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再现成都1958 红楼将成东郊文化地标

  

再现成都1958红楼将成东郊文化地标

  红楼将变身为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产业﹃地标﹄和现代创意产业城市综合体 资料图片

  成华区向市民征集能代表东郊工业文明的资料物件

  ●成华区有关部门和红楼业主正紧锣密鼓地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红楼主体方向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楼,有关招商工作也将进行

  昨日,华西都市报报道的《东郊烙印工业记忆新建筑镶嵌红墙老厂房》在成都市民中引起了广泛共鸣。成都市成华区透露,曾经闻名一时的府青路俄式红楼将融入“成都1958”项目而重放光彩,成为东郊文化创意的显著标志。

  为更好地实施“镶嵌东郊工业文明烙印,传承城市记忆”这项工程,成都市成华区委、区政府昨日作出紧急安排部署:从今天起,成华区将面向全城征集能代表东郊工业文明的烙印,希望广大市民提供自己珍藏的老照片、老物件、老文件、老影像等资料,为传承成都老东郊的城市记忆尽一份力。

  市民关心俄式红楼将作何用途?

  “在二环路、建设路商圈那漂亮又时尚的现代建筑中镶嵌着一个车间航吊,一截工厂的红墙,一个半截烟囱,一个工厂的铭牌……以这种方式来烙印东郊工业文明、传承城市记忆,这样的做法非常好。”昨日,众多成都市民,特别是那些为东郊工业文明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产业工人纷纷打进本报新闻热线,为成华区政府的决策大声叫好。

  但是,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一些细心的市民提出了疑问,在新建筑中镶嵌已消失的东郊工业元素,那像府青路俄式红楼一样,现在仍完好保留的东郊工业文明又将作何处理?

  针对细心市民的疑问,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实地探访了

  府青路老建筑——俄式红楼。

  远远望去,在府青路立交桥下,一大片俄式建筑群就像一个红色的标记一样,安插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群中。走近仔细查看后发现,整个建筑群已完全融入了一个大型楼盘,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小区的居民王小姐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久,除了感到有特色之外,也没发现这些苏联建筑有其他用处。”

  俄式红楼究竟被用作了什么?昨日,成华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就此透露,俄式红楼的产权现在属于该小区的开发商,政府对该建筑的使用有明确限定,只能用于文化产业及相关服务设施。该开发商曾尝试引进多个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实施。

  修旧如旧红楼将成东郊文化地标

  俄式红楼能否再次焕发青春?昨日,成华区区委书记何立斌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府青路俄式红楼将成为传承东郊工业文明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成华区将积极运作,科学规划,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尽快让俄式红楼再现昔日的辉煌。

  “2008年‘5·12’地震中,红楼塔顶严重受损,但整体建筑保持完好。”昨日,成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详细介绍了俄式红楼的前世今生:

  修建于1956年的“红楼”,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原属于成都量具刃具厂,是由原苏联专家设计修建。它曾是东郊地标,一度被称为成都最漂亮的建筑。200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迁往新都,原来的大部分地块也被居民小区代替。2007年,红楼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也是我省第一次将近现代工

  业文物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地震后,政府花巨资完成了加固工程。目前,加固方案已通过市文化局审定,还需要申报省文物管理局认可。

  该负责人透露:“红楼”内部维修加固历时6个多月,完全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甚至每一块补充的墙体砖和瓦件,都是按原规格进行复制。至于红楼的未来,将结合建设路大商圈,特别是二环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和新成华大道中央创意大道产业规划,成华区有关部门和红楼业主正结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紧锣密鼓地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其主体方向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楼,有关招商工作也将进行。

  该负责人表示,俄式红楼很快就将变身为具有文化创意特色的产业“地标”和现代创意产业城市综合体,与广大市民见面。

  征集令

  “成都1958”征集老照片老证物

  “我们将成都东郊工业文明传承和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暂定为‘成都1958’。”昨日,成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成华区就是要通过镶嵌东郊工业文明烙印、规划启用府青路俄式红楼,让东郊工业文明记忆撒满二环路片区,让其从二环路-东郊工业博物馆一直延伸至东郊音乐公园,让整个东郊局部再现“成都1958”那个年代的文明。

  成华区旅游局局长刘莉蓉介绍,根据部署,成华区将从今天起面向成都市民,特别是曾经居住在东郊工业生活区、见证过东郊工业文明发展的居民,征集记录了东郊工业文明的老照片、老物件以及文字资料,重现曾经的东郊工业文明、生产生活、习俗、重大事件、奇闻趣事、风光和文化现象;搜集记录东郊工业和生活特色的机器部件、器具、匾牌、生活用品、典型服

  饰、装饰品的见证物。

  凡是有意愿参与的市民,欢迎拨打成华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化文物科电话(028)84302191、成华区文化馆电话(028)84364129,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征集活动结束后,成华区将对这些老照片、老物件等进行汇总,全部用于打造“成都1958”项目,以更真实、更形象地来传承这座城市对东郊工业文明的记忆。

  红楼档案

  1956年修建,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原属于成都量具刃具厂,是由原苏联专家设计修建。2006年,成都量具刃具厂迁往新都,原来的大部分地块也被居民小区代替 2007年,红楼。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也是我省第 次将近现代一工业文物升级为

  省级文保单位。

  刘建波林枫华西都市报记者杨东见习记者唐爽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