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剧终时刻,欢迎重回麻瓜的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3日16:25  红网-潇湘晨报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成功确实令人惊叹。它向我们展示了其主角在戏里戏外的成长过程,随着丹尼尔的不断成长,电影中的哈利也渐渐长大,这在以前的任何电影或任何书本无法看到。这个系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书的改编,更是书与荧屏之间共生共发展的奇迹。——《卫报》

  “一切都将终结。”《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人物海报上赫然写着这句话。8月4日,这部陪伴了影迷10年的电影将随着正邪终极大战在霍格沃茨学院打响,那些承载着烂漫童年、迷惘青春、或复杂或悲伤的成人世界的成长记忆,也将随哈利·波特一起渐行渐远。

  从2001年第一部上映到最后的结束,在并行的空间里,哈利·波特从小正太长成了大叔,许多做着魔法梦的哈密瓜们从学校走进了社会,故事结束了,他们也长大了。正如一位铁杆哈利·波特粉丝所感慨的,“10年了,我们没有等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通知书,等来的是社会的入场券……”哈密瓜们,欢迎进入麻瓜的世界!专题采写/本报记者沈参

  2001年,11岁的哈利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通知书。那一年你在干什么?

  “这么多年,经常会梦到魔法,梦到自己踏上了霍格沃茨的列车,自己在跟食死徒决斗。”长沙影迷果子这样说道,《哈利·波特》第一部上映时,她还在读小学。即使到现在,已经知道那个魔法世界不存在,还是会在梦里出现,“前两天还梦到了伏地魔。”

  那一年,陶倚冉才4岁。现在,陶倚冉正在网络上积极组织长沙哈迷的观影会,“向《哈利·波特》系列做最后的告别!”

  那一年,《哈利·波特》百度贴吧资深吧主 Monica·Evana还在读初一,10年后,他们都长大了,可是和果子一样,他们还在做着那个有关魔法世界的梦,“也许在大家不知道的地方,魔法界的各位正好好生活着呢……”

  没有找到对角巷,她收到了哈利的来信

  关键词:对角巷、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猫头鹰、丹尼尔

  三年前,迷了哈利·波特多年的小晴放弃了美国的大学,去了英国伦敦,“衡量了老半天,还是觉得英国有我更喜欢的东西。”

  第一次踏上英国,她像被海格带到对角巷里的哈利一样,对见到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到猫头鹰很激动,还有第一次去Victoria车站坐火车,看见9和10站台就一直在想四分之三站台的事。”

  最终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无法进入,她也没有找到让哈利的对角巷,不过她却收到了来自哈利·波特主演丹尼尔的回信。“来英国后第一封信就是写给丹尼尔的,结果收到了两次回信。收到信的一刻,房东看着我的疯狂模样说,你会把我的房顶掀掉!”

  没有成功出逃,还好等到了最后一次首映

  关键词:霍格沃茨通知书、巫师袍、魔杖

  14岁的陶倚冉现在还相信这个魔法世界的存在,“可是11岁的时候在阳台上等了好久,一直没有等到霍格沃茨的通知书。”

  第三部里,13岁的哈利因为对威农姨丈那个傲慢又霸道的姊姊玛姬姑姑使用了魔咒,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出逃,而13岁的小冉的第一次出逃是为了去英国看《哈利·波特6》的首映。“当时听说有朋友要从北京飞去英国看哈六的首映式,我激动得不行,拿着妈妈的身份证买了机票。”她还记得自己当时是穿着巫师袍拿着魔杖来到的北京。“一路上大家都在用白眼看我。估计觉得这姑娘疯了。”

  结果哈利的出逃被魔法部部长康尼留斯揪了回来,而小冉在酒店住了一晚后,醒来见到的是追来的妈妈,“妈妈问我没护照你怎么去外国,我才知道还要签证!”最后票给了姐姐,自己哭得死去活来,还被妈妈拉着回了家。

  这一次,她成了最后一场《哈利·波特》长沙观影会的组织者,“买了首映的票,这一次就算妈妈反对也要去。”

  没等来自己的赫敏,他等来了剧终

  关键词:赫敏、秋·张、罗恩、好人卡

  初一的时候,长沙男孩陈卓拿着妈妈单位里发的电影票,去看了很多场电影,唯一记住的是《哈利·波特》,并不是因为魔法,而是喜欢上赫敏这个姑娘,他迷赫敏的聪慧勇敢,也觉得在哈利身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

  电影放到了第三部,哈利喜欢上了拉文克劳的姑娘秋·张,而那时候上了大学的陈卓,也喜欢上了一个跟赫敏一样的姑娘,“哈利鼓起勇气邀请这个中国女孩一起去舞会,结果秋·张早已答应和塞德里克开始约会。而陈卓喜欢了三年的“赫敏”,也最终给了他张好人卡,“当时想过,如果成功了,带着她一起去看场《哈利·波特》。”

  故事结尾,赫敏跟罗恩在一起了,哈利跟秋·张谈了一场恋爱又分了。到了剧终时刻,大学毕业的陈卓已不大去电影院看电影了,“但这一部还是会去,从1的正太,到3和4的成长,再到6的迷茫,到最后7的结束,就像是在看自己从一个孩子到一个成年人的过程。”

  “没等来霍格沃茨的通知书,等到了社会的入场券”

  关键词:《哈利·波特》前三部、海外、同学聚会、最后一批80后

  2001年,哈利和赫敏、罗恩在开往霍格沃茨的列车上初次见面。也是在2001年,还是初一的杨雅如记得,全班疯抢三本《哈利·波特》:“那时班上60多人,书全部翻烂了,后来大家经过了反复讨论,把书捐给了希望工程,不过有些对不起那些孩子,书太破了……”

  10年后的8月4日,当年的一群同学,约好了一起去看《哈利·波特7》的最终版,曾经疯狂的这群哈迷,现在分散全球各地。为了哈利·波特最后一部,大家决定回来,“票已经买了,最后一部,要把2D、3D、IMAX 3D一遍遍看,看完痛哭一场。”

  在大家重聚时, 8月3日,来自湘潭的龙菁菁却启程去美国——随着《哈利·波特》的终结,最后一批80后也已进入社会,无法像之前一样随心所欲,“10年了,我们没有等来魔法学院的通知书,等来的是社会的入场券……”

  [名词解释]

  哈密瓜:诞生于1997年《哈利·波特》第一本书面市之后,专指那些对魔法世界深信不疑的哈利·波特粉丝们,比较典型症状是对“霍格沃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等《哈利·波特》出现的经典场景念念不忘,同时对各种咒语、药水的功效深信不疑。

  麻瓜:跟“哈密瓜”不一样,麻瓜有官方解释,英文名muggles,麻瓜最先出现在第一部书中,“麻瓜……这是我们对像他们这样不相信魔法的人的称呼。”——(《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4章),麻瓜的重点是死硬呆板,坚决不相信魔法的存在,重要特征是缺乏想象力,即使某天亲眼见到了,也会死不松口地说:“应该是我脑子出毛病了。”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