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情感认同比特效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2:50  京华时报

  

  1958年,比利时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创作出了101个有着深蓝色皮肤、3个苹果高的蓝精灵,成为数代人的集体回忆。当电影版《蓝精灵》在大银幕上用3D视效冲击70后、80后的时候,蓝爸爸、蓝妹妹、笨笨等熟悉的形象让我们找回了童年的记忆。对于看着电视剧版《蓝精灵》长大的一代人来说,情感的认同比特效更重要。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伶俐,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关心……”我们的童年是跟随着笨笨一同长大的,搞笑大于恶毒的格格巫和阿兹猫是我们幼时评判好恶的一个标准。

  电影《蓝精灵》最大的成功是忠实地还原了原版蓝精灵造型,在电脑技术加工下蓝精灵们更加可爱,他们爱唱歌、爱跳舞、爱搞怪,3D效果让蓝精灵的皮肤更具肌肉质感,眼睛和神情更有光彩。与此同时,由CG制作的阿兹猫造型偏真实,成年观众可能感觉真人扮演的格格巫弱智,但阿兹猫能用喵喵声模仿人说话,各种夸张的表情也很抢戏。科技的进步让电影版《蓝精灵》在特效方面做到极致,300名影像工作人员花了358000个小时专门制作有关蓝精灵的动画镜头,确保每一个蓝精灵的头发、眼睛、影子、手足以及整体光线的设计,每次拍摄前都会先用一个7.5英寸的实际大小模型来代替。影片中,蓝精灵乘坐白鹤来到蘑菇屋、他们在纽约乘坐的士和地铁、玩具店和格格巫大战的特效颇为立体,更是让观众大呼过瘾。

  然而,科技代替不了感情。电影《蓝精灵》唤回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但也仅仅只限于回忆。无论是变形金刚、哈利·波特,还是蓝精灵,他们只是带我们去穿越,当蓝月亮再出现时,童年又将成为回忆,也只能用来回忆。□易东方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