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灾区5年全面振兴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姚长寿实习生黄燕)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我省地震灾区进入了振兴发展阶段。如何发展振兴?昨日,省政府网站公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将产业发展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根本举措,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灾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5年时间灾区全面振兴

  我省地震灾区将在巩固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新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振兴,为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灾区在发展振兴阶段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全省、产业结构优于灾前、灾区群众充分就业、贫困人口显著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在产业振兴上,《意见》提出把产业发展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根本举措,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灾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构建比较优势突出、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产业体系。继续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构建布局合理、各具特色、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

  吸引援建省市技术人才

  在民生方面,灾区在发展振兴阶段将把就业促进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优先目标,促进灾区群众就业创业。在三次产业的培育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扩宽就业渠道,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通过对口就业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口劳务合作。同时,做好扶贫帮困,解决灾区贫困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显著减少灾区贫困人口,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灾区要完善对口合作长效机制。灾区受援县(市、区)通过落实与对口援建省(市)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对口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把对口援建省(市)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吸引到灾区,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