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式慈善:透明为何这么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01:41  红网-潇湘晨报

  [观察]

  国内大多数公募性慈善组织或多或少带有行政色彩,参照行政机关的标准运行,在信息公开方面缺乏动力和压力。

  公开:近7成机构信息披露缺失

  善款:只见来时路,不见去时踪期待:脱去行政外衣,回归社会本位

  据新华社电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日前推出的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人们终于可“一窥”善款的来源和去向。然而许多人依然感到“不解渴”:为何个人捐款去向公开要设定数额“门槛”?历年善款使用情况何时公开?使用效果究竟如何?

  这一系列问题引发的疑惑是:中国式慈善的透明之路为何这么难?

  记者采访发现,与近年来快速扩大的捐赠规模相比,国内慈善事业信息公开的步伐明显落后。

  民政部数据显示,2006年社会捐赠总额首次超过100亿元,2008年、2010年已两度突破1000亿元。

  长期研究慈善问题的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说,公众关注的慈善信息,包括慈善机构负责人及团队背景、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办公行政成本比例等。而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完全不披露和仅少量披露此类信息的慈善组织比例高达75%。

  记者3日登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网站,发现其信息发布栏中统计数据部分,公布了该机构2006年和2007年的统计分析报告,包括组织发展、筹资、救灾救助等信息,但2006年之前以及2007年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未见公布。

  今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正式上线,首次公布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此举受到积极肯定的同时也引发一些争议。

  比如,为什么个人捐款只有在10万元以上才能查询相应的援建项目和善款使用情况?比如,除热点项目外,多年来累计接受的巨额捐款、实施项目等都应具体“晒出”;同时,地方红十字会的相关信息也应公开。

  善款:只见来时路,不见去时踪

  作为捐赠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我捐的钱物用哪去了”,遗憾的是经常不得而知。

  即使是在有“破冰之举”的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捐赠数额超过10万元的个人和超过50万元的企业才能查询资金使用情况,而且并不全。记者查询发现,2010年3月30日“刘德华”捐赠的一笔20万元捐款,就没有显示捐赠项目。

  记者3日查询中国扶贫基金会官方网站发现,网站公布了150页爱心基金及个人、企业捐赠者名单,但只能逐页浏览,没有查询功能;只有笼统的“爱心公众名单”,但没有标明捐赠款物用途;对于有特定时间和场合的捐赠,也只简单标明用途是“抗震救灾”“孤儿助学”等。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国内不少慈善捐赠款物的使用,要经过“申请-立项-层层划拨”等复杂流程,存在周期长、环节多、效率低、透明度差等突出问题,对捐赠者的反馈更是无从谈起。

  期待:脱去行政外衣,回归社会本位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与发达国家间差距巨大。社会以及业内越来越感受到信息不公开对慈善事业的制约。

  王振耀说,国内大多数公募性慈善组织或多或少带有行政色彩,参照行政机关的标准运行,在信息公开方面缺乏动力和压力。慈善组织应尽快脱去行政外衣,回归社会本位。

  也有专家提出,现有法律法规对慈善信息公开有原则性的规定,但缺少详细操作规范和细则。是否公开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慈善组织的道德自觉。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操作办法和标准,对慈善信息公开等形成刚性约束力。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