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爱留守儿童 全市培训10.9万监护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3日02:07  重庆晚报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

  实施两大“关爱行动”,使130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0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

  进一步培养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模式,扎实推进“爱心午餐”、“蛋奶工程”,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留守儿童培养,推行“代理家长”,确保下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建立农村困难空巢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机制,区县要根据需求建设标准化养老院,动员各种力量开展一对一的“孝心儿女”帮扶活动,使全市空巢老人老有所养。

  如何在亲情缺失的环境中,帮助留守儿童更好成长?怎样解决养老难、改善空巢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现状?为此,重庆晚报记者专访了市妇联副主席郭渝平、市老龄委维权处副处长杨琳。

  隔代教育带来潜在心理问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郭渝平说,目前在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老人代为抚养,这种隔代教育容易产生两种极端:要么老人因没有经济来源,加上自身健康状况较差,对孩子疏于照顾;要么纵容溺爱,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满足。郭渝平在下乡调研时,曾碰到一名老村支书,他称,孙子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娃娃喜欢吃零食,只要想吃随时都给他买。”

  “城里的孩子注重早教,农村留守儿童同样需要。”郭渝平说,留守儿童在物质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但潜在的心理问题,如孤僻、自卑、敏感、生活和习惯差、不善与外界沟通交流、缺乏感恩心等,很容易被忽略。

  培养更多“合格监护人”

  针对这一情况,市妇联开展了“家庭教育流动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隔代监护人以及其他托管亲属开展家教培训,组织家教知识讲师团,采用深入村社院坝、与监护人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提升监护人在心理疏导、安全管理、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不仅要让农村留守儿童吃饱穿暖,还要让他们有一个科学、健康的成长环境。”

  “社会各界的关心再多,效果也不如和留守儿童朝夕相处的监护人的言传身教。”截至2010年,全市妇联共组织培训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10.9万人。今后市妇联将对“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讲师团展开多种培训,并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并通过推行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托管计划、代理家长制度、新建爱心家教服务中心、爱心书屋等,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素质,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从中受益。

  给空巢老人建虚拟养老院

  “我市空巢化已达50%以上,部分农村老人空巢化已高达70~90%。”市老龄委维权处副处长杨琳介绍,截至2010年底,重庆市已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538万,占总人口的16.41%,老龄化程度列全国第5位,高龄、空巢、失能老人逐渐增多,使得众多老人面临孤寂无助的生活境遇。

  “兴建社区虚拟养老院,或将成为解决空巢老人的一个有效途径。”杨琳表示,居家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满足了老年人在亲情、乡情和家庭氛围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受到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推崇,将是我市今后主要的养老模式。

  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一直在虚拟化养老服务方面进行探索。2009年初,覆盖全市的呼叫援助信息平台———重庆市“爱心通”呼叫援助服务中心正式成立,首批选择了老龄化程度高,空巢老人较多的十个区街道社区的空巢、高龄、特困老人家庭进行试点,至2010年10月,试点区县已达16个,惠及4000名老人。市民政局也推出了“96000”数字服务平台。此外,市妇联也在今年为1000名空巢老人安装了爱心呼叫器。

  杨琳介绍,市老龄委将根据现有条件,依托市商委与市电信局已建立的市家政服务“好帮手”网络中心,整合“爱心通”老人电子保姆、重庆市家政服务“好帮手”信息网络等多个资源,搭建起一个完善的社区虚拟养老平台,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重庆晚报记者 杨馨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