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品牌为何频频“失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3日07:34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李艳秋

  食品安全问题在今夏又达到一个小高峰,今天晨报为读者集中呈现的报道就达三组:香喷喷的醇豆浆其实“逗你玩”,是用豆浆粉冲泡的,浓厚的口感或许还有增稠剂等的功劳;“冰雪皇后”的机器里装的是八喜生产的奶浆;而味千的那碗猪骨汤里究竟有什么、食药监部门已介入调查……剥开华丽的外衣,“皇后”们渐渐露出了遮遮掩掩的本质:原来,他们是这么普通,甚至称得上是简陋。

  豆浆粉冲调的豆浆并非不能喝,冰淇淋采用本土供应商的奶浆和果酱无可厚非,猪骨汤也没规定说不能用浓缩汤料冲兑——但是,消费者感觉大大地被愚弄了:他们没享受到知情权。这三起事件是多么的相似,大品牌那些措辞华丽的广告中,其实含糊地、狡猾地回避了 “现磨”、“现场熬制”等关键词,代之以“醇香”、“新鲜”、“低脂”、“营养”这样的字眼,给消费者形成美好的错觉,而实际上,无论是浓缩汤料还是豆浆粉,它们全都是食品工业高度发达的产物,都是依赖各种添加剂炮制出来的一种能刺激人们持续消费的口感。

  数年前,我国乳品行业曾有大量企业用奶粉还原成牛奶来制作酸奶、鲜奶等乳制品,为此我国特地出台行业标准,要求所有用奶粉复原加工成的液态奶都需在外包装上明示“复原乳”。实际上,豆浆粉冲制的豆浆也可以参照这一办法来解决:所有出售自制豆浆的店家,都必须明示,究竟是用豆浆粉冲泡的“复原豆浆”,还是现磨的纯豆浆?类似地,拉面店也必须公示面汤是否为“复原汤”及其主要成分……当然,这样的制度是否有可行性,还需要监管部门加以研判。

  长期以来,以次充好被认为是小店、小企业的“专利”,消费者甚至往往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名牌产品”,然而,如今一些所谓大品牌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

  消费领域“李鬼”层出不穷的背后,不仅显示出监管部门主动性不强、消费者维权难的现状,更显示出社会诚信经营环境的缺失和“大品牌”“鱼肉”中国消费者的“垄断企业心态”。

  杭州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表示,像肯德基、麦当劳、味千之类的“大品牌”虽然在境外走的是廉价路线,但在内地市场打的从来就不是廉价牌,虽未形成垄断,却已然成为了高价联盟。殊不知,这些卫生、时尚、健康等冠冕堂皇的广告语背后却是破坏诚信的行业 “潜规则”,是误导消费者的“虚招”,存在境内外两套标准、“南橘北枳”的变味现象。

  要让这些“李鬼”无处可逃,需从软件和硬件方面着手。这里面,不仅需要加强宣传,促使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引导消费者建立更加健康合理的消费观,更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严格的行业标准以及执行更严厉的监管,同时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倒逼“李鬼”现行,让不诚信者寸步难行。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