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股市昨共历“黑色星期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06:50  解放日报

  本报驻欧记者敖军 驻美记者宰飞 驻京记者张全 记者梁建刚 实习生陈吟文 金艳璐

  跌,跌,跌。

  全球股市昨天齐齐下跌,共同经历“黑色星期一”:沪指大跌3.79%,创年内单日最大跌幅;欧洲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幅3.39%;美国纽约股市早盘急跌,三大股指齐齐跌破3%……

  这一切可说“意料之中”——上周末,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94年来首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美国信用危机爆发,与持续已久的欧债危机交互、共振,终于殃及到资本市场的普通投资者。

  现在的问题也许是:这一轮的“全球暴跌”,会持续多久?亚欧美各股市,是共同进退?还是前途各异?

  亚洲股市:更像“被下跌”?

  【实时状况】

  昨天开盘,A股便一路狂泻百余点,盘中更跌破2500点整数关口,跌停个股数量一度达百余只。股指跌至去年7月20日以来的低点。截至收盘时,上证综指报收2526.82点,跌幅3.79%;深成指报收11312.63点,跌幅3.33%。

  不止是A股市场,东京股市日经股指开盘即下跌130.21点,跌幅1.40%,日经指数跌幅2.18%;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当天开盘即跌2.04%,盘中一度跌幅4.93%,创近一年来最低点,收盘时下跌110.78点,跌幅3.7%;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大跌74.30点,跌幅3.82%;香港恒生指数早盘亦受重挫低开,全天跌幅2.17%;中国台北股市同样暴跌3.82%,收报7552.8点,下跌300.33点。

  【记者观察】

  满眼绿色。

  证券交易网点里,老股民有的一副黑脸,不愿再多发一言;又或者干脆聚在一起,激烈辩论着,一抒对暴跌的怨言。

  “今天一天,我亏了40%。不过我还不是最惨的,有几个朋友一天亏了一半多,1万块转眼5000都不到了。”老股民顾先生说着说着只能苦笑。另一位姜先生也未能幸免,而且更加悲观:“很长时间了,没碰到过跌得这么惨的,真是元气大伤,今后恢复过程也会很漫长,你说是吗?”

  现场股民们纷纷将矛头对准了此次美债危机,“国内发展我觉得问题不大,国内的通胀应该有些影响,但造成这次大跌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美债问题。”顾先生苦笑着说。不过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机遇,“大跌就有大机会,如果胆子大的现在不妨去关注一下银行股……反着来啊。”另一位杨阿姨倒是提出了另一种观点。

  相较而言,能在昨天的大跌中全身而退的小股民几乎凤毛麟角,一位“上周五便卖空”的洪阿姨,一说起自己的经历便会引来周围人又羡又妒的赞叹声。不过说起接下来的打算,洪阿姨说得斩钉截铁:“短时间内不做了,现在股市大环境这么不稳,而且我估计,大盘还要跌……”

  【专家点评】警惕投机行为

  陈凤英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从经济基本面看,亚太地区运行正常,所以此番亚太股市下挫可以说是欧美债务“涟漪效应”作用的一次“被下跌”。在此状况下如何挽救颓势?对亚洲国家而言,如何更好地利用G20平台,提高新兴国家发言权、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参与IMF的SDI决策、购买与通胀水平挂钩的债务国国债等,都是具体而深层的问题。

  徐明棋(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亚洲股市下滑,应该说纯粹是投资者出于对美国信用评级下降、世界经济可能出现再次衰退等情况的担心,而进行合理的资产重组以规避风险。从这一点说,亚洲国家应调整政策,减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外汇资产投资应趋多元化,并要进一步稳定国内资产价格,防止通胀和流动性过剩。当然,也要警惕大机构利用局势进行炒作的投机行为。

  欧洲股市:稳定信号提振有限?

  【实时状况】

  昨天开盘时,欧洲股市全线低开,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0.8%。但在欧洲央行被证实拟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国债,缓解市场压力的利好消息下,三大股指强势冲高,盘中均小幅翻红。

  但至午市收盘,三大股指冲高回落,跌幅已超过早盘低开的幅度,欧洲央行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的推动力迅速消散,欧股波动极为剧烈,显示美国评级下调对投资者影响的巨大。昨天收盘时,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挫178.04点,跌幅3.39%;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大跌312.89点,跌幅5.02%;法国CAC40指数下跌153.37点,跌幅4.68%……

  【记者观察】

  “市场在欧洲央行的举动下不断变化。”相比于亚洲股市极度关注美国信用危机,英国路透社、BBC昨在其网站不约而同将欧洲央行对市场的影响放在了头条位置,显示出欧洲相对不同的关注重心。

  “感谢欧洲央行的干预”,在著名货币经纪公司BGCPartners工作的刘易斯·库柏说。“真期待欧洲央行今天就能做个十亿欧元的大买卖”,一位伦敦交易者说。

  但对于最终的下跌,记者采访的欧洲专家普遍认为,暂时的稳定信号并不代表长期利好,美债评级危机仍将成为脆弱的欧债市场头顶上的一把利剑,显示出欧洲自身克服危机的信心不足。

  首先,市场对欧洲央行是否真愿意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并没有太多信心。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保罗·格劳威认为,欧元区货币联盟的政府债券市场有着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唯一能为市场提供偿付保障的是印刷欧元的欧洲央行,但欧洲央行一直不愿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因为这将助长各国过度放债,迫使欧洲央行埋单。所以欧元区领导人如今只能设计出一个角色尴尬的 “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暂时性地替主权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输血。

  其次,即使欧洲央行此番铁心拯救,但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目前高达2万多亿美元的债务,仍可能有心无力。最后,欧盟内部自身亦存在体制性危机,美债评级降低,让越来越多人已意识到,欧洲实体经济近年来的增长缓慢以及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积重难返,才是引发主权债务蔓延的根本原因。

  【专家点评】新考题已出现

  徐明棋:欧洲股市涨跌互现,是因为欧洲一些国家较早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德法英等国仍保有3A评级,缓和了市场担忧情绪;第二,欧洲股市相对成熟,总体上不温不火的走势使其具备一定的抗跌性;其三,欧洲各国经济结构原本各不相同,反映在股市层面也会风景各异。

  陈凤英:欧洲如何应对此次危机,首先在于各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像此次G7、G20的磋商。过去一年各经济体政策缺乏协调,如今必须明确债务国责任,债权国自身也要探索债务风险管理方式。第二,仍需把经济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各经济体应相互补台。西方借债度日、寅支卯粮的经济、财政政策必须得以改观,着力经济转型、解决全球失衡成为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一道考题。

  美国股市:是契机还是更深危机?

  【实时状况】

  纽约股市8日早盘开盘即急跌,三大股指齐齐跌破3%,而上周标普500指数刚刚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截至记者发稿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274.85点,报11169.76点,跌幅2.40%;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84.01点,报2449.34点,跌幅3.27%;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7.32点,报1161.94点,跌幅3.12%。据统计,周一上午,标普500指数中的企业,99%股票价格下跌。

  被用来衡量股市恐慌程度的VIX指数,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扬7.84点至39.84,升幅达24.5%,创52周以来新高。在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下,纽约油价8日开盘后亦大跌3.13美元,至每桶83.75美元,跌幅高达3.6%。

  【记者观察】

  市场下跌,美国部分证券界与政界人士的看法倒并不悲观。

  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的投资分析师杰弗瑞·索特认为,周一股市下跌源于“恐慌性抛售”,“抛售缺乏基本面的因素。我们并未进入衰退。现在是一个盈利的时机,没有时间去恐慌。这是资金投入市场的契机。”

  对引发股市下跌的标普评级,一家投资公司的主管比尔·麦克内尔说,“这只是一家信用评级机构的决定,如果我们都盲从,那将是一个巨大错误。”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则直言,标准普尔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极其糟糕”的评判,“对基本的美国财政预算计算方法缺乏了解”,计算方法“令人震惊地缺乏常识”,“得出的结论完全错误”。“我们的经济非常具有弹性,我们是非常强大的国家,我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和美国人民抱有极大信心。”投资大师巴菲特也表示个人愿给美国授予4A评级,他旗下公司持有的400亿美元短期美国国债也不会抛售。巴菲特预计,下调评级不会对股市造成大的冲击。

  但是,华尔街的不少交易员抛售股票并追缴了保证金。一家基金公司的主管蒂·马提亚预计:“这种被迫沽售也许还要再持续一天。”纽约一家对冲基金的合伙人巴顿·比格斯管理着14亿美元的资产,日前,他已经“降低了一些投资风险”。比格斯说:“我想这么做也许是错的。但我只是一个托管人,我必须保护我的资产。”

  标准普尔执行董事约翰·钱伯斯则称:“美国今后6个月至两年间主权信用再遭降级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标普今后6个月至24个月仍将美国主权信用置于‘负面’展望,需要美国政府付出更多。”

  【专家点评】影响可能两三月,可能一年

  陈凤英:其实从经济数据看,美国目前状况还不错,政府官员和金融大鳄也纷纷为美债“作保”,但投资者在整体经济形势难测、美国制度设计仍存缺陷、未来偿债前景堪忧的情况下,宁可选择持币观望。市场可能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会忧心忡忡。现在就要看美国政府能出台何种托市妙招。

  徐明棋:美国要想过此难关,应采取切实措施改革财政政策,通过减少国防预算等方式减少赤字,但在对未来实体经济能产生效用的部分,则应加强财政扶持。美联储要继续推行稳定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行不通,量化宽松已被证明主要呈现负面影响,但也不宜快速收紧货币政策。若其他评级机构不继续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那么这次风波的直接影响估计不会超过2到3个月。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