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处泉水名“芙蓉”专家一一探身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4:30  舜网-济南日报

  

四处泉水名“芙蓉”专家一一探身世
位于芙蓉街132号院内的南芙蓉泉。(记者 崔健 实习生 郭笑 摄)

  本报8月8日讯(记者 赵晓林 实习生尹悦)本报于7月14日刊登的《芙蓉泉“真身”在芙蓉街关帝庙内》报道,在济南市民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很多人表示,以前还真不知道芙蓉泉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谜”。今天,中国地名协会专家委员、济南文史专家唐景椿再次给记者提供史料,进一步证明芙蓉泉的真正“出身”和济南以芙蓉为名的泉水不止一处。

  一条街上有两处同名“芙蓉泉”

  唐景椿今天先给记者介绍了芙蓉街69号芙蓉泉名称的由来。他说,据他查阅的资料显示,较早的记载是清道光年间的《济南府志卷六·山水二》中“芙蓉泉,在芙蓉街西铺面后,泉池围方十余丈”、水“由地沟北流至府学”的记录。而到了“民国二十八年(1939)”的《市民须知》一书中,则更明确地记载着:“芙蓉泉,在城内芙蓉街路西一商铺内”。由此可否推测,在道光时,芙蓉街上的关帝庙内泉水可能变小,抑或被填埋,其名就由街上路西69号泉水代替了。但从一些记载上分析,这一条街上有两个芙蓉泉称呼的现象,应该存在了较长一段时间。清诗人范坰在《风淪集》写道“按《名泉碑》,芙蓉泉在姜家亭前,世远年湮,地名屡易,未识瞻泰楼之年芙蓉泉是一、是二也”,说的就是这两泉同名现象。

  69号芙蓉泉原身或是“饮马池”

  人们要问,这芙蓉街路西69号芙蓉泉,到底是处怎样的泉水,它在历史上又是怎样的,这也是记者非常想弄明白的。唐景椿告诉记者,由于相关史料并不丰富,所以只能依据能查阅到的史料和实地调研进行研究。他10多年前在府学文庙附近做过一次调研,当时还做了笔记。笔记记录,当时一年过八旬的老人无意间对他说,听老辈人口口相传,街上路西69号芙蓉泉,可能是明代时都司衙门后面的“饮马泉”的遗存。再查史料,明代的军事指挥机关都指挥使司,建在泉城路原百货大楼对过的某个地方,这同老人说得有点切合,因为这处泉池正在当时都司衙门的后面。明《历乘卷三·池》中记载:“饮马池,城内,都司北,池有芙蓉堤,出文庙东,俗呼为‘叠道’云。”两个线索相印证,此处确也在各方面相符。这“芙蓉堤”当时很形象地呼为“叠道”,估计此饮马池之水,是循堤内北注府文庙的。这可以认为“饮马池”可能是当时衙门官员对用于“饮马”之池的称呼。在池边的“芙蓉堤”慢慢消失,关帝庙芙蓉泉也消失后,原池的功用又发生了变化,人们便渐而以“堤”之名变为泉池之名了,就是说原来的“饮马池”被人们称为“芙蓉池”后又称“芙蓉泉”了。所以,在有的老地图上,在芙蓉街69号位置标有“芙蓉池”字样。关于 69号芙蓉泉来历,民间还有一传说是,有一店铺在自己院中挖出了泉水,后经不断扩修,后因在芙蓉街上,所以便叫“芙蓉泉”了。

  济南有4处以“芙蓉”命名的泉

  现在看来,对于“芙蓉泉”、“芙蓉池”的名称基本难以改变了。唐景椿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把这处芙蓉泉的来历弄清楚,把关帝庙内的泉的名称确定下来,以便下一步让有关部门编纂的《济南泉水志》能有更为准确、详细的说明。

  另外,唐景椿告诉记者,济南泉水中,以“芙蓉”为名的泉有4处,除了关帝庙芙蓉泉、69号芙蓉泉外,还有南芙蓉泉、北芙蓉泉。南芙蓉泉位于芙蓉街路东132号院内东北角,泉在院中东屋与北屋窗下。泉呈井形,砖石砌成,长0.6米,宽0.5米,深2米左右,原有泉名砖刻。此泉常年不涸,水位不受季节影响,可直接饮用。此泉最奇特之处,是把外面鱼儿放入此泉后,鱼身颜色会变成黑色。

  北芙蓉泉在芙蓉街东北方的岱宗街24号院内,据《历下区地名志》载,此泉因处于芙蓉泉之北而得名。在上世纪60年代被填埋。据说,此泉为池形,长1.65米,宽1.3米,深3米,由条石砌成,属珍珠泉群。

  唐景椿表示,北芙蓉泉泉池上面的建筑已经很久没人居住了,所以希望有关方面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将泉池发掘出来,还北芙蓉泉以本来面目,也为《济南泉水志》提供最好的实物资料。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