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亲到货了哦!新款通知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2:50  京华时报

  

亲到货了哦!新款通知书

亲到货了哦!新款通知书

亲到货了哦!新款通知书

亲到货了哦!新款通知书

亲到货了哦!新款通知书

亲到货了哦!新款通知书

  与原来古板、传统的录取通知书相比,今年,各大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纷纷别出心裁,淘宝体、篆书体、游戏版均见诸网络。见到这些个性化的录取通知书,大众觉得新鲜,然而专家们对此的看法却各不相同。

  最“fashion”通知书

  北京大学

  游戏光盘玩转校园

  今年被北大录取的新生,在收到通知书的同时,还收到了一张《北大英雄2011》的游戏盘。这已是北大第二年在录取通知书中发放游戏光盘。光盘中是《北大英雄2011》的游戏,进入后会出现北大的校园图景,“北大、燕园,从今天起,这个名字将和你紧紧相连,或许它还能够影响你一生的轨迹”等字样浮现在屏幕上。

  在游戏中,玩家的身份是北大新生,玩家除了上课、社团活动、锻炼身体、谈恋爱等,还要完成一些任务。四个学期结束后,玩家还会面临出国、工作及读研等结局,设计非常真实。北大校团委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

  最“淘宝”通知书

  南京理工大学

  “亲,明天发货哦”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211院校噢!奖学金很丰厚哦!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亲,记得9月2日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上网(http://www.ems.com.cn)就可以查到通知书到哪儿了哦!”

  今年,南京理工的“淘宝体”录取短信在网上一经发布立即爆红。即使是已经工作多年的社会人,看到这则短信,也会笑出声来,这也使得收到录取短信的学生纷纷上网炫耀。

  该校学生处副处长王虎表示,往年学生等待录取通知书很焦急,今年他们想把服务做得更到位,提前就把录取信息告知每位新生。

  最“复古”通知书

  中山大学

  教授亲笔书写

  淡黄色的封面上,由中大教授亲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几个暗红色的篆体字正居中间,这是今年中山大学创意的“手写体”通知书。

  这个不足A4纸大的录取通知书信封的设计颇为别致,淡淡的黄色呈现出老校的味道。信封正面以刻有“中山大学”字样的瓦当作背景,由中大教授亲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几个暗红色的篆体字正居中间。信封的另一面则印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录取通知书中还附有校长的寄语,告诉新生们学校想要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超市”通知书

  华南理工大学

  附地图和“条形码”

  华南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则融入“地图”元素,学校和广东省地图院合编了华南理工大学校区地图,将其附在通知书内寄给每一个新生,地图的一面显示南北校区在广州市的位置;另一面则表现出校区内部的详尽结构,无论是市中心的石牌校区的风景物貌,还是大学城区的校园文化特色,均一一备注其上;地图还教你如何乘车,院系分布也一一点缀其上。可以说,新生只要拿着这张地图,报到时在偌大的校园不会迷失方向。

  此外,通知书上还设有一张条形码,新生入学时,只要将通知书在电脑上一扫,个人资料就一目了然,华工是最早创立“条形码”通知书的高校。

  最“理财”通知书

  上海财经大学

  “存折”存知识

  上海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上去与众不同,如同存折,与该校的财经特色相呼应。“存折”正面以上海财经大学的主校门为背景,并印有校名和校徽,以及“录取通知书”字样;“存折”磁条位置醒目地印着“祝贺你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字样。

  据介绍,这样的设计是寄语学子们拿着这本“知识的存折”,存入宝贵的知识财富。“存折”内页页眉的“雄鹰”在“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之上展翅高飞,还有着厚积薄发、即将高飞的寓意。

  最“外貌”通知书

  北京语言大学

  校园图片制个性信封

  深黄色的通知书是北语自行设计的,上面机打了被录取考生的姓名。而录取通知书专用信封也是根据北语提供的图片而制作的个性化信封,在通知书的邮寄中也尚属首次。

  这封录取通知书的邮件中除了通知书外,还有一张学生交费用的银联卡申请表、《新生入学须知》和该大学专用的新生行李签。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除了从高校拿到电子版的名址资料外,还有一份纸版的名址资料,以便于核对。而中转也是一对一专人运作,签字领取,责任到人。

  >>专家观点

  正方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博士付静

  个性通知书值得学生珍藏

  对学生而言,上大学是人生中一件非常值得纪念的事情,有个性的录取通知书更值得好好收藏。付静认为,学校的个性录取通知书应该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突出校训的精华,而不能比谁更花哨。

  付静说,录取通知书是学生们毕业后对青春岁月的见证,是人生的积极体验。她个人很欣赏有个性、有文化底蕴的录取通知书。

  反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心思不应只体现于通知书

  从近年来的大学招生和新生报到看,大学可谓动足脑筋,新招迭出。大学这样做,有时令大一新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可这种感觉一般维持不了多久。在不少大学,在新生入校的一两个月内,新生和学校处于“蜜月期”,同学们有什么需求老师们都会关照,随后彼此的感情就“转淡”。

  这并不是否定大学为之付出的努力,而是希望他们能把这样的用心一直保持。如果只在招生和录取环节“费心思”,那这种行为就不得不让人质疑。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追求的不是社会关注和轰动效应,而应该给学生真实的教育。

  本报记者郭莹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