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何成“不可能的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5:00  大河网-河南日报
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何成“不可能的任务”? 大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何成“不可能的任务”?

  8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今年全民健身日的主题是“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要达到这个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由于政府和学校缺乏必要的组织措施和硬约束、学生没有养成运动习惯、高校体育设施的“稀缺化”等原因,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运动,很多大学生体质下降,身体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校中只有极少数大学生能够长期且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而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运动习惯、生活方式多样化等原因,在课余时间很少运动,整天待在宿舍的“宅男”“宅女”日益增多。在这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中,不能跑完800米、稍微运动就吃不消,容易头晕、乏力等情况比比皆是。虽然很多大学生并不缺少运动时间,但却很少把体育锻炼考虑在内,生活方式多样化让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喜欢长时间“泡”在网上,而运动对他们来说远没有上网的乐趣大。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韦晓康说,近年来大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体质下降,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长跑上。以前学生跑完一千米还可以去踢足球、打篮球,现在很多学生跑完就直接倒在地上起不来了,而长跑中途晕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体育设施社会化豪华化

  大学生体质下降,除学生主观忽视体育锻炼、没有养成运动习惯等原因外,高校体育设施的“稀缺化”和不均衡问题日益严重,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在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一些高校借举办、承办赛事等机会,新建、改建体育场馆,实现了体育设施跨越式发展。但记者发现,当前不少高校在体育设施建设运营上存在这样一种状况:以改善办学条件为由建场馆—运营、维护成本高—实行体育设施社会化—价格过高使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难以承受。最后,以改善学生锻炼条件而修建的运动场馆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变成矗立于大学校园里的商业性健身会所。

  应让运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不少老师和专家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尽管有种种因素,但体育运动的缺乏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广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许舒翔认为,大学生缺乏运动导致体质下降,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围着课桌转,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上大学后,忙着玩,忙着考英语四六级、考各种证书和找工作,同样难以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很多学校除了按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也没有更多的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有关专家认为,体育生活化已成为我国国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之一,我国要形成体育生活化的理想社会环境进而实现国民较高的生活质量,急需改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群体不爱运动的习惯。

  一些专家也提出,高校体育设施的社会化确实挤压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空间和时间。在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背景下,“重经营、轻服务”的高校体育场馆发展模式亟待“转向”。(据新华社广州8月8日电)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