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更多食品拥有“身份证”

  猪也有身份证,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看完这条新闻,反正我是信了。本报报道,8月1日起,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在长沙雨花区试点,只要将猪肉放在RFID电子秤上,电子秤旁边就会打印出一张小票。每张小票上都有食品安全追溯码,也就是生猪的身份证号码,据此查询便可了解这块猪肉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考验着公众的承受力。“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就是一些民众的心理写照。都说民以食为天,这“天”上要是下毒素,谁还能放心安心舒心?在这种局面下,许多有识之士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真知灼见,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监管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源自欧盟针对“疯牛病”逐渐建立起来的制度,因其对于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理清监管职责卓有成效,因而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在政府的引导下,在民众的呼吁中,这种制度在长沙开始走向试点,值得肯定和关注。食品安全如此之重要,食品安全监管也必须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运用高科技给食品造一个“身份证”,让我们看到了迈向新台阶的起步姿势。当食品的生产环境、加工情况到终端销售的全部信息一目了然,也就压缩了不良奸商、非法添加物钻空子的空间,提高了我们吃到放心食品的几率。若是某一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我们也可通过溯源系统找到症结,追究责任。这样一个体系的建立,让食品从业人员头上多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消费者头上多了一把“保护伞”,我们有理由为之拍手叫好。

  当然,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面对这样一个新举措,相信很多人在欣喜的同时,也会隐隐有一些担忧:那就是高科技监管方式必然加大了食品流通成本,这个成本会否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在物价高涨的背景下,民众能有多少底气为“放心”二字买单?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很可能百姓会因为价格因素而让这带有“身份证”的食品束之高阁、受到冷遇。要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政府在引导的同时,多投入一些,多支持一点,让民众选择“有身份食品”的成本不会太高,才能将这些放心食品推向寻常百姓家,并最终在市场上形成“良币驱除劣币”的好势头。而对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完善的空间,比如说“身份证”会不会造假,会不会被冒用?能否打造一个权威的、各方通联、各地通用的查询系统?这些,说到底,还是有效管理的问题,给食品造一张身份证,只是第一步,而对于身份证的有效管理,却最重要也最关键。让高科技监管方式成为一张恢恢天网,疏而不漏,需要我们的精心打造。

  这些年,长沙向着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一直在努力行走。出台办法,改革制度,专项整治,逐步建起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模式。如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走向试点,并将于9月1日推广,这让我们看到了管理者的努力和决心,对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也更具信心,期待能有更多的食品纳入这个体系。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跟随这种步伐,了解并用行动来支持这些新举措,逐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将不带“身份证”的食品赶下市场。如此,我们才能为自己创造出食品安全的一片纯净天空。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