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蕉岭谢氏一门出了五个“黄埔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1日23:3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梅州8月1日电 题:广东蕉岭谢氏一门出了五个“黄埔生”

  作者 唐林珍 涂永平 何碧帆

  著名抗日将领谢晋元是黄埔军校的佼佼者。鲜为人知的是,谢晋元的两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也是黄埔生。谢家一门就出了5名黄埔生,广东蕉岭文化界人士表示,这在全国或许是绝无仅有的。

  一门出了5名黄埔生,这是历史的抉择还是偶然?记者驱车前往谢晋元故居所在地蕉岭新铺镇尖坑村探访。

  尖坑村中一个叫方塘子小地方即是谢氏十四世祖堂。祖堂南边的三幢房子,有两个大门,一曰“儒林第”,一曰“荆树居”。走进儒林第,穿过天井,内有8间房,其中5间房被后人用牌子写上了名字,分别是谢晋元、谢晋通、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谢氏5名黄埔军校生,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蕉岭县博物馆从事30多年文物研究的赖文光说。

  谢汉勋之子谢越生说:“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但凡有志青年,都想为国家贡献力量。”

  首先迈出革命步伐的是谢晋元。1917年,年仅13岁的谢晋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三圳公学”(现为晋元中学),1919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立梅县第五中学(今梅州中学),随后考上了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年10月毕业后,谢晋元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排长,参加北伐战争。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守军进行反击,“8•13”淞沪抗战爆发。谢晋元奉命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市区苏州河畔四行仓库,击败数万日军的轮番进攻,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惨遭叛兵杀害,时年36岁。

  谢晋元弃笔从戎,对堂弟谢晋通产生很大影响。1926年,同是广东大学毕业的谢晋通紧随兄长的步伐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随后参加了北伐战争。

  在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谢晋荣、谢汉勋、谢汉忠叔侄三人相继考上了黄埔军校。“九•一八”事变后,他们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为保卫中华民族与日寇展开斗争。其中谢晋荣1930年考上黄埔军校第十期,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长、连长、少将副官、参谋长等职务;谢汉勋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曾任营长、参谋长等职务;谢汉忠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曾任陆军上校。

  谢家一门出了5名黄埔生,除了历史原因,还与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及家庭教育氛围有密切的关系。

  蕉岭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张辉明告诉记者,尖坑村是一个极具革命历史传统的村落。1912年,蔡元培、吴玉章倡导的新学在全国各地兴起。当时的尖坑村的父老们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在村中利用几间旧平房创办新学,老师们除了教授算术、珠算,《三字经》、《千字文》外,还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谢氏五虎都曾在村中的学校读书,从小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启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谢氏家族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家风。谢氏五虎的父辈、祖父辈大多是读书人,他们尊崇祖训,重视对后辈的教育,无论家境多么贫寒,都坚持送儿子上学。而谢氏五虎没有辜负父辈们的希望,在校期间成绩均非常优秀,这为他们投考黄埔军校打下了基础。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