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巧哥首“打擂” 风头盖巧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2日04: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巧哥首“打擂”风头盖巧姐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制作波罗鸡。
巧哥首“打擂”风头盖巧姐
巧哥麦永忠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意景楼。
巧哥首“打擂”风头盖巧姐
头发丝穿谷鼻是巧姐黄焕彩的独门手艺。
巧哥首“打擂”风头盖巧姐
美不胜收的贡台。
巧哥首“打擂”风头盖巧姐
巧哥作品《龙舟》。

  黄埔区第五届“乞巧文化节”开幕 七旬阿婆头发丝穿谷粒惊艳全场

  本报讯 (记者汤南 通讯员郑伟德、刘丽春、李周耿)77岁巧姐用1根头发丝把12粒稻谷穿成一串,黄埔区独一份;巧手“烹制”的糯米团、芋头糕等小吃,小孩子忍不住伸手去抓;黄埔、天河珠村、东莞望牛墩等地的乞巧作品也首次同台PK参与评选;今年巧哥低调登场,谁知风头却盖过了巧姐。昨天上午,“广东乞巧文化之乡”赛艺会暨黄埔区第五届“乞巧文化节”在南海神庙拉开帷幕,活动将持续到8月8日。

  巧姐:

  头发丝穿谷粒

  今年的乞巧文化节共设18个贡台、3个展览和1个互动展台参与乞巧作品展,荟萃了横沙罗氏、朱氏、双岗区氏、示能祖祠、庙头社区等多个参展小组的作品。大型年俗风情主题贡台、黄埔民间美食主题贡台及发丝穿谷鼻的乞巧工艺均为首次展出。

  在双岗区氏贡台前,摆着一座贴有贝壳的渔民屋,几根穿着稻谷粒的头发丝垂坠而下,成为门帘。这个精巧的作品出自77岁的巧姐黄焕彩之手。

  黄焕彩告诉记者,她小时候放牛,没事就捡稻谷粒玩,发现有的谷粒一端有个鼻(即小孔),就试着用一根头发穿过去。久而久之,练就了这个功夫。黄焕彩虽然年事已高,但开朗爱笑,精神矍铄,平时穿针引线都不用戴眼镜,用一根头发丝穿上12粒谷粒,她只需要不到10分钟。有游客听了禁不住赞叹“鬼斧神工!”据了解,黄焕彩也是黄埔区唯一掌握这项技能的巧姐。

  巧哥:

  雕刻手艺至精巧

  昨天的展览上,首次出现的巧哥作品吸引了最多的眼球,贡台前一度水泄不通。“阿忠原来系整云吞嘅,报纸话佢整木雕啊”,对于巧哥麦永忠的大跨度“转行”,来自黄埔南湾、夏园的几位阿姨惊讶不已。南岗的秦姨说:“以前经过时都会去佢间店吃云吞,好味啊,依家佢转咗做呢地,都好靓啊。”

  巧哥刘金泉闷声不响地雕刻创作近两年,甚至没有一个邻居知道他在干什么。昨天,他依然低调地站在角落里,埋头将一截木根雕成一只仙鹤。刘金泉的作品中,“群仙祝寿塔”做工最为精巧:假二层房顶的瓦片全部用凿子凿出瓦坑来呈现;楼顶立有二龙戏珠,龙鳍迎风,龙爪腾空,活灵活现。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殿中间那块15厘米乘25厘米的双面立体屏风,中间最薄处仅3毫米厚,全部雕通,且由于木料不够宽,刘金泉还通过入榫的方式驳了一块,大家怎么看都以为是木材本身的纹路而已。

  遇见记者采访,刘金泉有些不自在,他“自揭其短”:“我不识画画,所以28位仙人的眼耳口鼻最难雕,全部挤成一堆了。”刘金泉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做这些只是兴趣,不喜欢被大家称为“巧哥”,因为这个名字“太女人”了。

  图/记者庄小龙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