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触4%下限将及时调油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2:55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孟为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反应滞后,公众质疑跟涨不跟跌。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昨天回应,最近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但暂时没有达到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边界条件。不过,他也明确表示,“如果今后国际油价持续在目前价位波动或继续回落,国内油价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平均价格跌幅达到4%的边界条件,国家将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债务危机久拖不决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加之市场担忧欧美经济二次探底,国际市场油价连续下跌。这位负责人说,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确实超过了4%。

  “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时点价格的短期下跌对平均价格影响有限,目前调价参考的三种原油平均价格仍高于4月7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时价格水平,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具备下调条件。”这位负责人表示。

  今年4月7日国内调整成品油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成品油零售价创下历史新高。从5月份开始,国际油价一直处在下行通道,国内民营加油站纷纷降价促销,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却迟迟未能打开,因此不少人质疑国内油价只跟涨不跟跌。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解释,5月上旬以来,受欧美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影响,国际市场油价一度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之后,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桶90至110美元和105至120美元之间。按22个工作日计算,油价虽有所降低,并没有达到降价边界条件。

  部分地区成品油市场批发价出现回落,民营加油站纷纷降价促销,说明油价存在走低的空间,对此,这位负责人解释:“这是国家调控以及市场供求状况的正常反映,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紧张的矛盾有所缓解,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批发价格出现了回落。”

  专家观点

  现行价格机制欠灵敏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呼声再起,不少专家认为22天和4%的必要条件,不能完全反映目前国际市场的真实行情。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目前的成品油价格定价机制很不灵敏,因为必需要满足22天、4%这两个条件,这在短期波动中很难反映出来。

  专家建议,成品油定价机制规定的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这将有利于及时跟随国际市场变动。另一方面,成品油定价机制过于透明,22天对于经销商来说有充足时间投机囤油,缩短调价周期,投机者将难于预测油价。

  此外,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调整,并不能真正反映中国市场对成品油的供需情况。林伯强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还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

  最新消息

  纽约油价开盘后大跌近4%

  据新华社纽约8月8日电(记者 乔继红)受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影响。截至记者发稿时,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大跌3.31美元,报每桶83.57美元,跌幅为3.81%。伦敦市场9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95美元,报每桶106.42美元,跌幅为2.7%。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