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故宫承认挤碎珍品宋瓷

  昨天上午,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损坏,初步判定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故宫称,针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已经形成,目前尚未正式上报国家相关部门。

  网友爆料:宋代哥窑损坏

  “故宫又出大事了!”前晚,网友“龙灿”发布新浪微博,称故宫器物部手续不全,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一级品才1106件。

  微博很快被转发过万,不少网友表示惋惜,“极其珍稀的宋代哥窑再减一员,默哀”。

  有网友对故宫的文物保护措施提出质疑,并指出故宫未及时通报事件,存在瞒报嫌疑,“如果没有‘龙灿’的爆料,故宫是不是打算瞒过去?”

  “希望故宫能做出正面回应。”网友“龙灿”表示,消息来源于他的老师、一位业内专家。据称,当时故宫器物部将这件哥窑瓷器出库,打算送到科研处,利用新引进的设备进行成分分析,以便研究。但器物部工作人员在出库过程中将瓷器摔碎。

  故宫回应:人员操作失误

  就宋代哥窑瓷器在故宫受到损坏一事,故宫博物院办公室昨天上午向社会作出说明。

  说明称,2011年7月4日上午约10时,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科研人员立即停止仪器运行,保护现场,并向部门领导进行了汇报。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院领导立即赶到现场处理,决定暂停实验室的全部测试工作,对该设备进行检测。随后,院成立了由相关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要求全面、细致地开展调查工作,彻底查清事故原因,同时着手准备相关材料,待事故原因全部调查清楚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7月5日下午,调查组召开会议,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情况汇报,对导致事故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进度。

  经过实验室科研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对发生事故的设备进行检测,反复模拟实验过程,多次集体讨论,并请院外相关专家参与论证,分析事故原因,于7月21日形成了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初稿。

  报告初步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仪器操作时存在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报告中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在调查组成员分别对报告进行审阅的基础上,7月26日,调查组又专门就该报告进行了集体讨论,对其中的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要求对报告进一步补充,以期尽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同时,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故宫说,鉴于宋代五大名窑的学术研究中长期存在诸多的难点问题,近年来,故宫将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逐步开展检测、研究,以期推动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从去年开始,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他们利用这台无损检测仪器顺利完成了对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测试工作。

  针对网上流传的工作人员在文物出库时存在手续不全的说法,故宫方面称,文物出库有相关手续。

  至于这件国家一级文物损坏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修复可能,记者尚未得到确切答复。

  马未都:修补难复原貌

  “价值无法估计。”针对故宫文物受损事件,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表示,宋代有汝、哥、官、定、钧等五大名窑,其出产的瓷器极具历史和收藏价值。其中,哥窑瓷器在国内留存数量有限,因此,每损坏一件都是莫大的损失。“对于国家级文物,应该小心再小心。”马未都称,损坏的文物即使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大打折扣。 据新华社、法制晚报

  ■新闻附件

  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国家一级文物,是宋代哥窑瓷器的代表作品。高4.1cm,口径20.2cm,足径7.5cm。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

  宋代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此色。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