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知了猴"勾起市民童年记忆 45元/斤售价超海鲜

  盛夏的午后,蝉的鸣叫声响起,夜晚的八大关、中山公园、文化公园等园区里,也冒出了一支支捉“知了猴”的大军,他们拿着手电筒和竹竿,围着大树转,其中有捉来解馋的,有重温童年的,有了解昆虫知识的,还有捉“知了猴”卖钱的。本报8月1日报道的《知了趣》勾起了众多市民的童年记忆。不少采访的市民纷纷热聊起自己的童年“趣事”。“知——了,知——了”,听着它的高歌,你究竟对它知道多少?近日,记者详细探访 ,向你展现最全面的“蝉事”。

  城市发展了,蝉鸣声少了

  “听不到蝉鸣的夏天,就如不放盐的汤,清淡无味,有时觉得好像没过夏天一样。”8月2日在青岛工作多年的陈先生说,小时候在河北保定老家,每到夏天总能听见阵阵蝉鸣,尽管声音有时很刺耳,但觉得这是夏天的一部分。如今在青岛的夏天,只有八大关、中山公园等处才能听到蝉鸣,马路边多是汽车的轰鸣声,蝉的鸣叫声越来越少。

  青岛农业大学昆虫研究室顾耘教授说,城市化对蝉生活有很多影响,特别是由于地面硬化,树木仅在根茎处留有不足1平方米的裸露地面,可供“知了宝宝”钻入地下和从土中出来的土地太少,绝大多数的孵化出的虫卵因为无法回到土中而死。“蝉特别喜欢柳树、加拿大杨树、梨树、苹果树等,而现在街头多为梧桐、银杏,不能吸引蝉,因此,在城市中,蝉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本地多见蚱蝉和蟪蛄

  “我们常说的蝉,学名叫蚱蝉,又叫知了,在它的幼虫期还被叫做蝉猴、爬拉猴、‘知了猴’、结了龟或蝉龟,体长2~5厘米,是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 ,它分布全国 ,一般在海拔不超过250米的地方都有。”顾耘教授介绍说,蝉科约有1500种昆虫 ,在青岛最常见的除蚱蝉外,还有蟪蛄。蟪蛄个体小,大约为蚱蝉的1/4,紫青色,有黑纹,后翅除边缘为黑色,分布广泛,鸣叫声为“哧——哧”。

  另外,本地还出现过山西姬蝉,这种蝉体型也比较小,体长16毫米,翅展40毫米。鸣叫为高低相间且短促的“嗞嗞”声,常在低矮灌木、乔木、草叶甚至地面上鸣叫。

  南方常见的蝉科昆虫是红蝉,又名黑翅红蝉、红娘子、红鼻蝉等,青岛本地未发现过。它的鸣声较弱,飞行能力也弱,多在疏灌丛中活动,常集体出现。

  雌蝉天生是哑巴

  “我们能听见,在枝头上不停鸣叫的蝉是雄蝉,雌蝉不会叫。”顾耘说,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在其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呈圆盘状的盖板。盖板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圆盘的下方,具有一层鼓膜,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知——了,知——了”。“雄蝉的歌声是为爱而唱,通过这种鸣叫来吸引雌蝉”。雌蝉不能发声,是“哑巴蝉”。雌蝉的尾部有一个很坚硬的产卵器,有这种构造才能刺穿树枝,将卵产入其中。

  变一只“知了猴”要3至4年

  顾耘介绍说,蚱蝉一般3~4年完成1代,以卵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枝条上和各龄若虫集中于土壤中植物根系上越冬。越冬卵于第二年春末夏初,在青岛大约是6月上中旬孵化为若虫 ,若虫从树上落到地面,钻到土中,取食树根的汁液。若虫有4个龄期,也就是说要经过四次脱皮,最后一次脱皮变为成虫 ,即知了。

  从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虫,潜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活动性较小。随着龄期的增长,它们在土中营造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土室,栖居其中。土室外表粗糙,内壁光滑湿润,壁的一部分附着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后温度下降,便钻入深土层中越冬,春暖后又向上迁移至树根附近活动。

  在土中完成若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若虫于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从土中钻出来,并爬行到灌木枝条、杂草茎干等处,用爪及前足的刺固着于树皮枝叶上,蜕皮羽化为成虫 。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出现盛期,成虫羽化后20天左右,交尾产卵。成虫寿命长约60~70天,一般到9月份就很难见到了。

  成虫栖息于树干枝梢上,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树木幼嫩枝条中的营养汁液为生,具有夜间扑火的习性。成虫产卵于1~2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条上,卵产在枝梢的木质部内,产卵使嫩枝条脱水干枯死亡,对树木造成危害。一根产卵枝内有卵12~479粒,一般为20~200粒。每头雌虫腹内怀卵500~1000多粒,最多达到1500粒,平均800粒。

  蝉的外壳还是味中药

  8月2日八大关树林里,一位40多岁的大姐,手持一个大袋子,一边用手电照着一边从树上抓“知了猴”,她告诉记者,“我每天7点钟从家出来,8点半就回去,这段时间差不多能捉到30至40个。回家后,用油过一下,蘸点盐,可好吃了!如果吃不了,回家把它们冻起来,攒着慢慢吃。”

  “蝉的外壳在中医里是一味中药,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家在附近居住的一位老大爷也凑过来,品评这位大姐的“战利品”。回忆小时候抓知了的情景,这位老大爷说,有一次知了的卵掉在了他的脸上,他以为在脸上会孵出知了来,为此事足足担心了一个月。

  ■探访

  一斤45元,售价高过海鲜

  8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山市场,街边停着一辆辆大货车,略显闷热潮湿的空气里,夹杂着阵阵腥臭味,周围一个个海货摊主张罗着眼前的生意。与他们不同的是,一个师傅坐着马扎,面前摆放着一个装满“知了猴”的大箱子,里面装着上千只“知了猴”,爬动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情景相当壮观。

  “这个怎么卖?”记者过去询问,摊主回答“45元一斤!”围观的市民纷纷称价格太贵了,比活虾、螃蟹都贵,但摊主表示,一斤差不多110多个,量大。记者随后了解到,市场上销售的螃蟹40元/斤、活虾20多元/斤、刀鱼20元/斤。

  摊主刘师傅告诉记者,他每天到农村进货,都是村民自己在野外捉的。“我一天能卖上30多斤货,生意好时全都卖了,有时就剩下个两三斤,留着自己家吃了。买‘知了猴’的客户一般都是饭店,市民很少买”。

  “在青岛,市民开始吃‘知了猴’,也就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在几十年前,山东省范围内只有胶东半岛的东部,也就是烟台境内的部分区域,有吃、销售‘知了猴’的历史。”顾耘教授介绍说,经科学分析,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而且,“知了猴”只吃树的汁液,是纯天然、绿色食品。

  有人担心大量市民去捉“知了猴”,会破坏生态平衡。顾耘说这种想法有点杞人忧天:“蝉的繁殖能力很强,市民捉来吃掉的量很少。而且,很多地方的人并不喜欢吃这种虫,即使市区里的蝉数量减少,郊外或其他城市还有很多,其整个群体的变化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蝉的一生靠刺吸植物根部汁液生存,会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顾耘表示:“蝉特别喜欢梨、枣、苹果、杏、李、桃、樱桃、桑和葡萄等果树,以及柳、槐、杨、榆等树木,是一种害虫,捕食掉,可以减少对树的危害”。

  文/记者 任金梅王悦 图/本报见习记者 王猛(署名除外)

  ■提醒

  过敏体质、孕妇要慎吃

  闽江路老转村山东菜馆的邵品豪经理介绍说:“‘知了猴’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也是最好吃的:油炸和炭烤。”“知了猴”要用清水加少量食盐浸泡,清除泥土 ,洗净后先用料汁泡上一段时间来入味 ,大概8分钟至10分钟的时间。“我们店加工时,料汁中有料酒 、味达美酱油、葱姜汁等”。

  邵品豪介绍说,油炸“知了猴”是先取植物油适量,在锅中加至8成热,放入处理过的“知了猴”,轻炸2~3分钟,捞出,控油,根据自己口味添加食盐、五香粉、孜然等,小朋友吃可以蘸蕃茄酱。

  炭烤“知了猴”的做法与烤肉的做法差不多,将“知了猴”用竹签串起来,架在木炭火上,来回翻个移动,边烤边撒孜然 、盐等材料。

  蚱蝉除具备食用价值以外,还具有药用功能。顾耘介绍,蚱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鲜嫩的蚱蝉若虫和成虫,特别是若虫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也特别高,为药膳上品。

  山东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胡敏告诉记者:“蝉是民间常吃的一种昆虫,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蝉可入药,治疗小儿发惊夜啼、孕妇产后乳汁难下或分泌不好,还有明目等功效。不过,怀孕期间的孕妇一定要慎吃”。

  另外,胡敏提醒说,虽然蝉的味道好,但一定不能多食,以免消化不良。具有过敏体质的市民,在食用时要更谨慎,因为蝉体内的异型蛋白分子量大,在消化道内不易被人体完全分解,所以容易引起过敏。一旦出现食用昆虫过敏,情况严重的将造成呼吸道痉挛,如果延误治疗很可能造成窒息危及生命。

  ■相关新闻

  八大关捉知了猴的人成群

  8月1日,天色刚黑,记者来到八大关内紫荆关路附近,树林中没有白天城市中的嘈杂,只听见知了的鸣叫声 。记者驻足片刻,三三两两的人们握着手电筒在树林里穿梭,一对父女说说笑笑地迎面过来,小女孩问道,“爸,‘知了猴’多久才能变身啊!”“只要一夜它就会长大。”女孩的父亲庄先生回答说。“孩子才上小学2年级,想让她了解一些昆虫知识。”当晚,庄先生抓了两只给女儿玩,不过小女孩一开始看到“知了猴”并不敢用手去抓。

  一个多小时,金蝉华丽脱壳

  当天晚上,记者还见证了“知了猴”蜕变的全过程:只见一只“知了猴”用前爪紧紧地钩住一棵树,身体垂直面对树身,在路灯照耀下,蝉蛹的金壳特别亮。蜕皮是从背部出现了一条裂缝开始。时间一点点儿过去了,“知了猴”一直在努力,但成效不大,身体还是被盔甲包裹着。大概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知了猴”的努力初见成效,上半身差不多都露了出来。与蝉不同,刚刚脱皮的知了“皮肤”很娇嫩,已经展露出雏形的双翼非常之薄,仿佛轻轻碰一下就会破损。随后,它的身体颜色逐渐变深,翅膀也变得结实起来,最终只留下一副“躯壳”。

  在整个脱掉盔甲的过程,它一直在分泌一种带点绿色的液体。青岛农业大学昆虫研究室顾耘教授告诉记者,“这是蝉在使用这些液体的压力来帮助双翼展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另外,顾耘教授还解释说,“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对于知了的发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为了使成虫两翅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

  ■“蝉事”记忆

  又摸知了猴,再温童年乐

  童年的记忆总是最美好的,童年往事就像经年老酒一样,愈久弥香。这其中就有关于对“知了”这种昆虫的美好记忆。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关于这种小精灵的许多趣事,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灌水捉“结了龟”

  “我的‘蝉事’就是馋事,那种满口流香的滋味,现在还让我时常想起来,但现在已经吃不出那个味了。”来自聊城的张先生介绍说,他们老家人把蝉叫做“结了龟”,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很难吃上一顿荤菜,每年夏天的“结了龟”让他解了一把馋。

  “那时,天刚擦黑,我就拎着一个装满水的罐头瓶,然后打着手电筒到树下找,看见地上的小洞,用手指抠抠,若是地面上的洞口小,里面的洞大,这种洞里就有‘结了龟’,接下来就朝里面灌水,不一会就看见它爬出来,赶紧捉住装进罐子里。”张先生回忆说,自己一晚上能捉一二百个,有小半盆,够家里人吃上几天。“油炸‘结了龟’是最好吃的,可我妈妈不舍得放油,每次放得油很少,也就是煎一煎,弄得黑糊糊的,可这样也不碍我们姊妹几个抢着吃”。

  飞“蝉”扑火

  来自河北保定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老家将蝉叫做“爬爬”或“知了猴”。“记得小时候,每到夏日黄昏,妈妈就爱带着我和妹妹去捉‘爬爬’。”陈先生回忆说,当时使用的方法是点一堆火,然后用脚踹树身,蝉受了惊,就惨叫着朝火堆上扑,不一会地上就有了很多,赶紧拾起来放到布袋子里。回到家,把它们埋到尚有余火的灶膛里烧,或者把它们洗干净放到油锅里炸。“妹妹小时候一发烧就抽风,后来好了,听大人说,是吃‘爬爬’好的”。

  嚼面筋粘知了

  老家临沂的乔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捉知了的经历,也是说得很兴奋。“我小时抓树上的知了,有时是在晚上,打开院子里的灯,然后踹树,知了就全朝有亮光的地方飞,一会就落一地。”乔先生说,常用的方法还有在竹竿上裹面筋粘。“将小麦放在嘴里嚼或将面团放在水里洗,小麦越嚼越来粘性,面团也是洗到最后剩下面筋,粘性特别大。裹在竹竿一头,看见树上的知了,轻轻放上去就能粘住”。除此之外,村里还有人在竹竿头上缠蜘蛛网、设置个网兜等方式,来抓知了。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