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交流“城市韧性” 全球150名市长专家齐聚成都

  第二届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论坛和首届防灾减灾市长峰会在蓉举行

  让城市更具韧性,科学减灾防灾。8月10—13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50名市长、专家学者、国际组织官员、国外议员、外国驻华使节相会成都,参加第二届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论坛和首届防灾减灾市长峰会,这是联合国2011年度讨论城市可持续发展、关注减灾和灾后重建战略的重要国际会议。

  本届论坛包括“具有应灾能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灾害和突发事件管理”、“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双边与多边合作”四个分议题。与会代表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分享有关城市科学发展与应对灾害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时就促进世界城市发展与合作开展交流和讨论。

  联合国高度评价“成都韧性”

  今年5月11日,在第三届联合国减少灾害全球平台大会上,联合国减灾战略署把“灾后重建发展范例城市”殊荣授予了

  成都市。

  据联合国减灾战略署秘书局官员格鲁介绍,“城市更具韧性的十大准则”是“灾后重建发展范例城市”评审的重要指标,成都市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展现了令人惊叹的韧性,取得了瞩目成就,还建立了一套综合防控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和成果。

  自“5·12”地震后,成都成立了以市政府领导负责、30余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减灾委员会,建设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规划了1000余个应急避难场所并已开始实施建设;建设了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了西部地区最大、最先进的灾害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完善了区(市)县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了中国首个地震烈度速报台网以及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等防灾减灾设施。

  目前,成都市开建35个应急避难场所,斥资约1.6亿。

  世界分享汶川救援及重建经验

  成都市政府外办副主任邓锡军介绍说,“让城市更具韧性运动”是一项由联合国减灾署发起,旨在全世界范围内鼓励地方政府建设具有灾害韧性城市的大型活动,全球已有750个城市加入了该项活动中。中国内地目前仅有两座城市加入到该项活动当中,成都便是其中一座。

  成都市外办副主任邓锡军表示,联合国减灾署将此次会议的地点定在成都,充分表明了对成都市防灾减灾、恢复重建成果的肯定。本次会议将分享四川省和成都市在汶川大地震后的救援及灾后重建经验,推动世界各地城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宜居城市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交流和探讨防灾减灾经验和作法,以此来推动“让城市更具韧性运动”向纵深发展。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实习生谈思岑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