安局正在城区部分地方开展高清图像及夜间红外图像监控试点,在天府广场开展监控图像无缝拼接试点,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开展移动天网建设。

  重拳出击

  建设“平安成都”

  口舌之争,引发打斗,犯罪嫌疑人李某将对方杀死后潜逃甘孜州妄图躲藏。历经近2年的追捕,今年7月10日,蒲江县公安局成功将犯罪嫌疑人从甘孜巴塘县抓了回来。

  对待违法犯罪分子,成都公安态度历来鲜明:打。“快速、准确、彻底打击违法犯罪,就是最大的‘亲民爱民’。”成都公安工作理念就是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治安问题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平安成都”建设。

  “破现案挖积案、打盗抢抓逃犯”、“社会治安春季攻势”、“保平安、护民生”夏季会战……“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结合我市治安实际,成都公安紧紧抓住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以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成功打掉了长期盘踞在我市金沙车站周边的扒窃团伙,还民安宁;侦破“1·30”特大非法制造发票案、全国首起制售航空客票案,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对城乡结合部、中小旅馆、出租房屋、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部位进行整治,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专项治理无牌无证、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净化了城市交通治安环境。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无火灾村镇”、“无火灾社区”和“无火灾派出所”三大主题创建活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意见》,引导我市旅馆业、娱乐场所等社会单位积极参保,有效增强了社会化消防安全防控。

  在严打犯罪的同时,成都公安还将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增加了社区(农村)警务室数量,实现流动人口暂住证、犬只准养证等近40项公安管理工作在警务室受理,把警务室建设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上,取消了暂住证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

  创新监管机制

  筑牢食品药品安全大堤

  早饭后,家住宏济路的王贵珍女士提着菜篮子出门了。走进菜市场一家肉铺前,王女士选好了一块猪肉,称量结束后,她掏出手机按照猪肉上的编码,编辑短信发了出去。两秒钟,短信回复了这块猪肉的来龙去脉,最后结论是质检合格的。王女士放心地给钱拿肉。

  王女士购买放心肉,其实她利用的就是政府搭建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获取的信息。

  加强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无缝管理”,严防死守任何危及食品安全的行为。成都市自2009年起,就在五城区及高新区的45个市场开始推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去年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就覆盖到了全市主城区230多个农贸市场,没有电子溯源标签的猪肉禁止销售。该体系让市场上售卖的生鲜猪肉都绑定有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芯片,芯片上记录了生猪的产地、检验检疫、屠宰等重要信息,并自动生成溯源信息号码。成都移动将食品安全溯源平台向各种无线监管终端、消费者手机等移动终端延伸。市民通过这一溯源信息号码,使用手机随时可以查到猪肉来源放不放心。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我市359家农贸市场、72家屠宰场和15家外地屠宰企业。

  通过这些高技术监管措施,既提高了政府部门监管、执法的效率,又方便了市民查询食品生产、流通的信息,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市民的生活也更安全有保障了。目前,我市已完成对全市大中型肉类蔬菜批发市场、标准化农贸市场肉类蔬菜来源、去向、销量等流通情况进行摸底和数据分析,对中心城区和区(市)县政府所在地的街面固定门店蔬菜、水果、食用菌经营户实施市场准入机制,将新设立的超市(商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经营主体纳入了33类食品市场准入监管。

  “要确保食品安全,不要出售腐烂变质过期食品。”“对管理好的十佳农贸市场,第一名奖励3万元……对管理差的农贸市场,倒数第一名罚款3万元。”为了保障市民菜篮子的安全,除了强制性机制建设外,成都还成立了菜篮子行业“管家”——成都市农贸市场协会,出台《成都市农贸市场行业管理与行业自律的奖罚制度》和《成都市农贸市场协会十要十不要守则》,对菜篮子安全进行行业自律性管控。

  为加强药品安全管理,目前我市已在社区开始推行药品安全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药品安全服务信息平台,市民可以立即知晓所购药品的真假。有条码的在这里一扫就可以显示药品的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等信息;没有条码的可以输入药品名称也可以查询,只要是国家批准生产的真药,都可以显示所有的相关信息。

  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药品安全服务信息平台,“两大平台”的建立和推行,安全监管机制的创新和前移,筑牢了成都放心食品药品安全大堤。

  本报记者 朱光泽 摄影 张鸣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