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拷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4:30  舜网-济南日报

  

拷问
乘客在上海莘庄地铁站走楼梯进站。(新华社发)

  扶梯故障、线路失电、方向开错、车门无法打开……近期,京、沪、穗等城市曝出地铁故障多发,引起社会关注。对于这一每天运输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的“高密度”交通工具来说,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记者采访发现,国内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存在运能“超负荷”、人才短缺、技术“摊薄”等诸多问题。眼下不少地方“大建地铁”,从安全运营的角度看,填补技术、管理、人才等各种“软肋”迫在眉睫。

  “地铁安全”引持续关注

  进入暑期以来,多个城市地铁故障时有发生。在北京,7月2日,地铁10号线信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行车间隔加大;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地铁站发生电梯逆行事故,造成1死30伤;8月3日,地铁13号线一列车一节车厢发生抱闸故障,随后退出正线运行回库检修……

  在上海,7月28日,地铁10号线因信号升级在调试过程发生故障,使一趟列车开错方向;31日,地铁3号线上海南站至龙漕路区段供电线路失电,该区段列车限速运行;8月4日,地铁2号线因设备故障,发生延误超过半个小时……

  在广州,7月18日,地铁5号线三溪站往滘口方向一处道岔出现故障;8月2日,4号线信号设备故障问题……

  调查表明,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故障、事故成多发态势,公众对“地铁安全”的关注持续升温。

  “超负荷”运行能扛多久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地铁故障看似“偶然”的背后有“必然因素”。其原因在于:不少地铁实际上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技术、管理等各类资源“被摊薄”。

  ——— 运能不堪重负。北京、上海等城市地铁高峰期客流可谓惊人。据介绍,通常6至8个编组标准的地铁列车,合理承载客量大约是800人,但上海、北京等地高峰时段甚至能达到1800人。

  ——— 技术资源漏洞凸显。专家介绍,一个轨道交通系统由车辆、信号和供电三大系统构成,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各系统的技术装备都是“新老结合”,而密度过高的运行对相关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 管理资源捉襟见肘。广州一名地铁职工告诉记者,地铁职工的工作强度普遍较大,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记者从北京市交通部门了解到,到2015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中高级职业人才缺口在3万人左右。

  “高速发展”存几多隐忧

  统计显示,在2000年之前,国内只有几个特大城市通了地铁。而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如昆明、大连、常州等,相继迈向“地铁时代”。目前我国共有47个城市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30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接近1万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认为,从国际发达大城市经验来看,只要财力允许,大力建设轨道交通是一个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有些城市的地铁发展可以适度超前但不能过度,还应结合当地的人口规模、地质环境等情况,综合考虑,更重要的是建成后的安全运营管理,而不是一味大干快上。

  安全在公共交通中始终处于第一位。一些专家认为,与建设进度相比,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的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等明显滞后,亟待“补课”。 (据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